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8 13:58:02 来源:互联网
在世界先后进入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WEB2.0时代以及后WEB时代即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生活被数字信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彻底改变。但信息贫穷者仍然停留在信息的史前时代,信息革命的红利并未惠及他们。这些人包括偏远地区的农民、建设城市的农民工、有缺陷的残疾人、甚至家里的老人。
具体一些,在城市居民每天使用智能设备尝试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时,通过电视收看CCTV了解天下事仍然是部分农村主流的信息获取方式;在年轻人纠结是用京东还是易迅网购送货更快时,农民仍然只能到古老的商店购买必需品;在少年们用微信摇一摇附近的陌生人时,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则被年龄、文化、语言和行动不便限制。这些现象都将人类分为两个群体: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横亘他们之间的,互联网界称之为“信息鸿沟”抑或“数字鸿沟”。
在今年的成都财富论坛上,李彦宏对话《财富》杂志副总编梅思梵,谈到自己的梦想时说“我上大学时选择的专业就是信息管理,从那一天开始,我就有一个梦想,有一个愿景目标,就是要‘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非常容易”。科技界具备此类梦想的人不在少数。Google的使命是加强信息流动,让全世界人民便捷获得信息,而Facebook扎克伯格则致力于加强人们的连接,再早之前的比尔盖茨希望世界上每台桌面都有一台电脑。这些理想主义者希望技术改变世界,塑造一个人人平等的信息世界。
梦想终归是梦想。在信息化前所未有地加速改变这个世界的同时,信息鸿沟问题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科技越发达,鸿沟越明显
在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正在迎来光纤到户、3G普及、4G的到来和WIFI的普及,硬件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正在争夺人们的碎片时间,互联网产品广泛涵盖人类衣食住行、购物、娱乐、社交、沟通、阅读等一切生活。掌握信息获取能力的人,将进一步强化信息和知识。
不过,这个影响只局限部分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按照目前约4%的年增速,2015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50%。也就说是届时仍然会有超过一半的中国人不是网民。这一半人是潜在的信息贫穷者。
这些人包括农村的留守人群、城市的部分农民工、老人、残疾人等,他们通过电脑、手机应用如微博、网易新闻客户端等获取信息的几率几乎为0。
有信息的人获得的信息高速积累,而缺乏信息获取手段的人则原地踏步或者仅有少许进步。中国不只是贫富差距正在扩大,信息鸿沟也在进一步明显。
2、信息鸿沟演变为服务鸿沟
人们利用互联网生产、流动和消费信息,这些信息的承载方式是通过超链接相连的网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联网结点则变为线下的实体,如个人、物体、店铺等,真实的世界被映射到网络。正如李彦宏在财富论坛所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需求不仅是能够搜索信息,而且能够找到服务,可以在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各种各样新的终端上,不仅是获取信息,而且能够完成任务、完成工作。
这些服务包括网络购物、网络支付、旅游预定、火车票预定、线下服务团购(O2O)、在线挂号、网络政务、移动办公等。但因为基础设施如宽带网络的限制、PC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不足、配套服务如物流的不健全,导致信息匮乏者获得这些服务也异常艰难。
京东网购电视机等物美价廉的大宗电器是无法寄送到偏远农村的。每年春运12306网络订票也是大量农民工无法享受的便利——12306网站很奇葩,但不能忽略其给了人们一种新的购票方式。至于网络招聘、在线挂号、电子政务等,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更是遥不可及。
在芦山地震期间,信息鸿沟导致互联网公益服务无法触及大部分灾民的弊端已经展露无遗。百度、搜狗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寻人功能,但大量受灾群体及其亲人因为远离互联网,无法使用网络寻人服务。最终,各大搜索引擎寻人服务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掌握信息的人将享受便捷的服务,进而更易获得紧缺的服务资源,另外一部分信息贫穷者则将成为服务的贫穷者、资源的贫穷者和生活效率相对低下的群体。信息鸿沟正在演变为服务鸿沟。
