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评论: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信息须倒查源头

2016-11-10 14:04:52  来源:企业网

摘要: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
  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作为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备受关注和期待的一点是对个人信息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网络运营者针对个人信息侵权的法律责任。这被认为是为预防“徐玉玉悲剧”再次上演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生活在大数据时代,有种流行说法叫“毫无隐私可言”。的确,从我们使用互联网那一刻起,就注定会留下各种“足迹”。比如检索的关键词可能暴露你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网购记录可能会暴露你的地址、联系电话和身份证信息等,甚至连平时浏览网页,也会于不知不觉中被机器悄然“跟踪”。从这个角度说,强化网络运营者的责任是必要的。

  前几年,一些平台网站因为程序漏洞,致使大量用户个人信息被曝光。反思这些案例,固然有黑客恶意攻击等客观技术层面的原因,但运营者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有运营者对用户注册的个人信息以“明文”方式存储,连基本的加密意识都没有,以致不法分子只要拿到一份数据表,就能以“撞库”的方式轻松获取同一账号在多个平台的访问权限,加剧了用户损失。此外,一些运营商忽视对员工的监督管理,导致一些用户信息被“随手”泄露乃至交易。凡此种种,无论是基于主观还是客观原因,都必须通过明确网络运营者法律责任的方式来倒逼管理责任。

  不过,当我们强调大数据与个人信息安全之间密不可分关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问题的另一面,即个人信息作为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不止存在于互联网虚拟世界中。在《网络安全法》表决通过的当天,湖北警方通报了一起倒卖个人信息案:当地一家以商务咨询名义的公司,近两年多次通过QQ和微信购买、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共计30余万条,非法牟利18万余元。令人惊讶的是,其倒卖的已不止手机号、住址等常见个人信息,并且还有个人名下车辆、房产乃至手机定位,似乎只要买家肯出钱,没有对方提供不了的信息。

  比起上网搜了一下“运动鞋”,而后有平台把相关网店作为“你可能感兴趣”的链接推荐,显然警方通报的案例所暴露的问题更严重。假如前者还算一种“漫天撒网”式利用个人信息的话,那么后一种就属“精准打击”。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比网络上更常见,比如你的车险快到期了,不仅买过保险的公司打来电话,没打过交道的保险公司也来电了。再看那家咨询公司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来的。报道中提到,当事人有时会通过营业厅熟人,有时会通过网友群“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依笔者看,追踪到最后恐怕都是那些登记、处理这些信息的工作人员,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徐玉玉案”中,人们看到了电信诈骗者利用个人信息制造的悲剧。但更值得追问的是,从接到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通知到收到诈骗电话,徐玉玉的个人信息在这个环节中是如何周转到骗子手里的?毕竟相比于浏览了哪些网页、搜索了哪些关键词,谁获得助学金好像没那么容易通过网络暴露。既然《网络安全法》已申明“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那么出于源头防范的考虑,恐怕不仅有承载这些信息的网络运营者的责任,还要以倒查的方式去找到现实中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应有责任。

(文章来源:企业网)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