2017 年的结束伴随的是新的一年的到来,今年有许多科技技术渐趋成熟,它们很有可能将在 2018 年更加稳定发展,有哪些是 2018 年值得注意的科技趋势呢?且看2018 年十大科技关键词。
2017 年对于人类科技来说可以说是各项科技如火如荼发展的一年,从 AI 人工智能到无人车、从物联网发展到声控装置进入家庭,抑或是手机由内而外的技术翻新,从全屏幕手机到脸部辨识解锁,之后还会再加入最新的 5G 高速网络,此外,全新的 Micro LED 显示技术也可望为移动装置面板带来另一片新天地,手机的新革命时代即将来临;另一方面,虚拟世界的技术发展也值得一看,2017 年增强现实当头,新崛起的混何现实是否有机会当黑马?最后,目前金融业众所注目的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什么?
1. “人工智能”将成为主战场
今年五月时,Google DeepMind 的人工智能 AlphaGo 和世界棋王柯洁的“人机对弈”大赛展开,吸引许多全球围棋爱好者的注目,同时,许多科技厂商同样也十分重视这项比赛。最终,AlphaGo 轻松击败棋王柯洁,证明 AI 人工智能的运算能力确实能超越人类;而今年年中在台北举办的 Computex 2017 大会上,各家科技厂商也在现场展出 AI 机器人,吸引许多媒体和民众的注意。
现在的 AI 刚跳脱出实验室的实验阶段,现阶段的发展很像 90 年代初期刚萌芽的互联网,尽管未来将会有无限大的应用可以期待,但每个人对其都还懵懵懂懂,并不知道该从何领域下手。AI 对于未来的影响将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产品与服务本身的转变,二是运用 AI 在制作流程、管理和商业流程上,借此促成产业升级。知名权威国际研究调查机构 Gartner 同时也点名,各行各业都将被其影响,从电子零组件、网通产业、半导体,到汽车产业、机器人全都上榜。
2017 年可以说是 AI 发光发热的一年,世界经济论坛 (WEF) 在 2016 年时将 AI 人工智能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Gartner 发表 2018 年十大策略性科技趋势时,将 AI 人工智能列为 2018 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并且表示,所有以 AI 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都在持续创新中,在未来的五年内,如何让 AI 和机器学习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中,将是所有科技厂商的主要战场。
2. “无人车”发展更加纯熟
无人驾驶技术早在 1980 年时就已经出现,时至 21 世纪的今天,无人驾驶技术突飞猛进,相关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有汽车工业人士预估无人驾驶有望在 2030 年前就能普及。
无论是一般自用轿车还是无人大众运输工具等等,无人车在 2017 年可以说是车用产业里最热门的话题,日前,台北和高雄都相继开始进行无人巴士的测试,不过受限于现行法规对于「车辆」的严格规范,要求必须有方向盘、指定数量逃生门等等,无法申请试车牌照,也无法进行一般道路测试,引起法规跟不上科技发展而遭质疑,有鉴于此,交通部门正式修法,宣告将于年底建立无人车的相关法源和管理要点。
▲ 年中时于台北测试的无人自动驾驶电动巴士 EZ10
车辆检测中心 ARTC 表示,无人车如果要成功,除了相关的法规要跟进以外,也必须搭配自身的感测技术、定位技术、决策技术,三者缺一不可。感测技术是指车辆要能够实时侦测行驶间的周围状况、定位技术则是能确实把乘客在送至定点、决策技术则是综合以上技术,做出适当的判断。
事实上世界各国皆是对于“无人车”的相关概念趋之若鹜,尤其许多科技公司、汽车大厂无不投入无人驾驶车辆的研发,像是 Google、Apple、Uber、Tesla、B&W 等等,其中又以 Tesla 已经正式量产的“自动驾驶 (Autopilot)”车辆为最,虽然说还无法达成真正的无人驾驶,但 Tesla 的自动驾驶已经能够预测陆上交通状况,提升驾驶人的安全性。此外,近期 Tesla 又推出一款具有“列队行驶”技术的电动卡车,标榜多辆卡车能“自动”紧跟前导车辆行驶。
▲ Tesla 新推出的电动卡车
无独有偶,在 Tesla 推出新的电动卡车之际,Uber 则表示正在研发无人卡车,“未来自动驾驶卡车将和人工司机互相配合工作,由自动驾驶卡车负责主要的长途运输,而卡车司机则负责将货物运送至最终目的地。”
Gartner 表示,以目前无人驾驶车的发展来看,在 2022 年以前将有机会看到无人驾驶车在有条件限制、详细规范且受控的状况下行驶于道路上,但一般用途的自驾汽车,至少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仍是需要有一名驾驶座在驾驶座,以防无预警的技术故障问题。
3. “物联网”全面启动