[page] 3、信息鸿沟在被逐步填充,但是个无底洞
信息鸿沟是与信息科学一样古老的全球化的问题。
在中国,行业、政府和企业为消除鸿沟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
光纤入户,工信部多次下文推进。2010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要求2011年,乡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B/S以上,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MB/S以上,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MB/S以上的接入能力。3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越1500亿元,新增宽带用户超越5000万。不久三年期限将至,但笔者个人感受光纤到户尤其是到农村,仍然还有最后一公里甚至数公里的路要走。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状况相对较好。据中国移动发布的白皮书,目前无线通信信号已覆盖96%的自然村。自2004年开始中国移动便投身国家“村村通电话工程”,累计投资384亿元为超过10万个边远农村解决了基础通信问题。中国移动还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农村信息服务,农信通热线电话平均每天接到涉农信息咨询超过8万次。广东惠州移动甚至还推出1258060爱心热线,帮助20万残疾人无障碍沟通。
客观地说,中国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上,相对走在世界前列。强调一下,这里是说从无到有的覆盖。国外运营商在进行网络覆盖时会评估覆盖产生的经济价值,而国内运营商身为国企,会有更多社会责任的考量。例如偏远农村,珠穆朗玛峰,三沙群岛和近海渔场都会有中移动的无线信号覆盖。
除了基础网络外,硬件设施的瓶颈也在消除。电子设备例如电脑、智能手机价格已相对低廉,而“家电下乡”政策、国产低端硬件尤其是山寨货已让硬件具备了与电视一样普及的价格条件。
但宽带和联网设备并未实现与电视一样高的渗透率。究其原因,除了政府鼓励扶持、运营商和设备商加大投入外,还需要给对应群体一个“光纤入户”以及购置电脑或智能机的理由。目前WINDOWS、键鼠操作对信息贫穷者来说,是一种难以掌握的技能。就算可以快速掌握,能满足对应需求的软件、网站、应用和网络服务少之又少。信息贫穷者是被忽略的用户。少有人去关注他们的信息化需求,更少有人去挖掘他们的潜在信息需求。
哪里存在问题,哪里就有机会。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现存的信息鸿沟问题既是一个需要业界关注的社会问题,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伴随着无线通信、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鸿沟问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最佳解决时机,也为创业者带来很多机会。
哪些产品、应用或者技术的机会?
——智能手机
中国的手机用户数近11.5亿户,网民却不到其一半的5.64亿。排除一人多卡、机器号码的情况,中国的手机用户渗透率超过80%,而宽带渗透率则低于50%,仅仅与智能手机渗透率相当。农村农民或者留守人群,城市农民工群体,老人、残障人群可能不会使用电脑,但他们极有可能拥有一台手机。可能是一部源自华强北的喇叭效果卓越的山寨手机,也可能是一部老人手机。目前中国还有近半的手机是功能机。
现在的安卓和iOS主导的智能手机有一定的普及门槛。安卓仍然有操作系统、安装应用等概念,对于连短信都不会发的人来说使用存在困难。而iOS使用虽然稍微简单,但面向高端用户的定位也让其无法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
但是,手机无疑比电脑更具备普及的条件。无线网络环境好过宽带固网是一个原因,手机的操作比PC更容易是另一个原因。
因此,接下来几年极有可能会出现面向农民、面向老人和面向残障人群的定制智能手机。不论是从硬件功能,还是操作系统层面都会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山寨微创新、基于Android的ROM定制也是国人的强项。超过5亿的终端需求是一块很大的蛋糕。
如果有人说,不可能有5亿的终端需求。因为部分深度网民也仅仅使用手机打电话和发短信,不是人人需要智能机。这即需要习惯的培养,也需要有吸引对应人群的应用。应用匮乏现状意味着挖掘的机会。笔者感受到近年重庆老家的变化便是越来越多的妈妈会用手机给宝宝拍照,近日不断有老家亲戚添加我的微信,更是让我感到震惊:需求一直存在,只是一直在静候好的应用。
——智能电视
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早在06年,全国电视观众已达3.06亿户,总人口数达到10.7亿人,平均普及率达到85.88%。实际上,电视+遥控板的使用方式,相对电脑的键盘+鼠标,以及手机的触摸或按键的方式,是相对简单的。绝大多数老人都会使用遥控板。
