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地产 > 正文

闽系PK粤系:房企性格决定"命运"?

2018-07-09 14:35:46  来源:地产总裁内参

摘要:闽系PK粤系
关键词: 性格 命运 房企
  一边是“爱拼才会赢”的闽系
 
  一边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粤系
 
  比如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也一方地产,再比如什么出身(民营国企港企)就有什么经营偏好,甚至是性格决定命运……这都有几分道理。这些话,落在房地产,也很有现实意义。
 
  比如,房企区域色彩和本地烙印很显著。
 
  以招保万金为代表的广深派系房企的第一批全国化扩张,那时深圳作为中国楼市样板房的先行者,探索,扩张欲很强,比如万科做地产早,如今37个城市都做到市占率前3,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万科全国化扩张的早,深耕的久!
 
  以万通,SOHO、金隅为代表的北京喜欢"概念创造”,以潘石屹、冯仑为代表,当下北京豪宅产品也有很强地域属性,都是大门面,侧重气势恢宏,这也与北京文化有很深关联。
 
  比如以绿城、滨江、德信为代表的杭派房企,他们在中国可能是最精致的城市做最精致的房子,他们提升了杭州城市的品质,也告诉全国所有进入杭州的百强房企什么叫杭州品质?以绿城为例,他能在杭州超偏的地方做出让人争相买单的高价产品?他能把凤起潮鸣做到24万\平米,核心就是4个字——绿城品质!
 
  以龙湖金科蓝光为代表的西南派的精耕细作,龙湖早期深耕重庆,十年磨一剑做产品,然后重庆坡度园林做到极致,他们的园林的确做得很精致,且服务做得很精细。龙湖,金科,东原等都是。
 
  以华润、保利、中海等为代表的国企派系的资源配置能力,强调产品品质过硬(潜台词是反正是国家的钱),企业经营上也信奉宁可以慢一点,也不要太激进冒风险得不偿失,同时他们国家队的身份,也有国进民退的战略考虑。
 
  然后就是以旭辉、阳光城、正荣、融信、禹洲等为代表闽系房企的全国化高速扩张,激进拿地,高杠杆扩张,把爱拼才会赢这句话用的淋漓极致。
 
  最后是以新鸿基、和记黄埔、九龙仓为代表的港派房企,由于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都是受过伤的企业,所以普遍在内地扩张非常保守,负债控制很低,很多都在20%以内,相对内地房企,也太保守了。
 
  眼下,很多门派的影响力都在变化,但这其中,港派房企,北派房企、沪派房企……都在走低,而地产闽商、地产粤商在持续走强,在当下地产圈比较突出,今天老潘特别以这两派房企来PK一下,有对比才有发现。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七山两水一分田”,资源贫瘠,本地GDP与市场偏弱,且因为相邻台湾关系而导致一直没有大力投入基础建设和经济拉升,于是,福建本地,很多人从年少就走出福建,走向全国甚至全球经商……这都是地缘属性逼出来的,所以福建人也就自然而然有“偏激进、爱拼才会赢”群体文化天然标签,因为保守的人是很难走出去的,在异地异国不拼的话,是打不出一片天地的。
 
  粤派珠三角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市场经济发达,特区较多,地利幅员辽阔且交通便利,不出去就已经是“三分之一个中国”,在一片肥沃土壤中,土地红利,城市红利,消费红利巨大,人口红利,所以,在本地只要勤奋努力用心,就相对容易做大,当然这里市场化程度高,竞争也很激烈,所以文化上也有“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和探索欲望,而发财后,文化也信奉“闷声发大财”,而且大多广东人都信奉低调,务实、不张扬的做事风格,企业也都以偏好稳健、进取!
 
  两者有啥区别了?
 
  其一,反映到做地产,你就会看到,2017年的资产负债率中,闽系房企大多数超过80%,而粤系无一超过80%。而在香港房地产更是不会超过20%。
 
  其二、反映到房企布局上,就是闽企,本来是地产的后来者,相对粤企很年轻,所以他们一旦稍微做大,就会“年轻气盛”的走出去,找到相近的上海作为新总部,而后全国化布局,世茂,旭辉都是第一批走出去不的,而正荣、融信、中骏(福晟)都是后期走出去的,而粤企的布局就不一样,一则粤派房企都做地产很早,第一批万科、碧桂园、富力、金地、招商,都做到一定程度都走出去很早,而第二批类似龙光、时代,方圆等地产,考虑到珠三角这片沃土和2万亿多的房地产产值,掌舵人纷纷表示,深耕珠三角,也可以做到500亿,道理很简单,“自家家底那么厚,干嘛还跑出去折腾”?。
 
  其三,反映到净利润率,粤系房企的盈利水平一直都高于闽系房企。
 
  也的确,闽系房企全国化扩张会侧重规模优先,在战略新进入城市大多会舍弃利润;而粤派房企直接可以在家门口轻松深耕,30年来,占据深圳广州两大肥沃高能级城市,的确,过去改革开放的广东红利,当下珠三角城市群红利,未来全球大湾区的红利,利润预期可期。举个例子,龙光擅长拿地,2014年在深圳拿的玖龙玺地块单价25094元/平米。但随着深圳价格的一路上涨,2018年的销售均价已经达到84000元/平方米,这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土地红利。
 