物联网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动的一项新科技服务,由中国主办的“2017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前阵子也刚落幕,中国工信部副部长罗文表示,预计 2018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1000 亿美元,而 2021 年的全球联网设备将达到 280 亿台,其中有 160 亿台将和物联网有关。
现在的物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正以极快的速度在社会得到普及,改变行业并将行业提升至新的高度。而在即将到来的 2018 年,物联网的设备数量还会继续增多,这里指的将不只是手机和笔电,我们日常生活中将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门、智能门锁等等,数量的增长将扩大利用物联网的流程,从而使其更准确。此外,移动设备的使用范围也将因此更广泛,这个过程中,为了与不断增加的智慧设备连接,人们必须具有用于管理智慧家庭的个人设备,智能手机届时将扮演重要脚色。
而在物联网发展过程里最让人关心的安全问题,其实也是科技产业在发展物联网时最注重的一环,尤其现今网络黑客、勒索事件频传,一旦有大量使用物联网的设备出现以后,是否会导致严重问题,也是重要的讨论题。因此,在实现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创新物联网计划以前,首先要考虑潜在安全漏洞,确保数据安全,将是日后物联网推广和普及上,首要注意的要务。
4. “语音助手”进驻家庭
智能喇叭这一两年来可说是声控装置上最热门的产业话题,2016 年时,Google 推出 Google Home,获得许多产业的关注,今年,Google 再出击,推出 Google Home Mini,尽管冠上了“Mini”,但原本 Google Home 有的功能他也大致拥有,透过和许多家用的物联网产品相连,让用户可以透过简单的语音指令查看家庭状况。另一方面,亚马逊也不甘示弱,经营多年的 Amazon Echo 也持续在进化、改良,搭配语音助理 Alexa,也能达到和 Google Home 相同的效果,并且广受欢迎。
▲ Google 推出的 Google Home
时至今日,智能喇叭这个领域在 2017 年可说是百家争鸣,LINE 所开发的人工智能助理 Clova,结合亚太最大讯息平台 LINE 和韩国第一大搜索引擎 NAVER 的内容和服务,LINE 在今年 7 月时,开始推出其自家智能喇叭 Clova WAVE 试用版,除了声控功能外,也增加占卜、新闻阅读与电视遥控器等功能,正式版的功能则是更丰富,不仅可以阅读和传递特定群组的 LINE 讯息,用户也能和 Clova 进行日常对话。另一方面,搜索引擎百度,从去年起就有消息指出将推出自己的智能喇叭,前几天终于正式亮相,推出 256 美元的智能音响 Raven H。
智能喇叭是 2017 年各家厂商都想争夺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智能家居未来将成为新趋势,以鼠标取代键盘的时代演变至今,智能手机现在已成了人们生活上最重要的移动装置,智能管家未来更将解放双手,透过语音识别和声音回馈,就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未来电影《钢铁人》里的 Jarvis 助理或许真的不再只是个梦!
5. 智能手机“生物辨识”
苹果年度旗舰 iPhone X 搭载了众所注目的脸部辨识解锁系统 Face ID,获得许多产业和一般大众的重视。但脸部辨识这项技术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2011 年成立的 Face++、2012 年成立的依图和 2014 年的商汤科技目前都提供成熟的人脸辨识方案,主要应用在安全防护、门禁、零售等领域,和苹果的 Face ID 相同,这些脸部辨识的主要作用都在于限定权限和保证安全。
在苹果正式把脸部辨识应用在智能手机上以后,未来的其他手机厂商也将跟随这项趋势,事实上,就在最近,OnePlus 才推出了最新的旗舰手机 OnePlus 5T,同样也具备了脸部辨识系统,而且根据外媒的测试,OnePlus 5T 脸部解锁的速度比 iPhone X 还要快上许多,由此可知,未来搭载脸部辨识的手机功能将会更加精准。
当年指纹辨识 Touch ID 第一次出现在 iPhone 5s 上时,其实后来也面对了同样的问题:技术的改进,这个问题同样也适用在脸部辨识上,手机厂商新推出的“第一代”功能往往做到的是领头羊的脚色,后续的改进才会是增进生活便利的重点。
在智能手机安全功能上应用生物辨识系统的今天,指纹和脸部都已经被应用了以后,接下来的安全关键又会是什么?最近有消息指出,纽约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找到了一种解锁手机的新方法:“汗水”,汗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手机或其他穿戴装置可以不断学习汗水中的独特性,并建立起对使用者汗液的识别能力,帮助解锁,它们甚至预期,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就有可能可以将“汗水 ID”实际商用。