在一线城市的电视开机率从70%降低到30%的情况下,农村的电视开机率并未显著下降。农村的人们仍然保留着看电视的习惯。智能电视可以承载比传统电视节目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借助对语音和触摸等第三方面向特定人群的应用的支持,加上遥控板的简单交互方式,可以很大程度解决信息鸿沟问题。
信息贫穷者、农村乡村是智能电视的巨大潜力目标市场。伴随着智能电视产品成熟、设备和节目费用逐步降低、基于电视的应用日益丰富,智能电视行业在改变城市的客厅生活的同时,也将改变农村的娱乐生活,也算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进而帮助解决信息鸿沟问题。
——语音应用
打字不方便,五笔太专业,拼音对老人、部分农民以及文化水平较低者者使用门槛较高。同时,使用键盘、鼠标以及手机按键、触摸屏对他们也是太过复杂。因此语音应用是解决信息鸿沟的重要技术,也带来机会。除了不会打字的人,不能打字的手指残疾者和盲人也可以驱动语音应用。
科大讯飞自主研发的语音技术已具备多种方言识别和合成的技术,例如讯飞的便覆盖粤语、东北话、四川话、台湾话、湖南话、河南话等。目前的成熟程度已经具备商用化条件。第三方应用提供者可借助讯飞的基础语音技术,提供解决信息鸿沟问题的个性化应用即可。
[page] ——图片应用
同样可以解决打字和键盘操作的问题。百度等搜索引擎推出“以图搜图”的搜索功能,可以拍摄书籍、CD封面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搜索,有人认为这是噱头或者仅仅是玩新鲜。实际上在信息鸿沟问题上,此类图像搜索技术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相比打字,拍照是极为简单的操作方式,视频聊天比打字聊天也更为简单。
图片除了让输入更方便外,让信息消费也更加简单。不论是三岁的宝宝,还是不识字的人,都可以通过图片获取信息。图像技术可以让产品的使用体验极度简单,衡量标准是不需要学习或者极为简单的引导,老人、小孩、没有任何计算机知识背景的人都可以使用,势必会更大范围地普及。
有人会说在城市互联网用户都还未习惯使用图像搜索技术时,让“信息贫穷者”使用无异于异想天开。不过笔者认为,敢想才敢做,明天的世界是你我无法想象的,这是科技的魅力所在。
——电子商务
偏远农村及部分四线城市受制于物流、支付、互联网和用户习惯,无法享受电子商务的便捷。一方面当地产出的产品只能通过传统渠道销售,在中间贩子面前没有任何议价能力,很多时候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产品滞销。另一方面则无法通过网购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电器等大宗产品往往被当地多层经销商高价忽悠后购买。
如果电子商务市场能触及到更广泛的农村市场,当地人可以网络售卖本地的产品尤其是特色产品,也可通过网络获得之前无法获取的商品或者需高价购买的商品。
——产品要兼容特殊人群的需求
互联网产品是否有对特殊人群留有余地呢?有多少网页设计者考虑到了网站对读屏软件的兼容,又有多少客户端在无节操地弹出“成人游戏”广告吓坏幼儿或者儿童?有几个网页设计的字体、色彩等有考虑过老人、色盲等人群的阅读需求?大多搜索引擎的搜索框增加一个语音话筒支持语音搜索,被大量业内人士质疑为无用的鸡肋功能,殊不知一定程度上也是为特殊人群留下的兼容性设计。
百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过“盲道搜索”,视障人群可以借助读屏软件使用搜索服务。近日百度还与盲人科技领袖曹军合作推出了百度地图的盲人导航版。另外百度也具有面向老年人的“老年搜索”。
相关企业和人士为了解决信息鸿沟做的事情,即让人尊敬,也让人感动。值得思考的是: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仅仅是在信息消费领域,需要获得帮助的人也太多太多。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解决部分信息鸿沟,并不需要太高深的技术和太高的经济投入,仅仅是一些小的改变、兼容或者微创新,也会取得实用的效果。
中国巨大的信息鸿沟和服务鸿沟的存在,需要各大互联网公司和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和信息鸿沟解决方案,也意味着蕴藏着巨大价值的新增市场。运营商可以为信息鸿沟问题打好基础。基础网络、通信系统、手机支付和线下门店,都将成为解决信息鸿沟问题的杀手锏。设备商、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企业应该携手合作,帮助人们跨越鸿沟。
五年后或者稍微再远点的未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不论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数字生活方式与今日必定会有极大的不同,那时候信息鸿沟或者不会再像今天这么难以跨越。上至政府部门,下至科技企业和IT从业者需要关注并解决信息鸿沟问题,功德无量,也有机会获得潜在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