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富士康科技集团的郭台铭名落第二。超越这位大名鼎鼎制造商的人,是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
并且这是他自2015年,蝉联两次获得台湾首富。
和许多出生贫寒、在饱受人生苦楚后奋发图强的富豪们迥然不同,从小不爱读书,浪荡于花花世界的蔡衍明,因为一次生意失败而“性情大变”,一夜之间开悟又开挂。他的创业生涯也并不平坦,但最终他用事实证明,自己不会输。
一、19岁败光1个亿,成为家族“败家子”
蔡衍明19岁那年,父亲从朋友那里接下了宜兰食品厂。因为没有时间经营,他的父亲便将食品厂甩手塞给了蔡衍明。
当时的蔡衍明,对于读书毫无热情,每天厮混在街头和电影院。没有文化,也没有管理知识的蔡衍明刚到厂里时,完全找不到头绪。
他回忆说:
“我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我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我也不知道。”
这样的他,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再做代工外销,要做自己的品牌产品。他说:“代工要看别人的脸色,要被压价,甚至随时都可能踢你出局。”
当时,宜兰食品厂是一家外销加工厂,主要生产鱼罐头。蔡衍明觉得做代工要看别人脸色,于是决定将其转型为内销品牌,并开始生产“浪味鱿鱼丝”。然而生意的状况却出乎蔡衍明的预料,做内销要赊账,东西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
一年多下来,蔡衍明没有迎来预料中的成功,赔掉1个多亿,不仅将厂里原有的资本全部赔光,还需要家族贴钱来补救。
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敢抬头、不敢与家人对视。背负着“败家子”的标签,他甚至觉得每个人都在嘲笑他。
只是若是没有这段失败经历,也不能催生出如今亿万级别的旺旺集团。
二、宁可白送,也不向陈规妥协;从台湾到大陆,一年创收2.5亿
凡事要强的蔡衍明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更讨厌败家子的名声,为挽回自尊,蔡衍明此后性情大变。
3年后,看重了米果生意的蔡衍明,盘算着如果做日本米果生意,应该可以扳回一局。于是,他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厂之一的岩冢制寻求合作。64岁的桢计作社长连连拒绝,怕小伙子办事不牢,坏了自己的名声。
蔡衍明频频拜访桢计作,终于获得米果制造的技术输出。拿到桢计作的许可,他用了整整两年时间。
此后,他将公司取名旺旺,迅速成为台湾米果市场老大。
左二是桢计作,右二是蔡衍明
1992年,35岁的蔡衍明生意已经相当成功,只是台湾的市场不足以满足蔡衍明的野心。
旺旺在湖南的第一家厂建起之后,就接收到了300货柜的订单,而且协议上都是款到发货。没想到交货的时候大陆经销商却要求卖完之后付款。
蔡衍明不想妥协,他选择只给到款的经销商供货,剩下的在长沙、上海自己开门市卖。库存太多,眼看着要过期销毁。蔡衍明仍然坚持。
他想,干脆送人。于是他们将旺旺仙贝分送给上海、广州、南京、长沙等地的学校,学生们人手一包。没想到这样反倒打开了当地市场。
面对当时大陆经销商一贯卖完之后付款的作风,蔡衍明坚持自己的原则:“款到发货。”最终,良好的财务记录,让旺旺在大陆投产当年创收2.5亿人民币。
三、狠辣经营,厮杀上百家竞争对手,终成米果大王
生意做得红火,自然就有人争抢。在跌宕起伏的商业环境中,这位台商先驱依旧靠着无所畏惧的果敢,将上百家竞争对手一一厮杀。
1994年后,两百多家食品厂加入“米果大战”,其中就有同样来自台湾的康师傅。
面对危机,蔡衍明推出四个副品牌的低价米果,并一口气将自家产品骤降到1公斤5元。这种惨烈如“割喉”式价格战非常奏效,对手来的快,脚跟未稳就被旺旺“斩草”出局。
他说,“除根之后,才好做”。
厮杀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蔡衍明给政府写信让政府盖厂房,旺旺租下这些厂房。当时旺旺集团里多数人认为这不可能,“政府怎么可能提供这种条件?”
