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E-works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入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业务的移动化及对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新需求,推动云计算应用向生产领域渗透,引发制造业变革。
6月21日,由无锡控博科技有限公司与3D打印行业巨头makerbot联合创建的中国首家云平台3D打印先进制造中心落户江苏省无锡市,企业只需在 “云”上阐述产品设计需求,再由云端工程系统处理数据、建立模型,就能快速制定3D打印产品。针对于此,围绕云计算应用推动的制造业变革,简要分析如下:
一、云计算推动制造业变革简析
1、“端+云+端”的模式运用逐步成熟,推动制造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
云计算与智能终端协调配合,形成“端+云+端”的运作部署,推动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云平台为客户的产品需求和企业的制造资源搭建了沟通桥梁,形成“端+ 云+端”的运作部署。企业可以通过客户端与云平台的双向沟通开展面向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设计,并通过云平台将产品的生产状况和制造进度及时反馈给客户,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用户参与。云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企业面向直接用户的沟通和交付能力,以用户需求为源点配置企业制造资源和能力,打造个性化产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6月21日,中国首家基于云平台的3D打印先进制造中心落户无锡市,企业向云平台传递产品设计数据,由云端工程系统来处理数据、建立模型,可快速定制3D打印产品。
2、云应用推动服务价值提升和服务内容创新,助力制造企业服务化升级
云计算应用逐步普及,并不断向细分领域渗透,加速企业由硬件制造商向“制造+服务”的提供商转型。云应用助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 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提升服务价值。企业利用云计算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在线监测等技术能够将产品的运作过程虚拟化传输到云资源池中进行故障诊断、 寿命预测,并为软件问题提供在线解决方案,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二是开放企业资源,创新服务内容。制造企业通过构建云平台,对外开放自身数据、知识、专家 和制造资源,能够为第三方企业和用户提供数据分析、融资租赁、供应链管理等产业链延伸服务。如徐工与阿里共建“工业云”平台,可为用户提供产品的远程故障诊断和维修服务,并通过构建企业混合云,部署电子商务等服务。
3、基于云的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加速提升制造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信息技术企业不断推出工业领域的云产品和服务,制造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随着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信息网络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云计算逐步向制造领域渗透,面向制造业生产管理智能化需求的云计算产品及服务大量涌现。解析服务、云数据、云存储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物联网、大数据的工业部署,打通了工厂间的信息孤 岛,制造企业能够实现跨平台的海量数据分析和管理,实现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生产制造。工业云、仿真云等平台的推出为制造企业提供了协同设计、模拟仿真、 物流追踪、智能控制等云服务,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6月15日,中石化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云为中石化提供包括公共云、专有云、混合云、大数据应用平台及物联网方案,提升石化行业的整体智能化水平。
二、下一阶段发展趋势分析
1、制造企业加速云服务平台建设,将为分享经济向生产领域延伸搭建桥梁
分享经济逐步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云计算将为分享经济在制造领域的应用落地提供平台支撑。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企业构筑了资源开放共 享的云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企业对外能够发布需求信息,吸纳社会资源,成为生产资料的需求方;对内能够整合自身设备、技术和服务资源,出租给第三方客户 使用,成为生产资料的供给方。目前,徐工、中国铁建重工等企业都开始构建自己的云平台,对外输出数据分析能力,实时监控第三方产品。随着云平台布局的逐步完善,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通过云服务平台共享生产资料,推动分享经济向制造领域延伸。
2、云应用不断向细分领域渗透,基于特定行业和场景的云服务将大量涌现
云计算应用逐步成熟并向制造业细分领域渗透,行业化和场景化将成为云服务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逐步深入,企业对利用云计算促进产业 链协同创新和跨界化反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云计算从共性、普适化的制造业应用向细分领域延伸。未来,云服务厂商将依据细分行业的特定需求为企业提供集业务整合、资源共享、ICT架构于一体的定制云服务,并针对企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布局需求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云计算将不再局限于公有云、私有云和 混合云形态,而是以行业和服务场景进行划分。汽车、家居行业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及产品智能化、产业联动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将成为行业云的首要爆发点。
3、基于工业云的应用布局不断加强,将成为推动智能制造实施的重要途径
工业云逐步在制造领域应用推广,将助力企业向智能制造生产模式转型。云计算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化,铸造、工程机械、家电、智能装备等领域企业加速云战略布局,开展广泛的跨界合作、并购,构建自身工业云平台。基础设施层面,工业云能够针对不同行业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提供IT资源支持,为智能工厂建设奠定基础;生产管理层面,工业云汇聚企业分布异构的制造资源和能力,通过与运营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生产设施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制造模式层面,工业云有利于企业构建跨产业垂直整合的云生态,通过共享信息、技术、设备和服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协同制造。基于云计算先进的技术理念和业务模式,工业云的推广应用将为智能制造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快配套政策出台,建立云安全标准体系
围绕云计算产业发展瓶颈、关键技术和研发需求,结合云计算在平台建设方面的布局,以应用为导向,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产业扶持等配套政策。大力推动云安全产业联盟和协会的建立,构建自主可控的云安全体系和认证考核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立法,加大云计算安全与防护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我国云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云服务推广普及
以工业云产业化应用需求为导向,加快网络优化升级,引导运营商根据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趋势,合理布局骨干网络资源,并积极改善互联互通质量,优化网络互联架构。构建云应用推广服务体系,以行业和区域应用为切入点,针对不同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业务重点,打造贴合不同行业特点的云服务解决方案,提高云服务落地能力。
3、完善产业创新体系,营造良好云生态环境
逐步建立我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的高度互动机制,推动云计算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开展若干重大技术创新和攻关活动。加大技术、市场、服务投入,充分利用云平台的产业聚合效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中小企业合作伙伴联动发展,形成有向心力的产业生态环境,推动云计算及其相关产品、服务的产业化。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