  50强榜单轮番更迭,来自不同地域、代表着不同派系的房企逐步显现。
 
  2017年,全国前50强的房企中,粤派房企16个,闽系房企12个,粤系和闽系房企总量占比已超过50%。
 
  大浪淘沙,王者显现,闽系作为新生力量,已经和粤系一道成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两支重要力量。
 
  我们今天就将对这两支力量进行对比分析,一探究竟。
 
  一、确定研究样本及对比分析维度
 
  关于房企样本的选择:考虑到对比分析数据的公开度与透明性,我们选择以上市房企为主要对比群体。基于对比近年闽系和粤系房企整体发展和进取能力的视角,我们各圈定TOP100排行榜上的10家新锐上市房企进行对比分析(表1)。
 
  粤系房企中剔除了碧桂园、万科、恒大、中海、保利和华润等传统老牌房企,也剔除掉了非上市房企或借壳上市不久的企业,如美的地产、卓越和福晟等;闽系房企中则去掉了以商业为主要开发模式的宝龙地产。
 
\
  表1 :闽系、粤系房企研究样本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数据参考CREIS中指数据,采用的是权益销售金额及其排名,采用权益销售金额更能反映其规模增长的本质。
 
  针对这两个群体,我们从经营能力和市值表现两大视角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经营能力视角主要涉及规模增长、新增土地储备、净资产收益率、三费和跟投推行等五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市值表现主要通过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进行对比分析。
 
\
  业绩规模增速代表了现在的扩张速度,
 
  新增土地储备代表了未来的持续发展潜力,
 
  净资产收益率代表了当前的回报水平,
 
  三费代表了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
 
  最后的跟投推行代表了组织激励的创新力度。
 
  通过这五个对比分析维度,可以初窥不同群体的发展潜力。
 
  二、业绩增速:闽系业绩规模快速增长
 
  销售规模增速,代表着企业当下的规模扩张力度,其背后需要企业对市场有良好的预判,并对资源提前整合和布局。
 
  闽系近年来整体处于快速增长态势,仅有世茂因定位于高端产品导致业绩稍有波动,其余闽系房企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部分房企超过100%增长(老潘比较熟悉的旭辉近5年就保持了56%左右的复合增长率,阳光城当年更是2年从20亿到220亿,而今年突破1000亿)而粤系整体保持增长,但速度明显低于闽系,并且多家房企近年来有负增长,无房企超过100%增长。\

  图1 :闽系、粤系近年销售增速和平均销售额对比
 
   同时闽系房企的销售规模增长速度整体快于粤系。闽系在2017年度以平均64.72%的速度领先于粤系的48.44%。
 
  在平均销售额上,闽系逐步追及粤系,平均销售额583.21亿,仅落后粤系平均销售额600.59亿半个身位(图1)。
 
  当然,要注意的是,粤系房企大多出身于珠三角,得益于区域的快速发展,以及珠三角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利好,这些房企多选择深耕珠三角、兼顾其它区域的布局策略。
 
  (比如时代地产、方圆地产就曾提出仅仅聚焦珠三角,做到500亿是没问题的,显然,大家都看中的是过去广东,如今珠三角、未来的大湾区的城市群红利。)而闽系房企大多从福建创业起家,发展瓶颈更为凸显。
 
  闽系后期都逐步实施全国化布局,他们青睐于先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立足,然而再向中部的武汉、郑州等地扩张。这也是为什么闽系房企都把总部迁往上海,这有助于其将上海作为支点向中部城市渗透。
 
  三、新增土地储备:
 
  粤系深耕珠三角,闽系布局全国
 
  如果说业绩规模增速代表当前的发展,那么土地储备就是支撑发展持续向前的关键因素。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优质土储往往集中在排名靠前的少数房企手中——当下土地储备的多少代表着企业未来排名的高低(表2)。

\
  表2 闽系、粤系近年土地储备建筑面积对比
 
  近年来,
 
  闽系房企的土地储备平均增长率普遍都超过20%,平均增长幅度达69.33%,而粤系平均增长率为32.58%,有5家增长率且低于20%。
 
  2016年,闽系房企平均土地储备在还处于较低位置(1272万平方米)。进入2017年,通过大规模拿地,其平均土地储备增至2083万平方米,土储的平均面积虽落后于粤系房企的2488.56万平方米,但增长幅度较大。
 
  2016年,全国各热门城市土拍闻“闽系房企”而色变。
 
  据传,闽系房企拿地之初只做粗略测算,通过紧盯其他公司报价,最终常以高出竞争对手的一口价拿到土地。
 
  2017年,由于去杠杆政策,大多数房企的资金面临较大的压力,但闽系房企逆势而动,快速拿地,这和其背后的民间资本是分不开的。
 
  闽系房企出身于福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福建有着非常雄厚的民间资本,民间融资便捷;而海外华商中,闽商是非常重要的群体,庞大的境外闽商军团,在全球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数据显示,境外闽商拥有超过3000亿美元的资产存量,这也是闽系房企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
 
