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8 16:19:08 来源:中国外包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见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行业内持类似观点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运营商在学习互联网技术、倡导互联网创新、弘扬互联网精神的同时,越来越真切而痛苦地感觉到:自己的机体里缺乏互联网基因。
无论是内部管理机制,还是外部舆论环境,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经过多年多轮的尝试,运营商始终没有找准互联网的感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不看好运营商能转型成功,或者定位只做管道,或者干脆举旗投降,敬而远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移动还没有完全放弃,这些年,陆续成立了十几家专业公司和机构,试图以全新的机制,结合中国移动的资源优势,向互联网的阵地发起新的冲锋。
就像在真正的战场上一样,有人英勇有人懦弱。
有的机构,筹备时要人要枪折腾半天,真需要他冲上去的时候,却发现他仍然后方"练兵";更有甚者,仗着自己受宠,抢了别人的战利品去邀功请赏。这样的现象,导致不少人对移动的专业化尝试,持怀疑或者负面的态度,认为专业化就是一场闹剧。
但是,移动的专业机构里还有很多勇士,厉兵秣马,整装待发,以敢死队的心态,义无反顾地向互联网的阵地发起冲击。或许,这也是传统运营商向互联网的最后一次进军了。
飞信曾经的梦
很多人把飞信和微信作对比,并将其作为运营商做不好互联网业务的代表;但是鲜有人去认真分析:飞信给中国移动曾经带来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在运营商的体系里,数据业务统称为"增值业务",飞信最初的定位也是如此。
既然是增值,就意味着只是主要产品和业务的附属品。
那么,什么是运营商的主要产品呢?那时候当然是以话音业务为核心,而用户的发展和保有问题,是运营商最关心的问题。
飞信诞生之时,正是微软的MSN大行其道,而国内其他IM软件还未形成规模之时。彼时,飞信主要对标的对手是QQ,而中国移动的对手是谁?自然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因此,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飞信要不要作为一个单独业务来发展,这成为了一个战略问题。
方案A:让飞信作为一个独立的互联网业务发展,向联通和电信用户开放所有能力,用中国移动的资源和力量支持其发展,打败QQ,成为中国市场的老大。
方案B:利用飞信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扩大中国移动对校园市场等年轻群体的影响,在新增市场中形成绝对优势,扩大客户规模,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一个产品的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无数次的讨论和决策,每一次都可能事关产品的生死存亡。做这个决策,也许不难,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谁也没有预料到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此迅速,真正占据绝对领先优势的是后来居上的QQ乃至微信。
对中国移动而言,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才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劲敌。所以,方案B获得了更多的支持,成为最终结论。
这个决策,最终影响了飞信的命运。
事实上,正是由于飞信不对电信联通开放,以飞信为核心的动感地带产品在校园市场风生水起,相当大地促进了中国移动在全国高校新生市场的发展,甚至占有率一度达到95%。也正是此役之后,中国移动真正确立了自己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但在那时,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是以牺牲飞信的发展机会为代价的。
RCS与企业飞信
不可否认,当时即使选择了方案A,飞信也未必能成功,毕竟,运营商的管控模式,给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阻力。
比如,访问用户通信录的事情,早在微信之前,飞信团队就提出过,但出于安全和客户服务方面的考虑,这一功能未能通过立项。直到很久以后,这一功能成为标准配置,才在飞信上加载上去。
2014年2月,中国移动在巴塞罗那正式发布《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向OTT高调宣战。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眼见到微信一路高歌猛进,富含运营商基因的RCS连存在感都刷不出来,确实比较尴尬。
客观来讲,微信虽然越来越重,但确实看不出太多破绽,而且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几家互联网公司的类似产品几度攻擂,却都败下阵来。反观移动,在技术、人才、体制方面都不占优的情况下,RCS还有多大胜算?
在RCS的问题上,移动不可谓不着急,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系统稳定,还要自主研发,这些都是难题了。
而更困难的是:需求。在一个产品已经垄断市场,深入人心之后,留给其他同类产品的空间已经微乎其微。
在没有更多国际标准和借鉴的情况下,什么样的系统才算好呢?
阿里的钉钉给了移动很大的启发。中国移动两大研发机构--政企公司和杭州研发中心共同合作,技术上以RCS为核心,业务和需求方面采取跟随策略,针对于集团客户市场,推出一个新的业务:企业飞信。
这个名字,看上去很有继承性,但它的内部,其实已经换了一颗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