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AR就是用手机拍照的时候,突然蹦出来一个小熊或者恐龙之类的玩意儿,蹦蹦跳跳很是可爱。一开始很新鲜,玩儿几遍就腻歪了。
而这也可能是造成AR应用始终不温不火的原因之一。玩儿法不太丰富,用户很难持续性地沉浸。但相比娱乐应用这一块儿,实际需求度更高的AR应用可能将成为其抓住用户的关键点,比如头盔。
头盔的护目镜可以说是一块难得的AR显示区,面积大,可操作、添加的内容也就更多。更重要的是,AR技术的植入,将可能让头盔的安全作用更加突出。
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摩托车保有量特别大,每年因此而造成死亡事故也为数不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如果安全系数真的有所提高,在头盔上移植AR技术看起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带动AR热潮的方案。
而实际上,AR增强在头盔上的争夺战早已经打响。
蜂拥而上的AR头盔分食者
AR技术被提出虽然已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但在应用上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应用载体少,应用范围小。所以,关于AR的技术研发基本上是研发公司一个劲儿贴用户的冷屁股。
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目前AR的应用开发并不能很好地增强用户的消费粘度。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觉得新鲜好奇,过了这劲儿也就想不起来了。但在有明确目的性的头盔上移植AR,则很有可能弥补这样一个短板。
目前,AR头盔以护目镜为集中显示区域,主要有显示导航、道路信息、车速等几个与行驶安全密切相关的功能。在这方面,其与目前市面上为汽车提供的虚拟速度投影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差别。而除此之外,不同的公司又有各自的创新独特之处。
比如宝马曾经推出一款AR头盔。在日常的骑行中,经常会出现驾驶人歪头看后视镜或扭头看后方车辆信息的情况,这很容易产生危险。而这款头盔的前后分别有一个广角摄像头,分别起到行车记录仪和后视镜的作用。这样,毋需动头就可以看到后方路况,显得更加安全。
在后视镜这个问题上,英国产品设计公司DCA则开发了一款名为Optic的AR头盔,功能显得更为强大,因为其能够实现360°的视角体验。在这款AR头盔上,配置了前后摄像头和一个下拉式的遮阳板,这样就可以将后置摄像头的直播视频直接加载到遮阳板上,骑行者在目视前方的时候抬眼就可以看到后面以及周围的环境情况。
可以说,在安全上,宝马和DCA的后视功能会有很实际的意义。而台湾的一家创业公司Jarvish的AR头盔不仅拥有其所有的功能,甚至内置了更多的东西。
比如,其不仅可以结合内置的GPS来现实导航、路况、速度、道路限速等基本信息,甚至还能通过安装在摩托车上的感应器来反馈给车主车胎是否漏气,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危险信号以进行提醒。并且,其能够连接手机,并内置了语音助手来对头盔进行控制。这样一来,想在显示屏上看需要的信息,只用动动嘴就可以了,双手则可以专注于驾驶。
头盔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驾驶人的安全,而AR对头盔的意义是,其不仅通过显示路线、地图、路况信息、周围安全信息、车速等有效信息来保证骑行安全,还可以在基本的安全辅助下成为一个摩托车的智能助手大脑。对驾驶员而言,其四肢只需要专注于驾驶,其他的一切包括安全情况判断、手机来电接听等则可以通过抬抬眼皮或动动嘴就能实现。同车载蓝牙接听电话一样,这对越来越依赖手机的人们来说,无疑将是一个刚性需求。
那么,在这种需求之下,AR头盔很有可能会越来越被摩托车驾驶员所青睐,从而成为AR攻破市场的关键阵地。
辅助功能越多,越是好事吗?
但是,AR头盔需要在移动中判断未知情况,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智能提醒的加入,让头盔这一被动防御性质的工具开始向驾驶员主动避免安全事故的工具的改变。
对AR头盔来说,如何在高速的移动中实现上文提到的危险信号提醒,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旁边车辆的行驶方向是否对自己存在威胁,车辆是否行驶在安全道路,车辆与栏杆等是否保持了安全距离,都应该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入一些可靠的传感器大概是可行的路径。
另一方面,要让头盔的使用变得方便,语音控制技术的参与必不可少。如果出现一些唤醒没有反应、语音控制失灵的情况,则很有可能使头盔的各项内置高科技成为摆设。也就是说,本意是求得方便,结果最后变成了不方便,这恐怕不是科技进步的初衷。
除此之外,AR头盔还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AR产品所共有,即视场角。我们上面提到了AR头盔在帮助驾驶员观看周围情况的功能。实际上,AR头盔的作用之一就是为了解决视线狭窄的问题,以便让驾驶员看到更大的景幅,从而保证驾驶的安全性。但目前来说,今天哪怕是非常先进的AR头戴设备其视场也并不理想,只有不到40度。这对解决驾驶员的视线范围问题帮助有限。因此,在涉及到安全问题的AR头盔上,视场角的问题不容忽略。
第二个问题则是,AR头盔对驾驶员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AR头盔很可能将成为一款建立在增强用户粘度基础上的消费级产品,然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到底显示多少信息才是合适的?比如台湾的Jarvish,速度、路况、路线、导航、环境、时间、天气……那么多的数据一股脑放到屏幕上,是不是有点扎眼?如此会不会干扰驾驶人的视线,从而产生安全问题呢?越来越多的辅助功能,对驾驶员而言一定是好事吗?
对头盔显示信息进行取舍与优化,应该成为开发者必须做好的选择。
所以,SUIRAN AR头盔看起来很有希望成为在娱乐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AR转向具体应用场景的一次试水,但对这些问题的全面思考也将是其试水成功的重要条件。
军事、探测……不止于在路上的AR头盔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AR技术在摩托车头盔上取得市场成功,其在其他场景的复制也可能会迅速展开。
比如士兵头盔。目前为止,在头盔的科技含量这方面,军用头盔大概可以笑傲群盔。比如美国的单兵装备中,一顶防弹头盔高达2000美元,里面有夜视仪、氧气罩等。同样是Jarvish,其也推出了研发的MR军用头盔,当然这个和摩托车头盔不一样,其采用的是内置和实景结合的智能眼镜,在AI辨识的帮助下提升士兵对敌人的识别能力。
同时,对士兵来说,一款内置了丰富传感器的AR头盔可能有助于识别丛林、沙漠、天气、环境地图等,帮助其迅速适应作战环境。
另一方面,潜水探测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安全而高效。人类在携带装备的情况下,最深可以潜入300多米的水下,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要开展一系列的工作。传统上,氧气的消耗、深浅的位置、对生物种类的判断都需要潜水人员借助单独的设备或肉眼来进行,费力又费时。
那么,在AR头盔的帮助下,其可以显示出潜水位置的压力、携带氧气储备状况、时间等信息,以让潜水者保证自己的安全。在对生物进行考察的时候,加持了AI图像识别技术的AR头盔则可以显示出生物的种类、攻击性等其他情况,缩短判断时间,增加探测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在一些空气成分未知的领域如考古、煤矿开采等,AR头盔同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较之下,军事、潜水探测等领域的AR应用显然还有更多的技术攻关,目前来说,用于骑行的AR头盔是技术最成熟,同时也最贴近市场的。那么,在安全乃至更多方面为驾驶员提供方便的可能、甚至将颠覆头盔被动保护定义的AR头盔,说不定能在台湾和东南亚这一类摩托车保有量巨大的市场,刮起一阵另类的AR旋风。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