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关注新零售 天猫新零售有望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

2017-09-14 11:22: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日前,商务部官网发布经实地调研完成的国内首个新零售研究报告——《走进零售新时代——深度解读新零售》(以下简称《报告》)。
关键词: 天猫 零售
\

  日前,商务部官网发布经实地调研完成的国内首个新零售研究报告——《走进零售新时代——深度解读新零售》(以下简称《报告》)。多部委也接连发文持续关注天猫等市场一线企业探索新零售,重点考察天猫、银泰等的经验和实际案例。北大学者认为,新零售以大数据驱动为商业核心内涵,而天猫新零售作为典型代表有望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
 
  多部委接连发布报告关注天猫新零售
 
  该份新零售报告共分4大板块,分别调研了新零售在中国的产生,新零售的5大创新,新零售在经济发展,纳税与就业、流通业变革和消费者福利等方面的5项意义。
 
  商务部肯定以大数据驱动的新零售对中国经济新动能,中国引领全球零售业变革的价值,并要求天猫等互联网领军品牌作为大数据领域先行者,充分利用新零售打通线上线下数据链的技术优势,加大数据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强与政府部门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做好消费预测和洞察。通过和传统零售企业的合作和数据化赋能,推动我国供应链体系的整体优化,从零售这一环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研究团队也在日前发布了学术报告,研究了阿里巴巴“五新”战略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五新”之一的新零售不仅为线下商家创造机遇,也有助于中国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度,让国民经济发展轨迹更健康。
 
  7月,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发表署名文章,分析零售业上半年情况。许剑毅认为,互联网经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催生了如无人超市、淘咖啡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促进了服务创新。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认为,新零售是数据驱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零售新业态,其中物流基础设施是关键环节。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牵头,到浙江省进行提升交通物流综合效率效益专项调研,考察了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调研了菜鸟物流有限公司和天猫联通打造新零售智慧物流的实践。
 
  报告认为,伴随着“双十一”网购节概念被成功输出境外和对国内零售行业格局的深刻影响,我国开始进入了线上、线下、物流、技术和大数据高度融合的新零售时代。新零售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实体零售与电商的商业形态不再对立,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进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时代。
 
  跟踪“新零售”市场和政府现良性互动
 
  “零售业是连接供和需的关键点,新零售以消费者为出发点,以数据能力为核心来更有效率地整合所有生产要素,可以整体上优化供给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教授认为,新零售的实现有望成为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核心、吸纳就业的新容器、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新动力。
 
  也正因为零售业的特殊地位,全社会和政府多部门均关注。其中,商务部一直在持续跟踪我国零售业态的创新。
 
  今年7月,商务部发布的《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7)》中认为,实体零售与网络电商正走向融合,2017年零售行业多业态跨界发展将成主流,社会零售已进入黄金期,“天猫新零售”作为线上线下融合的典型代表被关注。
 
  8月,商务部发布《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数据显示,最新一季便利店景气指数比上一季度增加2.3%,总体形势向好。商务部发布的该报告还肯定了阿里提出的“新零售”,在打通线上线下的积极推动作用:“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加快了线上、线下企业的融合,便利店作为线下实体的客流接口,其应用场景的多样性让其成为继共享单车之后的又一风口。”
 
  9月初,商务部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商务部实地调研了购物中心转型投入,数据显示,82%的购物中心业主表示追加了大数据及零售新技术方面的投入。
 
  “新零售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借此机遇期,通过构建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政府应加大对新零售发展的鼓励,企业抓住数据能力这一核心,多方合力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弯道超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影表示。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xiaojiao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