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四大技术难题 掘金物联网万亿市场
突破四大技术难题 掘金物联网万亿市场
2016-09-09 13:41:46 来源:RFID世界网抢沙发
2016-09-09 13:41:46 来源:RFID世界网
摘要:尽管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较快,市场前景可期,但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存在的四大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
物联网
市场
文章来源:RFID世界网
尽管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较快,市场前景可期,但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存在的四大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我国,物联网概念的前身是传感网,中国科学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2009年以后,国内出现了对物联网技术进行集中研究的浪潮,2010年物联网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从产业结构、产业规模来看,中国目前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产品和市场都不成熟,预计到2015年末物联网产业将达到5000亿级的规模,到2020年末将达到万亿级规模。
物联网存万亿掘金市场
如今,物联网已经成为一次新的市场浪潮,成为通信产业链新风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物联网市场是一座巨大的金矿。
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81亿,收入规模将超过7万亿美元;而Gartner给出的连接数预计为268亿,收入规模达到3000亿美元;GSMA则认为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300亿,其中基于蜂窝技术的连接数将达到10-20亿。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移动预测,到2020年,全球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的连接数将增加到500亿,达到万亿规模级市场,中国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的连接数将增加到100亿。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同样预计,2016年国内物联网行业整体收入将超过一万亿元。
三大运营商布局物联网
正因如此,目前,各大企业都在抢滩物联网市场。而对于国内电信运营商而言,物联网的意义尤其重大。受政策压力、OTT挑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因素影响,国内运营商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物联网很有可能成为运营商转型的一个出口。也恰恰因此,三大运营商都从不同角度、不同路线切入,布局物联网业务。
在2016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移动展区则设置物联网专网运营管理平台、物联网通讯模组、以及NB-IoT专门展区;中国联通则展出了基于4G网络的窄带物联网智能停车技术;中国电信表示将将依托天翼高清、翼支付、物联网、云和大数据、“互联网+”优势应用,以及流量、安全等核心能力,打造“四纵”智能应用生态圈。
具体来看,中移动策略侧重于聚焦垂直市场,发力养老、车联、工业三大领域;中联通的策略则是将车联网定位于人联网,同时聚焦NB-IoT;中国电信的物联网策略主要是以业务场景驱动,打造“云、管、端”为基础的物联网整体视图,通过应用层、云层、管道层、终端层逐层渗透,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
物联网技术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较快,市场前景可期,但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存在的四大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标准缺位阻碍物联网技术发展。目前,国际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物联网应用标准,国内更是如此,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物联网应用都很难行成统一标准。由于
统一的标准,导致物联网项目不能互通,这无疑增加了物联网领域广域化全程全网的应用难度。物联网技术标准缺位将日益成为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问题,不仅无法实现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在某种程度上还将影响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物联网核心技术环节有待突破。尽管中国科学院传感网研究起步较早,在世界物联网技术领域,中国作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发展前景喜人。但就二维码技术和RFID技术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也较快,在芯片设计制造、终端设备及系统等应用等方面中国与之相比都处于落后地位。此外,中国在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RFID产业链上,从核心芯片研发、系统集成到软件开发等核心关键技术仍然不是由中国的企业所控制。
三是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安全无法得到解决,那么物联网的技术发展必将受到影响。目前,物联网技术中的各类网络之间的互联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网络节点的数据传输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都有可能发生信息泄露。
四是IP地址不足问题有待解决。物品接入到物联网后,每个物品都需要一个唯一的IP地址,以便解决寻址问题,而目前IPv4地址不足问题严重,只能依靠IPv6技术来实现。但由IPv4向IPv6转型以及如何处理好与IPv4的兼容性问题,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对此,我国应该重视加大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抢占产业发展的高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建设;培育一批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的企业主体;创建一批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实现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布局优化。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