正是因为蔡衍明嗅到了内地招商热潮,他前后一共发了1000多封信,收到不少回应,蔡衍明的想法实现了。“他们政府盖房很快,四五个月就盖起来,成本非常低,租金很便宜。”
此后,他又掀起几番价格战,将竞争对手杀得所剩无几,米果老大的地位再无人撼动。
砺石商业评论的记者拜访蔡衍明时,蔡算过这样一笔账:
随便挑一个美国的米果品牌,在美国市场就能做到差不多80亿美元。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中国人的胃不比美国人的小吧?未来中国的米果市场就可能是世界第一大。所以,对于旺旺来说,百亿不是起点,千亿不是终点。
三、不满现状,不惜个人举债8.5亿,每天背负15万美元高额利息,坚持二次上市
2007年,在新加坡上市的旺旺股市交投不够活跃,自从旺旺上市后表现一直平淡,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却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市盈率一度达40倍。
蔡衍明说:
“差人家很多,成就感没有了,叛逆感就出来了。”
于是,蔡衍明决定退市新加坡,在香港上市。这一回,蔡衍明让外界真正看到他的胆识。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义向12家银行财团联贷8.5亿美元,用于收购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这一做法无疑极其冒险,因为他要顶着每天高达15万美元的贷款利息,时间越久,对他越不利。
从撤离新加坡,到登陆港交所,前后只用200天,旺旺的市值则从35亿美元提升至51亿美元。这也成为业界公认的近些年来亚洲规模最大、杠杆比率最高的巨额融资经典。
四、在质疑声中投资媒体,他说:越不是赚钱的时间点,投入的机会反而越好
2008年,旺旺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媒体行业。2009年,旺旺集团跨足媒体产业,买下拥有中国时报、工商时报、中国电视公司、中天电视等多家媒体的中国时报系,蔡衍明还斥资入股香港亚洲电视。
而蔡衍明接手时的中时集团,经营状况惨淡,哪怕是媒体行业内的高手也难起死回生。何况是经营了30年食品生意的蔡衍明。
也有人质疑,在台湾经济一片不景气中,媒体经营愈来愈艰困,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点投入媒体事业呢?
而事实是,这个商业才子,又一次证明大多数人错了。蔡衍明的理论是“越是不赚钱的时间点,投入的机会反而越好”。
面对在前东家受伤连续巨亏的中时集团,商人蔡衍明先是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内部整合,打通了原本各自为政的旗下媒体,极大调动起了旗下媒体的联合作战能力,一改此前的“自由风气”。
虽然并没有在专业上有多少干预和改变,但蔡衍明在经营管理上大大加强了管控,一切以财务优先,并要求采编部门重视盈利。通过业务部门与编辑系统的整合,采编部门主管可以身兼运营部门总经理职务。通过这样的举措,蔡衍明一再冲击中时人过去的思维模式。
媒体业务经营的好,而蔡衍明始终认为:媒体的重点责任,应该是考虑怎么让民众的日子过得更好,这比较重要。
2015年8月,大陆胡润研究院发布《2015瀚亚资本胡润全球华人富豪榜》,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以610亿人民币资产夺下台湾首富。
2016年,再次蝉联台湾首富位置,郭台铭第二。
回想起第一次经商失败的蔡衍明,这位胆识超人的首富却说:
“一个人成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失败。今天的成绩太过于夸大了,以后等哪天你又稍微往下走了一点,你怎么面对人家?”
有人说,蔡衍明“有点像宗庆后”。一个靠一包一包卖米果,以500亿元身家成为台湾首富;一个靠一瓶一瓶卖饮料,以105亿美元成为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
今年60岁的蔡衍明,还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演讲。不难听出,传媒大亨蔡老板仍在借势新兴领域和中国大市场,期望寻找更多的机会。正如他不服输的前半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文章来源:毒舌科技)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