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VR产品最先在中国市场火起来?
为什么VR产品最先在中国市场火起来?
2016-10-24 09:49:11 来源:腾讯科技抢沙发
2016-10-24 09:49:11 来源:腾讯科技
摘要:得益于房地产公司和其他行业对VR技术的迅速接纳,中国快速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VR市场。
关键词:
VR
市场
《经济学人》近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市场首先接受虚拟现实产品》(Chinaleadstheworldintheadoptionofvirtualreality)的评论文章。文章作者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对虚拟现实(VR)产品的广泛使用,以及中国消费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热心,是中国市场率先接受VR产品的主要原因。下面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英国伦敦肖尔迪奇区(Shoreditch)的一个新兴技术产业园中,坐落着中国万科公司开发的一个名为Stage的大型多功能建筑。Stage的第37层是住宅层。最近,一个中国买家到Stage看房。她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观看家具和电器,从阳台俯瞰城市风光。为了这次参观,她根本无需坐飞机到伦敦去。她是在万科位于上海的全球销售中心用VR眼镜完成此次参观的。
VR设备在中国的房地产业界迅速普及。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公司很少有如此新潮的。得益于房地产公司和其他行业对VR技术的迅速接纳,中国快速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VR市场。中国市场这么迅速的接纳RV产品,并不是因为中国企业制造出了最好的VR头盔。事实上,最先进的VR硬件生产商是美国Facebook公司旗下的Oculus、日本索尼、韩国三星以及台湾HTC。而且,最好的VR游戏和电影软件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公司开发的,而不是中国成都或重庆的公司开发出来的。
但是,中国企业对VR技术的专业运用意味着,VR产业可能会在中国掘得第一桶金。据高盛预测,到2025年,全球的VR市场的市值将从现在的微乎其微飙升至600亿美元,其中硬件和软件各占一半市场份额。高盛还预测,今年,中国大陆市场的VR设备销售额将占全球VR设备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西方市场对VR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消费者应用上,譬如游戏。但在中国,商业应用才是VR市场增长的直接渠道和盈利途径。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开放商正在利用VR技术兜售它们位于海外或者尚未建成的高价房产,建筑师正在利用VR技术来做设计。另外,教育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去年,中国网龙软件公司获得广泛关注,因为该公司以约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在线教育公司PrometheanWorld。现在,网龙公司正在试验将VR软件和硬件应用于中国大陆的学校教育。
专业VR公司正在花费大量的时间观察中国VR市场的增长情况。中国VR初创公司脑穿越的创始人黄庄(微博)认为,除了中国企业迅速接纳VR产品之外,还有另外两个与消费者有关的原因促进了中国VR市场的迅速发展。首先,中国大陆用户是高新技术的早期热心接受者,即使早期的产品不怎么完美。其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黄庄坚信,未来大多数的VR用户将通过智能手机获得VR体验,而不是通过与个人电脑连接的VR眼镜或独立设备进入VR世界。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风投公司OutpostCapital的主管RyanWang指出,在其他国家,包括在美国,人们很少有机会体验VR。他们需要花费1000美元或者更多钱才能体验到高端的VR技术。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至今没有便捷而廉价的途径获得VR体验。
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建成了完备的基础设施,供消费者获得VR体验。在中国各地的主题公园、购物商场和体验中心,消费者可以接近最好的VR设备,譬如HTC漂亮又时髦的Vive眼镜。中国有超过10万家网络咖啡吧(internetcafés)提供VR服务,只需花费几美元就能体验。几十家中国的制造商正在制造用于智能手机的廉价VR适配器。
中国市场的潜力如此之大,HTC将中国看做最重要的市场。HTC已经与中国两大电商——苏宁和国美(微博)——建立合作关系,以销售其产品。此外,HTC计划在中国建立一万多家先进的VR“体验中心”。HTC还与成千上万家卡拉OK厅和游戏厅达成了合作关系。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计划很快推出使用一项服务,允许消费者使用VR设备来购物。中国游戏和通信巨头腾讯也将很快推出VR电影。HTC的VR部门主管AlvinGraylin说:“对比其他国外市场,中国对VR的接纳更迅速、更广泛。”
也许,VR行业的高管对中国的VR市场过于乐观,但投资人确实在倾听他们的声音。由HTC组织的、由几十个风投公司组成的一个财团于今年9月20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有几个硅谷公司参加,但集会地点适当地选择在了中国北京。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