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圈,这两年迷上了ABS。
在经济下行年代,如此低成本而高效的融资渠道,让所有人梦寐以求。
ABS就如一辆豪华列车,一旦上车,就成为豪华乘客,大家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争抢上车。
但是,列车刚开出不久,就被监管踩下了刹车……
1、融资血库
从2016开始,关于ABS的新闻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霸屏一次。各大互金公司,频频曝出搭上ABS豪华列车的新闻。
其实ABS并不神秘。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资产证券化的一种。
理论上讲,任何有持续、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进行打包,先拿出来融资。
在2016年,河北银行主导将全长47公里的邯郸武涉公路,其“通行费收入收益权”作为底层资产打包,融了3.8个亿。
前不久因为雄安事件连出5个涨停板的华夏幸福,把旗下一个产业园区以后要收到的供热费打包,发行ABS融了7个亿。
如今,可被证券化的底层资产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厦门国金ABS云数据库资料显示,已发行ABS底层资产类别有27项之多:房贷、车贷、门票收入、水电费、写字楼租金、消费信贷、小额贷款等等,都可以作为底层资产打包。
ABS在今年爆火,不仅因为它门槛低,更具诱惑力的是它利率低,有些甚至可以低过银行。
根据企业公开信息显示,像河北那条公路融的3.8亿,加权平均利率只有4.5%,远低于当年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华夏幸福用供热收益权打包融资的那7个亿,利率最低只有3.9%。
如此来看,ABS确实是非常好的融资工具,将未来的现金流完全激活,用于眼下的生产。
但,ABS并不是个新鲜事,它从1970年的美国发源,已有近50年历史。它被经济学者认为是20世纪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曾撑起了美国人“居者有其屋”的梦。
在中国,ABS真正崛起要从2014年算起,一路走来也是坎坷。ABS 从2005年就开始试点,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监管机构担忧中间暂停;直至2012年5月才重启。
重启之初,还只有银行和阿里、京东这样的巨头,才敢踏足这片崭新的试验田。那个时候甚至连陪玩的中介服务机构都没几家。后来,大家都看到这里面的甜头,玩家猛增。
而爆发的真正原因,是监管思路的转变——ABS从审批制转换为备案制。
2014年初,ABS开始“井喷”。
2016年一年发行金额,高达8400多亿。2017年初,国内ABS已经发行了一千多单,累计发行额超2万亿。
其实,ABS并不是个只在华尔街和金融街才会出现的高大上词汇,将它神秘面纱揭开,底层逻辑其实浅显易懂。
在经济下行或缺钱年代,人们会办理信用卡,而ABS,其实是企业的“信用卡”——逻辑完全一致,都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只不过,个人信用卡是基于贷款人的信用,ABS则是基于企业出售资产的未来现金流。
企业要办下来这张“信用卡”,也不太容易,和办个人的信用卡一样,也需要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如果找外面的人来证明这两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银行给拉个流水单,或让律师、会计师、评级机构参与“打个分”,业内将其称为“外部增信”。
如果想证明自己诚意“满满”,大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阳光透明”,自己将资产掰开让大家看。
一般企业会自己将资产进行分级:优先级,风险低,当然利率也低;劣后级,风险高,利率也高点,业内将其称为“内部增信”。
在经济下行、银根收紧、融资难的大背景下,ABS简直是一个 “物美价廉”的血库。也难怪企业拼尽全力,也要挤上这辆豪华列车了。
2、拼命上车
互金领域里,最早上车的是阿里。
监管放开的第一个除夕,在2013年2月,阿里向证监会递交申请材料,5个月漫长等待后,终于获批。
阿里第一支以小额贷款为基础资产的ABS,总募集金额为50亿元,三年内分10期发完。
在随后长达2年的时间里,阿里小贷几乎占据了ABS的绝大部分江山。到2016年,阿里小贷甚至一次性获得了深交所300亿的额度。
嗅觉灵敏的京东,紧跟了阿里的步伐。
2015年10月28日,以应收账款作为底层资产的京东白条1期,在深交所挂牌,规模8亿元。
随后,尝到甜头的京东,开启和阿里“双雄称霸”的局面。2016年,京东获得了深交所100亿的额度。
2016年,互金企业ABS发行潮彻底爆发。分期乐、捷信、易鑫、唯品会、小米、买单侠,都你追我赶地抢着发ABS。
像小米金融这样赶上末班车的,发行过程充满各种艰辛。
