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2016年中国云计算政策环境分析

2016-09-07 17:52:39  来源:中云网

摘要: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云计算白皮书(2016年)》。
关键词: 云计算 政策
文章来源:中云网

  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云计算白皮书(2016年)》,其中对中国云计算政策环境分析如下:

  (一)国内支持云计算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2015年是国内云计算政策集中出台的一年,从1月至9月,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三项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央网信办也发布了关于党政部门云计算安全管理的文件。云计算产业发展、行业推广、应用基础、安全管理等重要环节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基本形成。

  (1)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以下简称“5号文”)

  (2)2015年5月,《关于加强党政部门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管理的意见》(中网办发文〔2015〕14号)(以下简称“14号文”)

  (3)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以下简称“40号文”)

  (4)2015年8月,《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50号)(以下简称“50号文”)

  (二)加快发展是云计算政策的主线

  “5号文”是未来几年指导我国云计算发展最重要的政策依据,实现我国自主云计算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是其最终目标,其中包含了三个方面的重要部署:

  一是以公共服务为先导,形成产业生态,带动技术创新。《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中第一个任务就是“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并提出“鼓励大企业开放平台资源,打造协作共赢的云计算服务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服务”等任务要求,意在以骨干云服务企业为核心,构建云计算产业生态。

  二是以电子政务为牵引,带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5号文”提出了通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带动云计算产业、市场发展的思路,这不仅是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也能够实现政府和产业的双赢。

  三是以布局优化为目标,实现云计算健康有序发展。近几年国内以云计算为名的数据中心建设存在过热倾向,这种无序发展的状态实际上不利于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发展。“5号文”不仅提出“加强全国数据中心建设的统筹规划”的要求,还提出“结合云计算发展布局优化网络结构,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优化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提升互联互通质量,降低带宽租费水平”等任务,从数据中心、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层面保障了云计算的健康发展。

  (三)拓展行业领域是主要方向

  全球云计算的发展正在从互联网向其他传统行业领域延伸,我国也不例外。2015年国家发布的各项政策从宏观层面为云计算向行业领域的拓展铺平了道路。

  “5号文”夯实了云计算向行业领域拓展的技术、产业、政策基础。从技术方面看,拥有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技术是云计算在各行业领域得到进一步推广并保障安全的重要前提。“5号文”提出“提升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要求“加强云计算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和产业政策的紧密衔接与统筹协调”,推动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领域的应用。从产业方面看,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建立产业生态是云计算在行业领域应用推广的基础。“5号文”还重点提出了“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的任务,通过大力发展各类公共云服务,充分满足企业、政府、行业部门对于信息化资源各个层面的需求,以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从政策方面看,适应产业发展情况的法规、政策环境是云计算行业应用发展的基本保障。“5号文”在政策方面提出了市场管理、隐私保护、财税扶持、安全保障等几方面的考虑。

  “40号文”指明了云计算与传统行业结合的方向。一是在工业领域,通过云计算推动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升级。二是在金融领域,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新型平台和技术,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三是在社会化服务领域,无论是医疗、物流还是教育,都可以与云计算相结合衍生新型业务模式。

  (四)云计算安全是政府着力的重点

  中央网信办发布的“14号文”为我国党政部门开展云计算应用的安全管理奠定了政策基础。

  “14号文”提出了“安全管理责任不变,数据归属关系不变,安全管理标准不变,敏感信息不出境”的四条基本要求,为党政部门云计算安全管理定下了基调。

  “14号文”还重点提出了建立“党政部门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审查”机制。这一审查机制已经在2015年正式启动,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内的四家第三方机构已经开始了对国内面向党政部门的云服务企业的审查工作。安全审查不仅将成为云服务商进入政务行业的敲门砖,也将为其他行业领域的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提供良好的参照和示范。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