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移动设备:眼不见 心不烦

2013-06-20 17:15:59  来源:移动信息化

摘要:在过去的几年中,IT部门对移动手持终端视而不见,认为手机非常有限,而PDA的使用很少不足以引起重视。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强大的融合移动设备已经越过了这两种障碍。
关键词: 移动设备

    据Forrester称,北美企业员工手持设备使用率增加了69%,但是大部分都缺少完整的规划来应对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理想的话,IT应该可以在智能手机和PDA的使用周期之内管理这些设备,包括了从激活开始到退役结束。本文提出了移动设备管理清单,在制定移动设备管理方法的时候应该重视业务需求。


    移动设备:眼不见,心不烦


    在过去的几年中,IT部门对移动手持终端视而不见,认为手机非常有限,而PDA的使用很少不足以引起重视。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强大的融合移动设备已经越过了这两种障碍,让IT部门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毕竟,不能管理的就没法保证安全,看不到的就没法管理。


    移动设备管理可以帮助你的业务弥补这个缺憾,可以通过建立对员工携带的智能手机和其他手持终端设备的远程可见和控制实现。但是移动设备管理也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术语,需要在很多不同的产品上使用。要确定的第一步就是你想要移动设备管理为你的移动员工作什么。以下的清单可以帮助你确定你的需求,以及可以满足需求的移动设备管理功能。


    移动资产目录


    很明显,你的移动设备管理必须要有一个需要管理的设备清单,也就是你的移动资产目录,但是目录应该包括什么呢?应该如何维护呢?


    ·设备目录:你需要跟踪哪些物理细节?除了基本(设备ID、硬件模式和固件版本),以东设备管理可以帮助对无线适配器和移动存储设备等县官资产进行记录和报告。


    ·目录分类。这些移动设备如何分组呢?例如,移动设备管理可能为自动为你的设备分类,比如按照移动操作系统/版本或者状态(例如,未知、已授权、供给品、已退役品)。


    ·目录维护:如何更新目录,以反映增加、变更或删除呢?移动设备管理可可以用于定期调查设备、检查网络连接的变化,并进行管理层发动的审计。


    ·物理跟踪。你是否需要知道是谁持有每台移动终端,甚至是详细到终端设备的位置?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都支持GPS,这种定位的移动设备管理功能就可以实现。


    ·数据库的整合。你是否已经有了可以管理其他资产(例如台式机和手机)的目录系统了?如果是,你可能需要把已经管理的移动设备记录整合到用于目录存取的通用数据库中。


[page]    移动设备供应


    对设备的全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激活和供应开始的。每台信设备是怎么成为手持设备列表上已授权的强大的一员的呢?


    ·支持平台:设备管理决定于操作系统和厂商/模式/版本的特色。你必须要支持哪种平台(例如Windows Mobile,、Symbian,、BlackBerry)和最低模式/版本?选择一些满足需要的设备,而·且同时还要让独立于设备之外的选择成为可能,而且可行。


    ·设备注册:如何记录已经在管理之下的移动设备呢?移动设备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对公司的手持设备(例如,目录增加)进行注册,或者让用户自己注册自己的设备(例如,登记入口),或一些综合的形式。


    ·代理激活:移动设备管理代理如何在每台信设备上安装呢?选择包括手动IT安装、桌面同步、邮件网关同步,和其他网络安装(用户从邮件或者短信息中访问URL)。


    ·设备配置:如何覆盖厂商/运营商的默认设备?例如,你可能需要密码、增加注册码,或者重写菜单来删除非业务应用。移动设备管理可以再最初的激活或艰难的重启后,把“标准化配置”应用到每台设备上。


    移动软件配置


    很多移动设备管理都不只是设备目录和配置,还可以提供工具,用于交付和更新移动应用。这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也是仅次于最重要的。


    ·软件包:你怎么收集相关的应用,用户配置和交付呢?移动设备管理可以帮助你企业和配置这些软件办,并帮助解决平台、存储和应用的依赖关系。


    ·软件包的分配。你是想把软件(定期地)推送到设备上或者是由设备主动的获取呢?推送可以更快地推广更新,但是需要更经常的连接,而这会加速手机的耗电。


    ·移动优化。你的策略是否必要要适应不稳定或者有限的WAN?有些移动设备管理可以提供压缩的增量更新,以及带宽管理(只在高速便宜的网络上获取或者重新连接)。


    ·变更控制。移动应用需要补丁或者更新的频率是多就?确定配置软件包的维护方式,这样变更就可以在不造成用户痛苦或者需要更久事件修复失败更新的情况下实现了。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