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中国企业家与硅谷企业家的创新,可能就差了一个“未来

2016-08-01 13:56:18  来源:IT时代周刊

摘要:硅谷自从其诞生以来,就被称为世界科技最前沿的中心。硅谷每一次科研成果的问世,便会引发全世界科技行业的地震。那么,大胆标榜位未来在这里的硅谷到底与众不同在哪里呢?
关键词: 创新 “未来”
文章来源:IT时代周刊
 
\

        The future is here(未来在这里)。

        这是描述硅谷(Silicon Valley)最著名金句。硅谷,这块东临海湾,西枕山脉,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的狭长地带,是这个星球、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创新中心,一直引领着全球技 术和商业的创新,甚至不断改变着整个世界。它一直引领全球技术和商业的创新,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6月30日,硅谷明星企业Facebook 官方宣布,公司一直持续投入研发的无人机项目Aquila 已经成功完成首航。一直以来,Facebook 就有“联网全世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愿景,Facebook 在2014年成立了Facebook Connectivity Lab实验室,试图通过无人机、卫星等方式来解决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带的网络布局问题。

        在创始人扎克伯格的眼里,所谓创新就是因为人类拥有着求知欲,因为想要探索才会去努力,结果就是人类的科技越来越进步。正是如此,扎克伯格才会在毫无盈利可能的背景下,指导Facebook 多次测试飞行小型的Aquila无人机,无所谓烧钱,因为他着眼的是还未上网人群的求知欲,他要为改善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而奋斗。

        小扎对于创新的远见,正是硅谷得以保持源源生命力的精髓。

        被保护的叛逆者们

        高科技事业兴起之前,硅谷还是牛羊成群,果园遍布,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区域。直到 1971 年,它才被《微电子新闻》的记者 Don Hoefler 第一次命名为“硅谷”,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硅谷结缘科技,起源于 1955 年。

        那一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 20 年的物理学家威廉·肖克利带着他改变未来的晶体管发明荣归故里,回到了老家圣克拉拉谷——今天硅谷的中心地带。同年,肖克利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时间声 名大噪,被人敬为“晶体管之父”。迅速膨胀的名望帮他吸引了大量电子领域的青年才俊,他们纷纷从3000英里外的美国东海岸的研究中心飞到加州,投奔肖克利名下,加入他的实验室。虽然刚刚加入实验室的时候,这些年轻人除了满满的热忱,对晶体管技术几乎一无所知,但肖克利却将他们一一打造成了既精通晶体管技 术,又能独立在半导体电子学领域大展拳脚的硅谷英才。

        1957 年,八名肖克利实验室成员集体出走,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它也是硅谷第一个重要的现代创业公司。仙童公司的创始人和员工们后来继续着这种叛逆行为,并且由此派生出了近百家公司,包括后来的英特尔、National Semiconductor、AMD……正是靠着这样的叛逆行为,才形成了整个硅谷地区的半导体产业。

        然而,如果光是有叛逆者,包括那些不断跳槽的人和离开公司创业的人,但是全社会对此不宽容,那么这种导致技术企业开化散叶的行为也就难以持久。硅谷的长期繁荣和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全社会(包括公权力)对叛逆的宽容和许可。

        2011年加州政府起诉苹果、Google、英特尔和Adobe四家公司,原因居然是它们之间相互承诺不挖角。2014年法院判定这四家著名的高科技公司败诉,共需要赔偿3.24亿美元,这四家公司不服判决上诉,上诉法庭的判决却是把罚金增加到4.15亿美元。

        为什么加州的公权力要支持公司之间的相互挖角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加强公司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能促进技术进步。

        如果说叛逆精神是硅谷创新的起始点,那么对叛逆的宽容与支持更是体现了硅谷地区从政府到企业的远见。

        中西方文化是如何来影响企业家创新思维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曾观察到,西方文化存在宗教性,总是需要一个竞争对手,“不论你做什么都需要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并设法超越”。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都在告诉中国人如何让自己与环境相融合。文化决定了中国人并不具有尖锐的竞争性。

        从教育方面看也是如此,在美国,父母总问孩子,你问老师什么挑战性的问题了吗?但在中国,父母却关心孩子是否听老师的话,是否有跟别的同学起争执? 中国文化更强调“服从”而非“狼性”,西方文化则强调知识本身。为了知识技术的传承而不惜鼓励挖角行为,类似这样的法院判决在崇尚中庸之道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耐得住寂寞

        如果作为一个观光客,来到硅谷可能是会有些许失望,因为这里没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和立交高架。硅谷的大部分建筑都十分朴素、简单,没有气派的大门和华丽的装潢,有些公司的LOGO甚至都小得难以找到。街道上也很少看到豪车,多是经济、舒适性车型,只是时而闪现的特斯拉和停在园区的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才会让人体会到一点儿极客的气息。

        美国人崇尚“酷”——如果我做的东西能够被轻易模仿,那么它就不够酷了。而技术在很多美国人眼中就是一件足够酷的事情: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想打造出自己的门槛、不被别人复制,从事技新术研发、将新技术商业化是个很有效的途径。所以,当中国企业家把豪华气派、富丽堂皇的办公大厅视为“酷”的时候,硅谷那些衣着随意的极客们,正走在最前端的技术殿堂里。

        于是,就在这简洁朴素的硅谷园区里,密集地坐落着惠普、英特尔、思科、Oracle、谷歌、亚马逊、杜比、Adobe、eBay、 Facebook……这些曾经并正在改变着世界的传奇公司们。这里几乎是全球高科技公司的朝圣之地,大家如同虔诚的学生一般,希望来此探寻创新的秘密。