  闽系房企目前大多均在长三角扩大土储,并逐步全国化扩张;相较而言,粤系房企深耕珠三角,并已有着较为丰富的土地储备,后续发展前景依然较好,因此没有采用积极扩张的策略。
 
  但整体而言,粤系房企的土地储备较充足,后续发展规模值得期待。
 
  四、净资产收益率:
 
  粤系高利润高回报,闽系高杠杆高回报
 
  净资产收益率,是反应企业当前投资回报的综合指标,是利润率、周转速度和财务杠杆的综合体现。
 
  1)核心指标概况
 
  我们对所选择的闽系和粤系房企样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佳兆业恢复上市不久、联发有较多非地产业务影响数据,因此从样本中去掉。从表中可以看出(表3):
 
  闽系房企中,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是中骏,达到27.22%,而粤系房企中的富力,该指标则高达40.24%;闽系房企中的中骏,其营业净利率最高为21.36%,而粤系中最高的依然是富力,该指标为35.98%;资产负债率中,闽系房企大多数超过80%,而粤系无一超过80%。
 
  \
  表3 闽系、粤系房企核心指标对比表
 
  2)净资产收益率:闽系一直是高回报,而粤系在2017年实现反超
 
  对这两个群体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则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图2)。
 
  闽系近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粤系,只是在2017年被粤系反超;而粤系得益于这两年珠三角房企快速跳涨,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也快速提升,均值达到了20.52%。

\ 
  图2 闽系、粤系房企近年净资产收益率对比
 
  3)净利率:粤系房企深耕珠三角,远高于闽系
 
  整体来看,粤系房企的盈利水平一直都高于闽系房企。
 
  在2017年,粤系房企的营业净利率平均值为20.47%,远高于粤系的13.43%。这个指标反映出,不考虑财务杠杆的情况下,粤系房企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盈利水平较高(图3)。

\
  图3 闽系、粤系房企近年营业净利率对比
 
  这和粤系房企深耕于珠三角密切相关。
 
  以粤系房企中的龙光地产为例,其2017年营业净利率高达25.28%。其中,来自深圳区域、大湾区其他区域和汕头区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80%,面积占比超过70%。
 
  龙光地产2017年的营业收入,大多是在2014、2015年拿地销售后,逐步结转形成的2017年业绩。
 
  其在2014年在深圳通过招拍挂拿的玖龙玺地块,单价高达25094元/平方米。但随着深圳价格的一路上涨,2018年的销售均价已经达到84000元/平方米,其高利润正是得益于深耕珠三角带来的区域增值。
 
  而闽系房企近年来着眼于全国布局和扩张,地价整体相对较高,整体的销售价格上涨低于珠三角,因此利润率也一直明显低于粤系房企。
 
  由于存货周转率两个群体的均值比较接近,因此我们在此处不做对比分析。
 
  4)资产负债率:闽系房企采用较高的财务杠杆
 
  结合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率来看,闽系房企的负债情况明显高于粤系房企(图4)。
 
  这是因为,闽系房企更多的是采取高增长、高回报的模式,采用了较多的财务杠杆来获取高的回报。同时采用合作开发、供应链上下游资金支持等手段,以快速去化、快周转为依托,在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控制了带息负债率的增长速度。
\
  图4 闽系、粤系房企近年营业净利率对比
 
  众所周知,近两年闽系房企之所以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搅局者,倚仗的是激进拿地、杠杆融资的策略,强势扩张以后,闽系房企往往面临高负债运营的风险。这要求这些房企需要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来维系企业项目运作。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拥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资源,恰好能够满足闽系房企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需求,这也是近年来闽系房企将总部外迁上海的关键因素。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在三费、组织创新和市值等层面对闽系和粤系房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闽系的费用率均低于粤系,闽系管理水平提升较快;
 
  闽系和粤系都在积极推行项目跟投,但闽系的推行力度更为彻底(据说融信的跟投的杠杆有超过10倍,甚至区域一倍数更高);
 
  闽系和粤系每股净资产较为接近,但粤系的每股收益要显著高于闽系房企。
  小结:粤系和闽系代表守成者与破局者
 
  闽系和粤系都是当今行业的最优秀群体,代表着房地产行业最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只因在天赋资源、发展背景、组织能力、后市预判等方面不一致,导致现在的发展模式、管理体系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
\
  爱拼才会赢”的闽系房企,与“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粤系房企,都是当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中的佼佼者!这两个群体,也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这几年闽系房企在深度学习和借鉴粤系房企的管理经验、成本控制,闽系房企的管理水平确实有了很大地提升;而粤系房企也在积极地借鉴闽系房企的扩张和城市布局策略,视野也越来越有全国的视角。
 
  粤系和闽系,这两大派系未来走势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wangxu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