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3 17:23:48 来源:CIO时代网
2014年6月27日,由北大CIO班、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推进联盟协会联合主办,CIO时代网、苏州IT人俱乐部承办的2014年“北大CIO中国行--苏州站”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移动信息化专场的互动环节主题为“企业移动创新”。广州娇丽芙总经理、北大CIO同学会副会长商存海先生主持了本次的互动环节,蓝凌副总裁夏敬华先生、烽火星空产品总监朱晶晶先生与苏州悦果创始人王甲佳先生参与了互动讨论环节,他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企业移动创新的趋势,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阐述移动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以下为互动实录:
“企业移动创新”互动讨论
主持人:我们下面就到了移动信息化的对话环节。接下来有请蓝凌夏总,苏州悦果创始人王甲佳,话筒交给广州娇丽芙总经理商存海先生。
商存海:谢谢,跟大家又见面了。我们把问题直接给到甲佳介绍一下公司,以及公司对自己产品创新的理解。
王甲佳:我们服务的悦果公司也是我创业的公司,我的业务整体是O2O,自己宣称自己是做O2O解决方案,基本上是解决品牌商和消费者之间业务互动,这和移动化有很多关系。移动化不仅在企业内部,还在企业外部。移动发展到今天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这种条件,所以悦果在这方面做一些服务。
商存海:就创新这个话题,我们请三位嘉宾各自发表一下观点。创新,我的理解它是两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应用层面的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有一句话叫技术创新的一小步,应用创新的一大步。比如说微信,微信只要开放几个新的接口出来,马上就会有很多新的应用场景创造出来,这是技术对应用很大的推进。所以我想请每位谈一下,先从技术创新谈一下理解。
朱晶晶:技术创新就如刚才说的,技术创新的一小步,可以推动业务创新的一大步,技术是服务于业务的。我们认为自己是做业务层的技术性厂商。我们从业务当中找寻相应的积累,我们不断的挖掘业务,从业务当中找出共性来,并尝试将这些共性业务需求固化为一个业务层面的技术。
举个例子,原先企业有很多表单,以前都是在线提交表单,随之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网络不好时提交表单不容易成功,那么移动化带来了便捷模式就不复存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呢,我们做了一个离线表单,用户可以在提交数据的时候,把这个离线表单存储起来,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或者判断网络是好的情况下,才把表单传上去,这就是一种创新,从原来的业务当中提炼,转换成一种技术,我们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吧。
[page] 夏敬华:我也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做管理软件的,创新是规避不了的话题。我们一个是创新的层面,一个是创新的方式。创新层面分为三个层面,最底层是基础创新,有时候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底层的开发平台,知识引擎,甚至大数据应用都是偏技术创新的。
第二个层面创新就是面向用户端展现的,就是用户体验的创新,所以现在在用户体验层面越来越强调移动互联化。
中间层面是一些管理支撑的应用创新这就是我们要跟客户一起成长的。比如我们会推出很多管理模型,管理模型怎么样把它IT化,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应用会非常多。但是创新的方式越来越强调开放的创新,宝洁应该是传统企业里面做创新很厉害的,他们的CEO提出一个目标,内部50%的创新创意来自于外部。这是我补充的一些观点。
王甲佳: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刚才姚老师讲课提到驱动力和拉力。我的体会是什么呢?驱动力要从懒人的角度去看,很多时候我们谈移动化,之前我看过一个厂商说移动分销功能很强,我一看有点小傻,他一屏,那么多APP.就好象我们谈信息化,洗衣服从手工洗到洗衣机洗,那就不需要搓衣板了,但把搓衣板逻辑带过来,这种情况很多。
正好在无锡看到一个案例,我们现在谈手机端注册环节,其实我也很困扰。我们的注册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是输入手机号,短信来一个验证码。我在无锡看到一个为老人做的服务APP,基本上是按照乔帮主的思路走。老人可能记不住号码,那就读手机号,输入验证码,点注册两个字就表示同意进入这个系统,给一个权限,所以创新可能是基于懒人,懒需求这个角度。
商存海:做企业移动应用我个人认为并没有那么复杂,他最主要是前端不同系统的跨平台、跨终端的适应,在中间开发其实跟网页开发是一样的。但是企业移动应用当中,最大最大的困惑实际上是如何跟企业内部的系统去集成,尤其是跨系统的集成,异构当中关键就是跟不同接口的打通。刚才夏总谈到蓝凌OA跟很多ERP系统进行接口拼装和接通。
当您考虑跟别的系统对接的时候,别的时候也会考虑怎样跟你对接。比如一个企业系统当中,如果要去开发API代价会很高,就是因为原有OA厂家,或者ERP厂家也好接口是不开放的,所以我想提一个问题,蓝凌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或者蓝凌在这上面有没有更多的行动?或者类似国内的厂家对于开放API是怎样看待的?
夏敬华:以往PC端也都在谈整合,在PC端整合也是蛮大的挑战,不同的异构系统,遗留架构怎么样整合。在移动端从前端体验来讲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后端是比较重的,所以面临的挑战难度会更大。所以这块也有一些尝试的解决方案,比如公众账号的方式,可以把应用分到公众账号这是一种接入方式。
还有一种是对遗留系统,你很难对它要求很多改造了,厂商也不配合做这么多改造,那就需要做移动中间件转移的平台。还有一种是做个性化定制、开发整合。我们目前在这块也在做探索和尝试,技术本身也在发展过程当中,包括怎么样做那么多移动应用SSO,单点登录等等也是一个挑战,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朱总这边会有自己的一些思考了。
朱晶晶:我自己觉得,首先是各个厂家之间的协议和标准化,现在这种开放对于很多软件厂商来说,应该拥抱开放的东西,所以他们也愿意把相关的东西开放出来,开放肯定是对我们烽火有利的,这样可以更高度的集成。另外在没有开放的情况下,可能我们需要做转异的东西,把别人的系统转化成手机可读API系统,要么采取数据库,要么页面抓取和其他的技术方式,不管怎么样,我们肯定希望所有厂商们能够拥抱开放心态,把这些开放出来。对我们客户,不管是他的客户,还是我们的客户都有非常好的益处。
商存海:因为时间不多了,最后一个问题抛给甲佳总。您这边做得更多是面向企业营销层面,让您谈一下企业对企业移动应用这块的看法。
王甲佳:这块我非常有体会,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快变量?什么是慢变量?那我们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用户需求,再细一点就是人性需求,然后做相应的变化。新技术只是用而已,所以这个定位也做了变化,不是基于微信的开发商,而是基于移动端,有很多厂商有开放的心态,恰恰很多叨唠都做了很多开放,用这些资源。比如易信、支付宝都有开放接口都可以用。让用户使用的方便,让员工用的方便,这也是基于懒人的思考,技术还是放第二位。
商存海: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对话就到这里,谢谢三位。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