“2016年才是行业最火的时候,我们去年10月才发行第一支,已经算晚了。但相较于京东、阿里等巨头,小米信贷业务开展的时间不长,能公开募集实属不易。”谈起那时的情景,小米金融信贷负责人陈曦依旧激动。
“当时,我们小贷业务开展不到1年,评级机构和监管车轮战,需要尽调的内容,涉及风控的具体规则、业务逻辑、产品形态、数据情况等”,陈曦向一本财经透露了当时“上车”的种种不易。
最终,在2016年11月1日,小米金融5亿消费金融ABS获批,在上交所挂牌。
一旦挤上这列豪华列车的,在某种程度上,证明自己确实势力非凡——能通过多方尽调和监管的考核,实属不易。
各家公关,无不对此大做文章。
在一家互金企业发布的一则ABS新闻标题里,特意强调“最低利率仅为2.5%”。
“借款利率竟然能比存款利率还低?” 券商从业人员孙磊(化名),简直不太相信,他一查询才发现,公关为了制造噱头,使用了询价区间“优先A档2.5%—4.0%”的最低数字。
为了上车,互金企业使了浑身解数,上车之后,就成为公关的狂欢。
3、场外之乱
实际上,车上的玩家,私底下还将自己分为两个阵营:场内,场外。
所谓“场内”,就是ABS发行到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
所谓“场外”,就是指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地方股权交易中心、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甚至P2P理财平台等这些市场。
先来看场内的江湖。
在发行ABS的企业看来,能够“场内”发行肯定是首选——监管的严格审批,就像一份开具的医学证明,也是他们健康状况的证明。
在2016年后半年,“ABS不再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开放”的言论,着实让大家捏了把汗。
而实际上,后期场内确实更加严格,只有大玩家才有上车的可能性。
场内严格,而依仗地方交易所的场外ABS,则游离在了监管的暧昧地带,很难摆脱私募的混乱现状。
企业发行的ABS,本质上属于私募。
众所周知,私募基金有两个硬性门槛:投资人数,不得超过200人,每个人的投资金额,不得小于100万。
监管设立这条红线,出发点是,私募风险较高,要将一般散户挡在门外。
场外玩家借着各地的交易所、股交所的外壳, 要么以名目创新之由,模糊私募本质;要么就将资产拆包,绕过私募“100万起投”的硬性门槛。
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律师冉晋曾发文指出,PPMONEY平台的“安稳盈”产品,信贷资产并非直接由小贷公司转让给保理公司,而是先经过“江西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登记挂牌。
“表面上看,这一步似乎显得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冉晋指出,它意在绕开“200人”的门槛。
这些“场外”金交所、股交所,部分因为监管缺失,管理不力,沦为金融圈的万金油“通道”:任何不合规、垃圾资产,通通可披金挂银,包装成合规“优质”项目。
场外的混乱,让监管动了“杀心”。
2017年1月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主持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
会议指出:“一些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将收益权等拆分转让,变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开发行”。
会议明确将此种金融资产收益权拆分转让的行为定义为违规行为,并要求集中进行清理整顿。
场内严管,场外整顿,ABS本是低成本融资的极好方式,但有被乱入者“泼脏水”的情势。不少真正适合“上车”的企业被乱象拒之门外,金融创新被迫陷入窘境。
“不该一刀切。”在国内一线评级机构主管张旭(化名)看来,乱,应该管,但不能扼杀了创新。
“场内信贷资产优质什么程度?优质到一评就是3A,几乎没有我们评级机构可发挥本事的余地,全是‘好苹果’”,张旭称。
“在中国,质量好的房产信贷资产几乎被银行全部把持着,符合小额分散的资产也就剩消费金融了”, 张旭说,小额,分散,意味着可测度性强——这实在是优质的资产。
对比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ABS相对于GDP的占比,高达60%,而国内只是个位数。
“真正的ABS才刚起步,增量可观”,张旭认为,对标国外市场,中国还大有想象力。
总结
ABS是低成本融资利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没人可以否认这个金融创新本身的价值。
监管适时出手,可以以儆效尤——只是,千万不要扼杀了创新。
就像不能因为几个人乱刷信用卡,就取缔了信用卡一样。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h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