当指纹、脸部、虹膜、声音、签名,就连现在汗水都可被作为解锁智能手机的生物辨识条件时,2018 年又将会再出现什么样“特别”的生物辨识方案非常让人期待。
6. “全屏幕”手机普及,双屏幕手机兴起
全屏幕的无边框手机在 2017 年成为高级旗舰手机的代名词,无论是 Android 旗舰机还是目前的 iPhone X,无不将手机边框做得越窄越好,如果这年头还有旗舰并非采用全屏幕设计的话,还会被拿出来讨论、甚至遭受批评。
新技术和概念的推出,往往都会伴随着高单价,目前来说,虽然全屏幕手机多数皆为旗舰等级,但到了 2018 年以后,全屏幕将“下放”至中级手机里,开始朝向普及化,民众将不再需要花费大把钞票,就能享受无边框手机的视觉体验。
当全屏幕手机普及以后,接下来的高级智能手机又将何去何从?该推出什么样的新噱头来促进买气甚至引起领头羊效果?Android 厂商的下一步可能是双屏幕手机,根据 DigiTimes 援引业内消息人士指出,为了要与 iPhone 8 Plus 等大屏幕手机展开差异化竞争,包括华为、OPPO、三星在内等多家 Android 手机厂商,都有意推出采用双屏幕折迭设计的手机。华为消费事业部 CEO 余承东曾经表示,该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双屏幕装置,预计会在 2018 年底前亮相,另外也有消息指出,OPPO 等其他中国厂商也都在积极提交专利申请。除此之外,三星也在美国提交了一份折迭智能手机专利申请,该公司今年四月已在着手一款原型机,或许将成为折迭版的 Galaxy Note。
▲ 图为 ZTE 推出的双屏幕手机 Axon M
双屏幕移动装置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在多任务操作上提供更出色的使用体验,例如在两块屏幕上开启不同的应用程序或是提供更大的屏幕输入空间、以及在大屏幕模式下轻松观看各式内容。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最大的问题在于连接两片屏幕的铰链机构容易损坏、两块屏幕间会有一条缝隙和跑马边框等等,后者在观看影片时尤其明显。
而除了双屏幕手机以外,事实上,可弯曲式屏幕也一直是手机厂商致力研发的关键,在今年九月时,三星才被外媒爆料指出,Galaxy 系列首款采用可弯曲屏幕的折迭式智能手机「Galaxy X」日前已通过韩国 RRA官方认证,目前市场推测认为,Galaxy X 很有可能最快在明年 1 月 9 日至 12 日于美国举办的 2018 年 CES 消费性电子大展上正式亮相。
尽管关于双屏幕手机和可弯曲式手机都还没有正式的硬件规格和外型设计亮相,但可以期待的是,在全屏幕手机的出现以后,手机屏幕的变化在 2018 年将会更加“有弹性”。
7. 5G高速网络元年
2017 年 10 月 31 日,半导体大厂 Intel 高级副总裁兼网络平台事业部总经理 Sandra Rivera 正式宣布,Intel 将为 2018 年韩国平昌冬季奥运提供 5G 网络支持,Sandra 指出,Intel 将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千兆等级速度的无限带宽接入、超低延迟影音分发和沉浸式的质播内容。
Intel 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和更多移动装置不断演进,5G 正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透过与国际奥委会达成的合作伙伴关系,Intel 将让大家理解、并且体验未来的 5G 技术。随着韩国平昌冬季奥运将展示 5G 技术,2018 年将成为 5G 元年,预期各国移动营运商将以更积极的态度采用 5G 技术,研调机构 CCS Insight 预估,在各国业者加速部署 5G 商用网络的情况下,5G 的普及速度将会超越历代移动网络技术。
相较于 4G 移动通讯技术,5G 提供更快数据传输速率 (理论下载速度达 5Gbps)、扩大无线通信覆盖面积和降低网络等待时间,在消费类以外的应用,如工业、交通、医疗等垂直行业扩展。根据拓墣产业研究院研究协理的分析,5G 商业化目前以日、韩两国最为积极,除了韩国将在冬季奥运展示技术以外,2020 年 7 月的东京奥运也将做为日本 5G 技术的展示舞台。
虽然说目前许多世界各国的电信厂商都已经在积极推进 5G 网络的发展,也有相关的舞台可以提供展示,但还是无法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说明 5G 服务的时程,直到高通日前举行 4G/5G 高峰会并宣布于 2018 年上半年全球首款 5G 调制解调器芯片平台 Snapdragon X50,让 5G 网络推出时程更加明确。
其实一开始在设定 5G 标准最终时间段时,大约就是设定在 2017 年至 2018 年,所以高通这时候适时的推出 Snapdragon X50 5G 平台,也让电信厂商可以提前开始进行相关测试,根据高通的规划,该 5G 调制解调器预计将会在 2017 年下班年开始进行送样,而至于整合该数据芯片的第一批商品化产品将会在 2018 年上半年问世。
8. “MR”再进化
无论是虚拟现实 (VR),还是增强现实 (AR),在过去的两年里,都在改变人们生活上的各个小细节。
