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十大科技趋势:2020年1亿人通过AR购物
Gartner十大科技趋势:2020年1亿人通过AR购物
2016-10-28 16:39:07 来源:新浪科技抢沙发
2016-10-28 16:39:07 来源:新浪科技
摘要:北京时间10月26日晚间消息,Gartner常务副总裁兼调研总监达尔·普拉默(Daryl Plummer)近日在Gartner举办的Symposium ITExpo研讨会上对未来6年的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Gartner
2020年
北京时间10月26日晚间消息,Gartner常务副总裁兼调研总监达尔·普拉默(DarylPlummer)近日在Gartner举办的Symposium/ITExpo研讨会上对未来6年的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普拉默认为,到2019年将有20%的品牌将抛弃移动应用(App),转而使用基于Web浏览器的“即时应用”(instantApp)。到2020年全球将有1亿人将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进行购物,将有30%的Web浏览通过Siri等语音助手进行。到2021年,20%的个人活动将至少涉及到7家数字巨头中的一家,他们分别是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
1.到2020年,有1亿人将通过增强现实(AR)购物。
普拉默称,《PokemonGO》游戏让我们对增强现实(AR)有了了解。首批基于AR的商业应用之一应该是消费者在进入零售店后,为他们提供AR头盔。它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商品信息,从而免去了销售代表的介绍。从2017年起,领先的零售商将率先部署这项技术。
2.到2020年,30%的Web浏览将不再依赖屏幕。
未来的Web浏览将通过亚马逊Alexa或苹果Siri等语音助手进行,因为它们理解自然语言的能力将大幅提升。普拉默称,届时人们与这些语音助手聊天的时间甚至会超过与配偶的聊天时间。
3.到2019年,20%的品牌将抛弃移动应用。
普拉默说:“提供应用(App)的企业都在想:将有数百万人下载他们的应用。但事实上,人们不会再下载它们。开发应用那已经是2~3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我们对应用已经疲倦了,应用的使用量正在下滑。”不是让用户继续更新他们设备上的应用,Gartner建议人们通过Web浏览器推出“即时应用”(instantApp)。
4.到2020年,算法将改变全球数十亿工人的工作。
将来,企业会基于行为、心理、社会和认知科学来创建算法,让员工们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例如,人工智能已经在帮助飞行员以更省油的方式驾驶,帮助金融顾问避免错误投资。受人工智能的推动,到2017年企业的利润率将明显提升。
5.到2022年,将有一家价值100亿美元的区块链公司诞生。
普拉默说:“目前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还不成熟。但当它成熟后,将为各行业的交易节省大量成本。”区块链技术适用于多个行业,尤其是医疗保健、房地产和金融。从明年开始,企业将开始部署“多模态”(multi-modal)区块链。
6.到2021年,20%的个人活动将至少涉及到7家数字巨头中的一家。
这7家数字巨头分别是苹果公司、谷歌、Facebook、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普拉默说:“这7家公司的业务将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到2017年底,至少将有两家数字巨头的产品将出现在我们的厨房里。
7.从现在到2019年,企业在创新方面每投资1美元将需要7美元的执行成本。
对于寻求创新和转型的企业,首先必须要升级陈旧的IT设备,其成本非常昂贵。此外,还需要一些新的、不熟悉的技术,如机器学习。而部署新技术同时又意味着需要提升员工的技能。
8.到2018年,物联网将导致数据存储需求增长3%。
据预计,未来几年物联网将呈现爆炸式增长。因此,Gartner的该预测似乎违反直觉。但普拉默认为,将来物联网传感器和设备生成的数据大部分不会被存储或保留,而是由算法来将决定哪些数据被存储。
9.到2022年,物联网每年将为消费者和企业节省1万亿美元。
所节省的这些费用主要集中在维护、服务和消费品上。物联网的早期应用之一是创建“数字双胞胎”(DigitalTwin),即物理资产或流程的软件模型,机器的运作情况和任何环境因素都能关联起来,让企业能够预判其运转,快速调校,持续升级,提升可靠性和适应性,创出更多价值。普拉默预计,预测性维护可以为企业降低10%到20%的成本。
10.到2020年,40%的员工将通过佩戴健康追踪器来降低医疗成本。
届时,企业将为员工配备健康追踪器,提高员工的整体健康水平,其结果是可以少交医保费用。Gartner预计,到2018年将有200万名员工把佩戴健康追踪器作为入职条件。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