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11个地区、99个应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多点开花”又有哪些不一样

2021-07-01 10:44:00  来源:北京商报

摘要:6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6月以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频传新动向,公示试点应用即将突破三位数。除了首批9个试点省市外,山东、湖北等多个省市也加入到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中,其中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项目公示。
关键词: 移动应用
  6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6月以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频传新动向,公示试点应用即将突破三位数。除了首批9个试点省市外,山东、湖北等多个省市也加入到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中,其中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项目公示。
 
  根据央行济南分行6月2日披露的信息,山东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组启动创新应用公开征集工作,打响了9个试点省市以外地区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的“第一枪”。 继山东省之后,6月8日-10日间,湖北、贵州、新疆、大连、山西5个省市密集就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发布征集公告。
 
  试点省市加速扩容,从应用征集到项目公示的时间也有所缩短。6月4日,央行济南分行对山东省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进行了公示,3个入选项目类别均为“金融服务”,具体为恒丰银行推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风险交易预警服务”、 齐鲁银行推出的“基于大数据风控的涉农信贷服务”、工商银行(5.150, -0.04, -0.77%)与中国移动山东分公司联合推出的“基于多方数据学习的普惠信贷服务”。
 
  而于6月8日发布征集公告的湖北,也在6月11日对首批2个拟纳入湖北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的项目进行了公示。具体来看,湖北省首批2个创新应用类型均为金融服务,分别是由建设银行(6.680, -0.08, -1.18%)湖北省分行和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的“基于大数据风控的资金管理服务”,以及武汉众邦银行推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自2020年以来,以央行为代表的监管部门对于开展金融业务的相关机构提出了更高的合规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尤其对于开展创新型金融业务的机构,通过技术手段、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监管逻辑进行监管成为明确方向。
 
  “越来越多的省市加入监管沙盒试点,是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积累经验、提升效率后的必然结果,也与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活动整体的监管态势与监管策略具有一致性。”王鹏指出,一切金融活动都要被纳入监管的大背景下,监管沙盒项目试点持续推进也释放了信号,开展金融活动的相关主体要不断接受监管沙盒测试,否则将可能被要求退出市场。
 
  除了新加入的试点省市外,首批应用试点省市中也有地区公示了新一批应用名单,广州于6月4日对外公示了其第二批创新应用情况,共计4个项目入选。而在6月以来公示的项目中,银行参与度为100%,涉及大数据、知识图谱、多方数据学习等多项技术,入选的创新应用仍然主要聚焦在金融应用场景。
 
  另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4日,全国共计15个省市公告进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应用项目征集,共计11个地区已有21个批次、99项创新应用对外公示。在公示项目中,除了北京首批6个应用未进行分类外,剩余93个应用包括40项“科技产品”以及53项“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金融科技监管创新公示项目并未全盘落地。以北京公示的第三批5个创新应用名单为例,在央行营业管理部3月22日发布的《关于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提供服务的公告》中,仅提到3个创新应用通过复审完成登记,将向用户正式提供服务。
 
  另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从创新应用审核、公示再到落地的多个环节,均有严格限制,未能落地的项目表明其存在不足之处,在完成整改后仍有落地空间。
 
  在王鹏看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应用试点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不断从规则、技术、平台约束以及监管策略等方面持续发力。在这一过程中为避免出现各个省市、机构一哄而上的局面,监管部门势必会对入箱项目以及落地流程进行全方位的层层把关,“当地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团队质量能否过关,当地市场容量几何,这些都是试点地区应该注意的问题” 。
 
  王鹏认为,当前关于各地关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应用试点工作多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一些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试点工作明显加速,但大多地区仍处于运动式的非常态化状态。未来随着试点省市、项目不断新增,监管政策法规不断规范,创新监管应用的技术手段、使用场景、资金背景等方面都将不断丰富,也将会有更多地区建立监管沙盒的常态化机制。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wen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