2017 年是 VR 正式迈入发展的第二年,今年各家分析师对于 VR 的未来发展评价两极,不过,可以确定的是,VR 将会被应用在更多领域中,除了医疗、工程、房地产等企业市场以外,也会逐步应用社交软件里。回顾过去,VR 在 2016 年刚出现时,主要以话题性成分居多,到了 2017 年才逐渐转向实作成面,从游戏应用到旅游、工作、物流、无人机视讯连接等领域,专家分析,2017 年 VR 软硬件产值将达 34 亿美元,2020 年时则是会出现爆发性成长,上看 224 亿美元。
另一方面,于 2016 年暑假推出的《Pokemon Go》正式带起了手机 AR 增强现实的热潮,创造了 10 亿美元的商机,这样的热潮许多科技大厂也看在眼里,纷纷推出和 AR 相关的应用,例如微软开发第二代 AR 芯片、Google 眼镜 2.0 重新出货等等,最明显的就是苹果新软件 iOS 11 所带来的相机 AR 应用。由于目前 AR 普遍应用在智能手机的关系,使得 AR 在一般消费者之间普及和传播的速度似乎比 VR 还要更快,最主要的关键点还是在于,将较于 VR 需要额外使用头戴装置,AR 只需要有智能手机的相机就能做到,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更加唾手可得。
未来 VR 和 AR 将能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VR 是把数字化的东西真实化,AR 则是把现实的物体数字化成虚拟,两者之间将相辅相成,形成全新的混合现实 MR 体验。
微软力推的 Windows Mixed Reality 原名是 Windows Holographic,是微软所开发的混合现实平台,允许使用者在一个真实与虚拟景物共存的环境里和虚拟景物互动,搭配 Windows Mixed Reality 头戴装置以后更可用来执行各种混合现实应用和游戏。MR 是微软今年一再强调的重点核心技术之一,包括宏碁、Dell、HP、联想和三星等厂商都推出了 MR 头戴装置,并且支持微软最新的 Windows 10 创作者更新。
今年 11 月时,微软 HoloLens 和 Windows Experiences 总经理 Lorraine Bardeen 表示,混合现实 MR 在现代工作场景可以有很多应用的可能性,甚至能“重新定义工作”。微软想做的是,让全世界的每个人和机构都能完成更多的事,MR 有这样的潜能帮助消费者和企业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任务。
虽然说,目前 MR 相关产品和应用的推出速度还不像另外两种现实快速,但以目前的发展速度,2018 年时或许将会看到更多有关的产品应用。
9. 次时代显示技术现身:Micro LED
被誉为次时代显示技术的微发光二极管 (Micro LED) 为产业界点亮曙光,相关的共应链在品牌大厂串连下逐渐建构成形,根据 LEDinside 的研究显示,目前参与 Micro LED 的相关厂商及机构达近百家,其中除了 Sony 和苹果外,还有脸书旗下 Oculus 收购 InfiniLED、康德新投资 Ostendop 等等,纷纷意图抢食这块大饼,Micro LED 未来潜在市场规模预估将达 300 亿到 400 亿美元。
Micro LED 技术是将 LED 微缩化和矩阵化的技术,指的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 LED 数组,可以看成是户外大型 LED 面板的微缩版,将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
这样的技术有什么优点?首先,它继承了 LED 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性和反应时间快等优点,并且具备自发光无须背光源的特性,更具节能、机构简易、体积小、薄型等优势。除此之外,Micro LED 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分辨率超高,因为超威小,所以表现的解析特别高。举例来说,如果苹果的 iPhone 8 采用 Micro LED 面板,分辨率将可以轻松上看 1500 ppi,比原本 Retina 显示的 401 ppi 还要高出许多。不过目前来说,Micro LED 存在的最大劣势在于成本,若要应用在大面积上时,也要面临良率的问题。
目前布局 Micro LED 最多的是欧美国家厂商,其次则是亚太地区厂商,在发展方向上两者也不相同,前者偏重在开发 Micro LED 的终端相关应用,特别是消费性电子产品;后者则是聚焦在关键零组件的发展上,如面板制造商或 Micro LED 代工厂等等。
未来 Micro LED 产品规格会相当分散,应用的类别也会分众化,虽然在距离广泛应用以前,这个次时代的新显示技术还有段路要走,但根据日前最新的新闻指出,苹果正与台积电合作解决 Micro LED 的技术瓶颈问题,苹果计划最快在 2018 年就会让自家的 Apple Watch 采用 Micro LED 面板。
