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睿商在线
很多时候,IT架构的瓶颈,源于企业管理思维的桎梏,企业转型也同样。
而今,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国家经济从资源消耗向资源集约的创新型模式发展的过程之中。这样一种历史趋势,实际上正在倒逼各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时值《计算机产品与流通》18周年刊,本刊编辑部特别就当前热点话题采访了几家在向数据价值转型过程中颇有心得的方案商,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发。
转型数据方案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大致总结了存在普遍意义的数据方案商转型三要素。
当然,如果企业领导对数据分析不重视,不愿意承担管理变革所带来的风险,改革创新就无从谈起。而转型数据方案商的前提就是企业领导的重视,这是基本条件,并不算在三要素之中。
一、疏通IT架构瓶颈
也许部分读者会很诧异,转型跟IT架构有何关系?其实不然。
我们知道数据价值的挖掘,首先在于数据的疏通,这种疏通,并不仅仅是搭一个CRM系统,连接客户信息。
“银行信息化最初是从财务角度,去做金融风险的管控,并不是从客户经营角度考虑的。”润和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志明解释说,解决经营问题,提升收入来源,最重要的是了解客户,给客户画像,但多数银行的CRM系统目前仅仅填上了20个项目信息中的四五个基本信息,远远不够。
如何发挥CRM的数据价值?德国拜耳的中国分公司开始将CRM与KPI打通,两个系统的数据要放在一个池子里,实现实时的调用、对比、分析,替代传统的PPT报告,使得销售的数据真正实时可视和透明分享。
传统上的BI商业智能是静态的报表,但今天的数据分析仪表盘,要做到真正将数据库的数据颗粒精细化,将各个业务系统横向打散,重新整合。
这种架构改变的核心是数据库架构的改变,对于传统IT方案商来说,确实不同于以往简单的系统堆砌,技术的门槛不低。
有类似需求的客户不在少数——事实上,如今国有四大行中的一家就正在投入数亿元,建立全新的核心系统——横向打散原有的业务系统,从数据到资源,真正以银行的客户为核心,进行重新整合。
二、利用原有业务积淀
诚然,没有一种转型是一蹴而就的。企业转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好原有的业务积淀。
譬如,今天在金融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润和软件,其实是做供应链管理软件出身。一家企业的供应链状况,如今已经成为企业信贷的重要依据。这样的数据关联,可以将企业画像真正完整起来,银行才能够拓展新的业务,譬如小额信贷,譬如新的业务保险。
润和软件正是认清了供应链与金融领域的结合点,在过去两年间,连续并购了捷科智诚、联创智融、上海菲耐得等金融方案商,初步完成了金融信息化在全国的布局。如今,润和软件还与国内公共云服务领头羊阿里云达成共识,打造金融行业专有云,开始面向中小城乡行提供创新的专业服务。
“新数据价值时代的客户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的关系,而是要把客户定位为合作伙伴关系。”在费志明看来,“客户的业务创新,就是我的业务创新。”
三、打造专属行业标签
企业的转型,确实要利用好以往的积淀,但同时,也要打造自身的专属阵地。
上海麦汇成立之初,规模还很小,当时借助正在中小企业市场进行突破的SAP Business One寻求代理的机会,服务了几家大型的食品加工外资企业。
“大型食品加工、农产品、水产品企业,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会把管理下放、分解到各个子公司。而子公司的规模都在100人上下,正好是Business One的适用范围。” 上海麦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卢富平通过这样的窍门,开始打造出了自己的行业标签,学到了很多行业管理上先进理念和经验。
“很快,很多企业找到我们咨询部署信息化应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行业最佳业务实践,有行业的Know How。”借助这些标杆客户,卢富平摆脱了在中小企业市场做财务、进销存等低利润通用型产品的束缚,把行业专业解决方案聚焦在已有业务经验积淀的智慧农场 领域,走行业专业化的道路。
事实上,养殖业对于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地域又非常分散。因此,上海麦汇构建了基于传感器数据的行业专业后台预测分析方案和逐级的警报推送应用等,就能够帮助这些农牧企业有效规避风险,提升投入产出比。
在笔者看来,数据价值对于全行业都是全新的领域,即便大如金融银行业,小到农林牧渔,都还没有形成成熟成体系的数据价值的解决方案。
这就意味着,数据方案商的市场空间巨大,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集约经济的市场环境中。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比业绩增长、员工勤勉更为实际的了,这就是今天的数据价值,能够让每一个员工看得见、摸得着。只不过,这样的应用和方案,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状态——无论是全球巨头还是本地企业,都需要以创新的思维来看待中国市场,重构企业IT系统架构。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