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智慧供应链战略发布 将用人工智能实现八成以上商品自动补货和定价推荐

2017-03-02 14:55:15  来源:腾讯科技

摘要:在日前举行的京东2017年年会上,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微博)表示: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商业革命来临之际, 京东集团将坚定地朝着技术转型,在未来12年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智能商业体。
关键词: 京东 人工智能 供应链
  3月2日消息,在日前举行的京东2017年年会上,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微博)表示: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商业革命来临之际, 京东集团将坚定地朝着技术转型,在未来12年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智能商业体。他同时透露,通过智能商业的供应链管理,京东在未来可以为每一款在库商品配上一名人工智能“老采销”。
 

 
  在3月2日举办的主题为“科技零售,智胜未来”的京东Y事业部战略发布会上,刘强东提到的“智能商业-供应链”得到了详细的解读:即从消费者洞察作为原点,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融合京东过去12年的零售经验积累,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敏捷、智慧、开放的零售供应链,不断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期望,共享消费时代的品质生活。
 
  今天上午,京东Y事业部首次对外发布了“Y-SMART SC”京东智慧供应链战略,围绕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流程再造和技术驱动四个源动力,形成覆盖“商品、价格、计划、库存、协同”五大领域的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京东透露,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全面应用将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将大量人力从繁琐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到2017年底,预计自动化商品补货在核心品类中将覆盖80%以上的采购场景;日常的非促销价格调整80%以上可以由系统自动处理;同时,将有百家企业接入开放的京东智慧供应链系统,全面提升智慧运营能力。京东同时宣布携手供应链领域专业合作伙伴成立“京东供应链学院”,在三年内让京东成为中国拥有最多专业零售供应链人才的企业。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研发体系负责人马松表示,对于消费个性化、电商普及化的科技泛零售新时代来说,智慧地掌控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是全渠道零售制胜的关键,而供应链技术和供应链人才则是打造智能商业体不可或缺的两件终极利器。
 
  面对零售领域的变革,京东商城副总裁、Y事业部负责人于永利表示,从上游的品牌制造商、代理商到终端的渠道商,这个链条中包含的主体和管理要素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如果没有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和决策能力,将严重制约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服务水平和产出能力。
 
  供应链管理是零售的核心,在很多人看来是专业性很强的神秘工作。传统模式下,采销人员要依靠数据和自身的经验完成商品选择、采购计划制定、价格制定、库存管理等复杂工作。随着电商规模的迅速扩大,每个采销人员需要管理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加,面对的数据量也日趋庞大,要实现精细管理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如果不能进行精准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会降低零售企业的竞争力,更会造成包括上游制造企业在内的行业效率降低。于永利表示, Y事业部将从技术和人才两个维度,激发零售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潜能,应对这些全新的挑战。
 
  于永利在会上首次对外发布了“Y-SMART SC”京东智慧供应链战略,其核心是围绕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流程再造和技术驱动四个源动力,整合形成京东“商品、价格、计划、库存、协同”五大领域的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用技术帮助京东商城与合作伙伴解决“卖什么、怎么卖、卖多少、放哪里”的问题。
 
  2017年,Y事业部将重点发力系统自动化商品补货在京东零售中的应用,在消费品、服饰家居、大家电、3C数码四个品类自动补货系统将覆盖80%以上的采购场景。到2017年底,消费品和服饰家居两个品类,无人监管的全自动化采购订单将占比50%以上。同时,Y事业部将推动自动定价在京东全部品类的长尾商品中的应用,计划年底实现日常的非促销价格调整80%以上可以由系统自动处理。支持自动化库存管理和自动定价管理背后的大数据的商业预测能力,基于京东数年的线上销售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将帮助京东更好地进行商品选择、价格优化和库存平衡。2017年Y事业部将帮助消费品事业部建立覆盖核心品类的大数据选品决策平台,截至目前,平台的搭建已经完成,3月份将正式上线运行。
 
  以上智慧供应链系统产品在京东内部广泛推广的同时,也将会逐步开放给京东的战略供应商使用。例如销量预测方面,京东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电商敏捷性的积累打造更强的库存管理能力,用数据预测某款商品未来28天在每个仓的销量,从而助力采销提前且高效地进行库存管理,让商品现货率保持90%以上,这也将开放给供应商和零售商,协同合作伙伴更好地做到企业库存最低、现货最高,有效提高零售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