苹果和 Sony 皆已开始在小尺寸的手表和大尺寸的大型显示面板布局 Micro LED 市场,不过未来也将会有更多厂商以 VR/AR 为布局方向,由于 Micro LED 显示器于智能手表的应用需面临传统显示器的价格竞争,因此 VR/AR 是一个更有想象空间的市场,因此苹果、Oculus、Ostendo 等都相继布局 Micro LED 于 VR/AR 的应用领域。此外,Micro LED 的另一个潜力市场就是智能手机,LEDinside 表示,以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史来看,高级旗舰机种通常都会以能展现优秀影像的最新显示技术为卖点,当 Micro LED 技术在智能手机上实现商业化,预估将会更快渗透高级智能手机市场。
10. 抢进金融科技的核心关键:“区块链”技术
由虚拟数字货币比特币所采用的区块链技术 (Blockchain),在国外已经是金融业者抢进金融科技的一大关键核心,银行业一直非常热衷于区块链,因为该技术和数字货币有密切关系,不仅有 42 家知名银行组成区块链联盟 R3,美国 NASDAQ 也早已采用区块链技术打造自家的新交易平台 Linq。不过,区块链并不限于金融领域应用,也可应用于政府税收、供应链偕同供货、智慧契约、群众募资平台等需要更高监管性和追踪性的领域,IBM 商业价值调查研究所与经济学人智库合作,针对 16 个国家、200 个政府单位进行调查,结果指出,全球有九成的政府行政机构正在规画区块链的投资,要在 2018 年前投入相关领域。
区块链这个概念起源于中本聪的比特币,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在本质化上区块链技术其实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讲得白话一点,区块链技术就是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模式,在区块链系统中,系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参与记账,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有任何数据变化,系统会自动评判这段时间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把他纪录的内容写到账本内,并将这段时间内的账本内容发给系统内所有的其他人进行备份,这样系统中的每个人都有一本完整的账本可以知道过去这段时间的所有纪录,这种方式,便称为“区块链技术”。
而区块链在“交易”这方面解决的最大问题在于“中介信用问题”。传统上,两个彼此根本不认识和信任的人要达成协议是十分困难的,往往需要依靠第三方做为媒介,比如说“支付行为”」就是一个明显例子,在过去任何一种转账,都必须要有银行这样的机构存在。可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比特币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双方都可以互信的转账行为。
在 2017 年,区块链技术已经从概念走向实作,企业、各国政府对于区块链技术接受度提高。而到了 2018 年,区块链商转测试将筛选出可大规模应用的案例,并从实作阶段跳跃至商用部署,在可预期的领域上,金融产业将会抢先推动,目前初估全球将会有三成金融业者于 2018 年推出区块链商用方案。
此外,区块链未来将使物联网更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物联网会产生数以百万计的小型纪录,再由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传感器收集数据,因此,物联网系统并不适合采用速度缓慢、费用昂贵且专有的中央事务处理系统,唯有实时运作的系统 (如区块链技术) 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另外,在网络安全方面,环球信息和通讯科技服务商达科 (Dimension Deta) 表示,2018 年将会出现一些新颖的区块链和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事实上近期已经有一些由低成本物联网终端做出的大型攻击,但市场并未拥有足够的诱因使设备制造商愿意承担安全堆栈的成本,使得物联网终端的安全问题加剧,而区块链技术正好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发挥重要功用。”
就连政府机构都十分重视的前提之下,区块链技术在 2018 年拥有无穷的潜力,甚至足以颠覆并彻底改变现有的金钱世界、商业和社会,全世界抢手的比特币只是其中的一种区块链技术应用,未来或许还有很多可以借助区块链做到的事情。由于区块链仍有技术上的进入门坎,因此,银行或是金融机构要从理解并接受区块链,到找到一套每个人都能认可的区块链,最后再实际应用到交易上,这中间恐怕还有一段长远的路。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在 2018 年,全球都开始进入区块链时代以后,那些还在采用传统数据库的银行,势必可能会面临淘汰。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