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移动电商成为聊天应用的下一站

2013-11-22 12:56:55  来源:腾讯科技

摘要:随着聊天应用的迅速崛起,有关这类服务如何盈利,以及谁将在竞争中胜出的消息不绝于耳。移动电商和聊天应用之间的关联正在愈加紧密,聊天应用越普及的地区,移动电商也越被用户认可。
关键词: 移动电商 营销 互联

    聊天应用利用人类与生俱来的沟通需求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聚集人气的平台,当有足够的人气,且人们对其形成成瘾性依赖的时候,它就开始做文章了,对于聊天应用来说,移动电商将成为下一站。


    移动电商和聊天应用之间的关联正在愈加紧密,聊天应用越普及的地区,移动电商也越被用户所认可。市场研究公司TNS的最新报告中验证了该趋势。TNS机构服务总监Spencer Ng在国外媒体TechInAsia上发表了自己对该趋势的看法。他认为,任何在零售行业拥有一定敏感度的企业都应该抓住这个融合趋势,做好转型。以下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随着聊天应用的迅速崛起,有关这类服务如何盈利,以及谁将在竞争中胜出的消息不绝于耳。


    事实上,他们最大的杀手锏还是移动电商


    这一趋势其实已经拉开帷幕——腾讯旗下的微信已经允许用户从零售商那里购买商品。


    比如微信内已经集成针对麦当劳的支付功能。但这并非个例,Viber等类似的应用也开始变现自己的用户,并且推出了新颖的商业模式。例如,Line就允许用户查看附近的美食优惠券,在该公司的2亿注册用户中,大约有32%已经使用了这种优惠券。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TNS发布的《移动生活2013》报告中的数据,便可绘制出移动聊天应用和移动电商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渗透率。人均GDP肯定会对不同市场的移动电商价值产生影响。然而,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移动聊天应用与移动电商呈正相关,随着这两种移动技术的渗透率逐渐增加,它们的融合也将越发紧密。


    移动聊天应用如何利用这种融合机会?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哪里是抓住这种趋势的最佳地点。移动电商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与网络购物不同,移动优惠券是一个新兴趋势,需要充分利用本地的零售网络。因此,必须选对优先发展的市场来推动这两种技术的融合。


    融合潜力高的市场


    处于右上象限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带来最广阔的机会。考虑到KakaoTalk和微信在韩国和中国大陆取得的成功,因此这两个市场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除此之外,中国香港同样值得关注,原因是那里拥有高端零售机会,而且习惯使用微信的大陆游客经常前往香港购物。


    根据香港旅游局的数据,每年赴港的大陆游客达到香港本地居民的3倍,这显然给微信等聊天应用带来了商机,可以与当地的零售商合作提供优惠券,向大陆游客推介高端产品和服务。


    中国台湾同样值得关注,与香港一样,那里的人均GDP同样高于大陆。但更重要的是,聊天应用Line已经在当地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聊天用户中的渗透率超过70%。对Line来说,目前已经是利用主导地位与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的绝佳时机,从而迅速部署移动电商服务,确保先发优势。


    融合潜力低的市场


    物流、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信用卡渗透率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制约某些市场的电子商务发展,移动电商更是如此。然而,“潜力低”或许有些用词不当。只要聊天应用把焦点缩小到具体的城市,仍然可以找到机会。


    以印度尼西亚为例,最可行的目标就是雅加达,那里的聊天应用渗透率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50%。另外,在一定范围内部署这类计划也可以确保零售商合作计划有的放矢,而不会因为广泛撒网而摊薄资源。


    众所周知,黑莓的BBM是印尼的主要聊天应用,这款应用现在也已经兼容其他平台,因此用户应该还将加速增长。但关键问题在于,BBM是否想变现这些用户。假设他们开始部署移动电商计划,那么在一个主要用现金结算的市场中,如何支付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


    对看好移动电商的零售商意味着什么?


    移动营销的重要性将会与日俱增。聊天应用将成为零售商吸引庞大移动用户的关键平台,他们可以借助移动优惠券或团购交易吸引用户进店购物。在韩国,有68%的消费者已经使用了这种服务。


    另外,BaskinRobbins和星巴克也已经允许用户使用Kakao的“礼品”服务向好友发送移动优惠券。这款服务覆盖的产品范围已经从2010年的107款增加到目前的9970款,足以显示出零售商对这种融合趋势的巨大兴趣。


    虽然韩国走在了这一趋势的前列,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也分别有30%和40%的消费者具备了接收这类优惠服务的能力。除了聊天应用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吗?


    任何在零售行业拥有较大覆盖度的企业似乎都应该仔细思考,如何抓住这一行业的融合趋势,以免错过此次转型。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