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企业是否需要BYOD首席移动官

2013-08-23 14:20:18  来源:TechTarget中国

摘要:这些非技术性问题给CIO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使得他们不得不深入了解人力资源和法律方面的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关于如何以正确地方式部署BYOD项目方面,他们还没有取得足够的进展。
关键词: BYOD CIO

    BYOD从两年作为一个新流行词出现,到现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那么企业是否需要增加一个首席移动官来处理移动办公领域的所有事物呢?今天我们就请三位移动领域的专家——Forrester研究的公司分析师Simon Yates,Nemertes研究公司的分析师Philip Clarke,Garner公司的分析师Ken Dulaney来针对此观点发表一些见解。


    根据Forrester研究公司的数据,2012年,41%的信息工作者在工作当中至少使用三台不同的设备,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在三个不同的地点工作。不论他们在哪,15%的信息工作者需要保证任何时间都连接到公司的网络当中。也许他们使用的只是超过9000种Android设备之一,或许他们受雇于财富500强公司,这些公司中的70%-80%从去年开始同意为员工的至少一款消费级平板提供技术支持。如果员工的平板电脑碰巧不受支持,新的计划是到2016年,预期将会有三分之一的平板电脑用于商业用途。你还在认为携带私人设备策略的趋势被过分夸大了吗?


    BYOD策略的重要性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争论上。随着移动办公重新定义了企业的计算方式,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谁应该负责管理这些错综复杂的移动设备?自不到两年前“BYOD”作为一个流行语出现之后,人们似乎都认定管理众多员工的移动设备应该是CIO的工作职责。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邀请了三位移动领域的专家来发表他们的见解。他们围绕CIO是应该放手不管BYOD还是去管理更重要的事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还在于是否需要增加一个首席移动官来处理移动办公领域的所有事物, CIO仅应该负责一些沟通和授权工作。三个专家一致认同的观点是:移动办公不仅仅是BYOD。


    CIO在BYOD上浪费时间,就会失去发展创新的机遇


    “对于移动办公来说,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减少开支;产生盈利;加强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这些优势目前还没有被有效利用,这些是我们需要开发的领域”,Forrester研究的公司分析师Simon Yates表示。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就移动办公和消费化产生的影响已经和数百位CIO进行了协同工作——员工带到公司、希望得到支持的设备和解决这些问题时CIO们面临的挑战。而使得CIO为难的是决定为哪些设备和操作系统提供支持。这就成为了一个管理和策略问题:对于一个存储私人和公司信息的设备,公司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于一款单独的设备,员工可以得到多少报销?哪些人应该参与到这个计划当中?


    这些非技术性问题给CIO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使得他们不得不深入了解人力资源和法律方面的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关于如何以正确地方式部署BYOD项目方面,他们还没有取得足够的进展。CID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熟悉这些程序——并且需要承担风险。


    我们的数据显示在95%面向客户的应用开发当中,只有很少或者没有IT组织的参与。IT部门当然不能管理他们。除了IT部门之外,每个业务部门都有技术方面的预算开销,当一个业务部门想要开发一个移动应用时,他们会寻找一个像SapientNitro或Tribal DDB这样的数码代理商。CIO在失去一个巨大的机遇。由其他公司开发的移动应用最终会在CIO的计划中消失。这些应用或者变得异常成功,公司中的其他部门会像其中增加新特性,或者将其和后台数据库或者后台应用程序集成;但是也许会其产生严重的错误,但是CIO被要求将这个问题进行修复。CIO需要尽早参与这些对面客户的移动办公活动。而不是将时间都花费在担心为员工的哪些设备提供支持。真正能够进行改革创新和增加业务价值的机会在于面对客户方面。


    但是CIO并不会负责设备安全和用户是否遵守操作流程。并不是因为和移动设备相关的安全及操作问题并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些复杂的问题并不是CIO的责任。委派!指定其他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和做出建议。CIO并不是安全和操作方面的专家,将移动设备管理解决方案交给其他人来制定会更好。他们并不是在同一个设备上共享数据方面的法律专家,但是这些事情会让CIO忙于应付。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