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图”化解智慧城市“碎片化”难题
“拼图”化解智慧城市“碎片化”难题
2016-09-19 10:58:49 来源:企业网抢沙发
2016-09-19 10:58:49 来源:企业网
摘要: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智慧城市被大家寄予厚望,在全国近300个城市落地。但是,在各地推进的过程中,系统“碎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化解这个难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智慧城市被大家寄予厚望,在全国近300个城市落地。但是,在各地推进的过程中,系统“碎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化解这个难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7月29日,在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主办的2016中国智慧城市年度论坛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表示:“过去企业是单打独斗,现在企业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时,通过互补、跨界、合作等方式,将‘碎片化’的系统连接起来,可以实现协同共赢。”
“碎片化”现象不容忽视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高达56.1%。截至2015年底,智慧城市已创造出2480亿元的IT市场投资规模以及20.4%的复合投资增长率。
李铁表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人口已达7.6亿。未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城镇人口会增加到9亿。因此,城市在建设、管理等方面,对信息化、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等产生巨大的需求,将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的智慧升级。
在各地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治理、服务“升级”之时,李铁却对当前智慧城市中出现的问题表示担忧。“现在,各地结合自己的特点,开展智慧城市实践。不过,还有一些政府,把智慧城市当做政绩工程,在不同的领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往往会产生系统碎片化的现象。这些碎片化往往会造成新的信息孤岛,进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李铁表示。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也曾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是将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未来,摒弃封闭思想,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和融合创新,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整合资源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
“拼图”应对“碎片化”挑战
智慧城市“碎片化”如何整合?一直是业界思考的重点。
李铁建议,把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连接在一起,积极发挥企业的主动能动性,实现跨界合作。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投融资、顶层设计、集成、运营、业务应用等多个环节以及交通、教育、政务、社区等多个领域,单靠一家企业很难做好智慧城市。因此,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不同的环节,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实现跨界合作,才能促进智慧城市生态圈的良性发展,进而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一些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跨界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华为已经与2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自己的智慧城市“朋友圈”。华为企业业务群组中国区智慧城市总工姚健奎表示:“我们非常清晰地认识到,智慧城市不是哪一家公司就能做好的,一定是集大家的智慧。在产业链不同定位的公司,只有通过跨界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企业在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作用远远大于政府。李铁建议:“在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要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外,企业会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最大程度地实现创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搭建平台等方式参与其中,这是智慧城市的发展之路。”
创新机制,破解信息孤岛瓶颈
除了开展跨界合作之外,智慧城市还应当创新机制,破解信息孤岛、系统碎片化等问题。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表示,坚持技术和机制双轮驱动,一手抓新技术应用、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发挥互联网+的引擎作用,把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消除信息孤岛,减少治理孤地,切实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智慧城市要推动改革创新。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通过改革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分割现象,实现整合,并向社会提供服务。”李铁表示。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应当满足当地的社会需求。因此,在创建的过程中要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运用效果,创新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打破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条块分割,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文章来源:企业网)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