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苹果要做AR眼镜:能救的了iPhone的颓势吗?

2016-11-16 10:20:56  来源:百度百家

摘要:无论AR前景如何,苹果是时候做出创新的尝试与改变了。
关键词: 苹果 AR
\

  日前有外媒消息称苹果公司正在进入AR眼镜市场,并且正在与潜在供应商洽谈合作,目前已经从一家供应商订购了少量的近眼显示器(near-eyedisplays)以展开测试。而不久前苹果也获得了一项有关扩增实境地图的技术专利,这个技术可智慧判读镜头捕捉到景象的概况,并以此提供动态的扩增实境地图景像,据悉,苹果想让AR眼镜产品与iPhone进行无线连接,并在用户的视野范围内展示图片和其他信息,这将使用到AR(增强现实)技术内容。

  苹果在AR的布局动作渐渐明朗

  目前,Facebook、谷歌、索尼、微软以及三星等巨头都已经进入了VR以及AR行业。虽然目前苹果在VR领域依然保持观望与质疑的姿态,但苹果对AR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相对VR,苹果对AR更有热情。口袋妖怪Go的火爆让许多玩家通过手机第一次接触了AR技术,也让苹果迫不及待要将AR来作为下一个新的计算平台,推动iPhone新的创新来拉升销量。

  早在2015年,苹果就收购德国AR企业Metaio,其171项AR领域的全球专利也被收入囊中。另外苹果还收购了FlybyMedia,据说这家公司的技术可以让智能手机“看见”周围的世界。另外,苹果还收购了多家AR相关公司,包括面部识别公司PolarRose、传感器厂商PrimeSense以及3D脸模制作与动作捕捉软件Faceshift等。

  而这些收购与布局动作渐渐明朗,苹果想以AR眼镜为载体连接iPhone,将VR技术与内容作为未来iPhone的一大卖点。

  库克曾在几次公开言论中提到,苹果将把AR功能添加到iPhone软件和应用商店,在新iPhone中加入AR硬件,如3D传感器,并向开发者开放AR平台,之后再发布一款AR产品(例如AR眼镜)。它可以直接运行为iPhone量身打造的所有AR应用程序,一个基于AR技术的新的应用生态系统也或将因此而展开。

  虽然谷歌、微软、facebook在VR领域也在大力布局,苹果在VR领域也有相关动作。但从目前的趋势看,这些巨头似乎都认为AR比VR更有前景。

  相对VR,为何苹果更看重AR?

  VR是让用户完全沉浸到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之中,而AR则是将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及数字信息添加到真实世界之上。

  苹果目前更加看重AR,一方面是PokemonGo的大热让苹果看到了AR技术应用的场景与未来,在苹果看来,如果AR硬件与智能手机的结合,似乎更有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可能也与苹果仔细衡量过自身在AR、VR领域的竞争力与优劣势相关。

  Facebook、谷歌、三星、索尼等巨头在VR领域深耕已久,尽管目前包括Facebook的OculusRift和HTCVive、,索尼PlayStationVR等代表性产品在市场销量以及市场反响并没有很火爆,但至少在技术方面与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已经取得先机,目前PCVR头显大部分采用的都是OculusDK1开源的算法,眼镜盒子产品的标准多数来自GearVR的模型。某种程度上,Facebook、三星、索尼等厂商正在VR领域确定品牌优势与技术先发积累优势与地位,苹果在VR领域的布局与积累已落后于竞争对手。

  而在AR领域,目前尽管有许多巨头也投入了较多的资源,谷歌第一代眼镜就是增强现实技术的代表作,微软推出的Hololens可以代表现有AR技术的最高水平,但总体来看,目前尚无一家厂商在AR领域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苹果还有可能抢的先机。

  苹果是精明的,一个产业链的底层架构与基础发展成熟之前,苹果不会贸然跟进。而相对来说,VR行业在硬件、内容还是底层都尚未系统化,输出设备端的分辨率、显示频率视场角、重量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尚不够高,行业标准尚未确定,VR内容缺乏、市场需求与盈利模式尚待挖掘,贸然切入VR行业的风险很大。

  但在AR领域,其背后相关产业链,从底层平台和技术、硬件、内容,以及行业应用构成已在逐步发展,手机端AR应用开发的过程已经模式化,开发者无需考虑底层实现,许多类似PokemonGo的AR游戏已经开发出来,某种程度上,AR的商用基础已经具备了。