        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绝对算得上是第一代硅谷人,在他看来,硅谷的奇迹就是来自于年轻人改变世界的梦想,“年轻人应该熬夜做一些看似没意义的事情,在无形当中 自己的能力就会被提升,不要总是想着开公司赚钱,要保持愉快的心态,而不是匆匆忙忙地竞争。我年轻时候想的不是开公司,而是为了快乐和改变世界。”沃兹 说。

        这一点,沃兹与扎克伯格不谋而合。

        小扎是从学校辍学创业成功的典范,他却对目前中国年轻人的创业“激情”有点忧虑。他觉得年轻人创业首先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开办公司去赚钱。“很多年 轻人并不理解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理想,只是想要建立一所公司,这样的创业是不会成功的。年轻人要先想好自己要做什么产品,有了想法再成立公司”。

        硅谷,这个被称作“最靠近梦想”的地方,鼓励冒险、刺激创新、容忍失败、崇尚自由的氛围形成了硅谷独特的创新文化。硅谷人永远都在追寻梦想而非商业利益,只是,他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顺便”实现了商业价值。

        杰里米·拜伦森(Jeremy Bailenson)是斯坦福大学虚拟互动实验室(Virtual Human Interaction Lab)创始人,他的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好的虚拟环境实验室。“在过去漫长的20年中,我都在持续关注虚拟现实技术,以前确实有点儿寂寞。”杰里米·拜伦森 回忆。

        机会在长久的积累后突然来临,一天,Facebook的扎克伯格在和他谈了3个小时后,就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虚拟现实设备开发商Oculus。

        美国文化也更鼓励人们耐心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尽管有些领域的技术研发在短期内难以带来商业上的收益,但有许多对技术充满热情的人愿意持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试图以创业的方式将技术推向市场,而并非在有所成就之后就迅速转型。也正因此,在美国可以看到不少经验丰富的“高龄”技术创业者,他们也成为了美国技术类创业公司的中流砥柱。

        而中国的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随波逐流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之追求短期利益的驱动倾向,更助长了企业的浮躁的投机行为,不愿意花时间去投入一件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项目。许多行业,如汽车,电子、软件,集成电路、彩电、移动通信等主要产品领域均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为了实现企业在短期内盈利,不惜花重金 “拿来”,从材料,元器件,专用设备到产品关键部件都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最突出的集成电路领域,最高时进口约占国内总需求的90%。

        虽然没有一家中国企业不强调自己在追求卓越,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脚踏实地地做事。当硅谷的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在前人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即做N+1的工作时,中国公司所从事的却都是N-1的模仿,即做一个成本更低、利润更低的复制品,只要它能赚钱就可以。

        格局决定了一切

        必须承认,中国的创业者在有些方面能力也很强:知识面、产品能力、管理能力、战略和竞争战术等,也擅长拓展人际关系,有彼此之间上下游的合作等,但在格局、眼界,尤其是世界观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欠缺,这种欠缺就是10亿人民币公司和10亿美金公司之间的巨大鸿沟。

        具体来说,中国创业者的典型特征是,琢磨把产品功能多做一点、用户多弄一点,但是格局不够大,眼光不够长远,就光想着如何去盈利,而不是“我的公司如何才能改变世界”。

        硅谷DST创始合伙人米尔纳有一次融了2亿美金,转手就全部投进Facebook,因为他觉得Facebook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公司,自己投进去以后不但能赚钱,而且能够彼此学习、成长,对公司有很多战略的意义。后来他的押宝确实也一一验证了。

        米尔纳除了投资,还特别热衷于基础科学,也在做一些对整个人类认知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他和扎克伯格,以及马云等发起成立了一个“突破奖”的新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他们认为诺贝尔奖有些过时,没有涵盖所有的重要的领域。

        甚至,米尔纳还发起了一个找外星人的项目,他觉得这个宇宙里人类不可能是孤单的,如果科技数据能够相互结合一下,就能为人类迈出很重要的下一步。

        李开复曾带着一群原本自认为“格局很大”的中国创业者去硅谷访问,但在回国的时候,很多创业者都意识到之前想的问题太狭小了,硅谷让他们明白,永远有更伟大的事情可以做,唯一限制你的只是你的雄心壮志和想象力。但这可能不会对你现在所处行业的竞争和业态有改变,不会对你怎么去迭代产品、获取用户有改变,也不会影响到你的融资上市的思考等等,但正如前面所说,有大格局的创业者是会不一样的。

        伟大的公司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着革命性的远见卓识,而不是狭隘的思维,在中国企业的创新认识中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偏见和误区,他们或大会小,但却都阻碍着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如何破除这些误区决定着企业的成长高度。

        全球人才解决方案公司翰德7月12日发布报告指出,虽然85%的中国公司都认为自己推动并奖励创新,但仅仅54%的雇员对此表示同意。实际上,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差不多每五位雇员中有一位(约18%)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根本不鼓励创新。

        硅谷的精神和灵魂应该就是“真正的创新”。要有对创新的信仰,要有研究的崇尚,要包容得了多文化的差异性,要有追逐淘金的热忱,要承担风险,要不怕失败……缺少了这一精神,硅谷就不称之为硅谷,而如果没有对新技术的追求和坚持创新的精神,中国的科技公司无论市值拔得多高,地盘拓展得多大,都只是“虚胖”而已,永远没办法真正自信地傲立在全球的舞台之上。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