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之后,黑车卷土重来的日子还远吗?
新政之后,黑车卷土重来的日子还远吗?
2016-10-14 16:10:30 来源:百度百家抢沙发
2016-10-14 16:10:30 来源:百度百家
摘要:新政之后,黑车卷土重来的日子还远吗?
关键词:
黑车
新政
10月8日,国庆假期的第一个工作日北上广深相继出台了网约车新政,这份名为意见征求稿的草案对户籍、车牌、轴距、排放量、车龄等做出苛刻限制。这一规定势必将导致大量的网约车被清洗出局,那个被网约车灭亡的、充满不安全感和戾气的黑车市场,也将卷土重来。
和出租车一样依附在城市各个角落的黑车是人们无可奈何的选择,它们长期被认为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一颗毒瘤,被一线城市旺盛的出行需求供养,却又如同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让这个城市和用户提心吊胆。
黑车时代的昏暗还历历在目
所谓黑车,是没有取得运营资格无法监管而又上路载客的私家汽车,它们几乎是和出租车同时出现在城市的交通系统中。虽然从出现之日起政府就严厉打击,但黑车仍然有野蛮生长的土壤,原因是传统出租车管理模式下城市居民打车难,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而且这部分需求往往无法用地铁公交满足,因此只能转向无审核、无管理、无保障的黑车,尽管周知黑车不安全,但由于出行需求是刚性的黑车也机动灵活,政府打击黑车成效甚微。
黑车通常也是“大城市病”的首恶,它们是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一群来历不明的人活跃在城市的边角,伺机而动寻找猎物而一切都无迹可寻。近些年或许你已经忘记了,十年前几名黑车司机因车费问题,将刚下北京站的东北青年张涛群殴致死构成故意伤害罪……即便是在近些年,黑车引发的事故依旧曾出不穷,“女大学生在济南搭黑车遭司机囚禁性虐4天”、“云南一家人乘黑车遭遇车祸21岁女子痛失儿女、丈夫”……甚至在今年的1月,北京交通执法总队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非法运营情况时,一名非法运营的黑车司机暴力抗法还咬断了执法辅助人员中指一节……
血与泪的控诉未必能写完黑车的罪恶,而即使有幸没有遇到如此的大是大非,黑车绕路宰客的现象仍然是屡见不鲜,投诉无门任人宰割是在无奈选择黑车时大概都会遇到的,它们晃荡在马路上,凭然增添风险。
网约车让黑车市场偃旗息鼓
网约车的出现不过是两三年的事情,却大有风卷残云之势对黑车市场发起冲击,这对依附着城市的发展便诞生的黑车不寒而栗。网约车的出现,分担了旺盛的城市需求,也让线下黑车销声匿迹。用户不必再担忧被出租车拒载后还要再被黑车宰客,网约车价格透明,等待时间不过3-5分钟,让黑车完全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老百姓从打不到车只能打黑车,变成了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到网约车,没有人会再去打三无的黑车,黑车市场快速萎缩消亡。诚然有一部分原先的黑车司机开起了网约车,然而由于平台有审核注册、投诉处理和用户评价机制,价格统一透明、全程技术监控、服务水平提升,同时还有平台保险和先行垫付机制,无论从价格、服务还是安全都超过了正规出租车,黑车也就彻底成为了白车。
不仅仅如此,在网约车用技术改造出行市场的同时,另一处可圈可点的是服务体验的提升。在网约车刚兴起时,车上会有免费的饮用水,口香糖,乘客掌握着决定网约车司机收入的评分机制,一星和五星的区别可能会让司机错过丰厚的奖励,即使是现在市场回归理性的时候,这种评分制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司机的接单,让乘客好评也成为网约车司机的重点关心的话题。
当然你很难保证每一个网约车司机都能根正苗红,但网约车打造的一套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得原本封闭的车内空间变成一个可记录、行程可追溯的准公共空间。司机和车主的严格审核与筛查、行程的全程记录及实时分享、号码保护及一键报警等功能的开发,都使得驾驶员和乘客的行为受到约束。
有强大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加持”的网约车,其安全性也自然较来路不明的黑车、甚至GPS或安全气囊都不一定装了的出租车,高出了一大截。
新政将导致重回黑车时代
或许是为了保护出租车行业的既得利益,此次地方出台的一纸公文,从实际效果来说不仅不能促进出行市场继续变革,反而会让群众出行重回打车难的局面。,而网约车通过技术消灭的黑车市场,也将死灰复燃。
把网约车的定位于高端出租车,价格势必大幅上涨,人们出行再次变得困难,更重要的是被排挤出大量网约车被排挤在外,特别是不符合条件的、将网约车视为部分经济来源的司机,严苛的地方新政也自然逼迫着他们另寻生路。在丧失这部分交通力量的供给后,不仅人们的打车难问题又将出现,而无奈选车黑车后,因为缺乏监管,一系列隐藏的安全问题也将重新暴露出来。
可以想象,在网约车被排挤出市场后,缺少竞争的出租车服务将继续下降,一边是出租车的“高峰加价都打不到”,在即将到来的一边是黑车的“有恃无恐”,最终被“鱼肉”的还是普通的出行者,而他们,本不该为这场庸政买单。
(文章来源:百度百家)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