  从玩法来看,增强现实比虚拟现实更适合智能手机,增强现实可以让人们通过全新的方式与真实世界互动,这也是智能手机所擅长的事儿,包括驾车导航、游戏以及AR社交与照片分享等领域与智能手机结合具备不错的前景,当然,最具代表性的AR游戏自然是风靡全球的PokemonGO。

  如今库克参与现实增强的发展热潮,可能会遭到谷歌与微软等竞争对手更快速的跟进与布局,微软推出了现实增强设备HoloLens,而谷歌正在推广Tango现实增强平台。这些巨头在AR领域的未来布局动作可能加快。

  某种程度上说,苹果通过开发AR眼镜来连接iPhone这种设想符合苹果当下的技术贮备现状与战略规划,AR可以带来更酷的感官体验,而且成本相对较低,AR技术的应用可能将为苹果软件生态带来更多营收,比如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使用通过ApplePay去购买AR游戏的虚拟币。另外,根据相关报告指出,苹果获得的扩增实境地图的技术专利,可以提供使用者即时的影像分析,在AR图像中可显示使用者周遭环境的街道和商户、距离等信息。比如打开地图应用,将摄像头指向一家咖啡厅,眼镜屏幕将显示该咖啡厅的虚拟菜单或每日优惠活动,这里的想象空间在于,AR可以为苹果扩展更多的线下商户并发展新的商业模式,甚至也能推动ApplePay绑卡用户的增长。

  但目前苹果要推动AR眼镜的普及也面临着很多的难点

  难题在于,一方面是应用开发者如果大规模跟进iPhone的AR应用程序开发,这要求苹果需要架构出一套相应的AR平台和开发工具包,苹果需要在底层系统的基础设施方面搭建完善。

  另一方面是AR眼镜硬件的生产与出货,产品的成本与品控以及质量测试方面需要苹果去筛选优质供应商,订购足够的组件进行批量生产,目前苹果在这方面还没有准备充分。另外,一般切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品控问题是个大问题,这需要苹果与供应商之间进行较长时间的磨合,才会出现相关成果。

  如果说iPhone与AR眼镜配套连接,会面临易携性与应用场景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AR眼镜是否适合随时随地的移动场景,从目前的AR眼镜现状来看,比一般的眼镜要笨重的多,用户出门需要附带眼镜来配套操作会降低操作的便捷性与用户体验。

  另外,AR光学器件在分辨率、视野技术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体验不佳的难题,目前近眼眼镜实现3D有两种主要技术:Stereoscopic(立体)和LightField(光场)。立体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实现主动选择性聚焦,长时间佩戴会出现晕眩现象。

  其次,受限于制造工艺,提供面积大的镜片成本高、良率低的难题,而且AR硬件的性能对体验效果受限于当前电池技术,而电池技术突破一直都是当前行业难点。我们看到,微软2015年推出的Hololens可以代表现有AR技术的最高水平,但也存在视场较窄、切换场景延迟、舒适度差、电池续航端等诸多缺陷,而HoloLens自从开卖以来微软也从未公布过HoloLens设备的销量。

  另一方面是,苹果的硬件价格一般都不便宜,更不会附送,加之近眼眼镜成本高,良率低,定价如果太高,其体验效果与口碑若不足以打动前期尝鲜的用户,将导致后面的消费者持续观望继而影响到新iPhone的销量。

  无论AR前景如何:苹果是时候做出创新的尝试与改变了

  尽管如此,但苹果也必须做出尝试。苹果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迫切需要改善当前形象,就是让大家觉得它依然很酷,很多人谈到,iPhone多年来迎合用户需求而做出的改变事实上已经使得它丧失了原本的酷的形象,它不再像当初那样具备魔力,iPhone手机已经不再是一款好玩的产品,而仅仅是一款必要的产品。

  苹果此前的财报显示iPhone销量在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30%,目前颓势已经很明显。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池认为,未来苹果销量颓势还会继续。因此,探索并加入更多黑科技,从软件与服务创造更加高比重的营收是必然之路,但最重要的是苹果需要有更加创新型的产品,拉动销量增长,从目前来看,AR与iPhone结合的好,则可以软硬件收入两者兼得。

  但对于目前的用户预期来说,苹果在iPhone端连接AR眼镜的玩法如果体验不够炫酷或者存在诸多体验的短板与缺陷,则可能被认定是一种强行制造的噱头,也可能重蹈AppleWatch的覆辙。

  苹果如果要让iPhone焕发第二春,那么必须给AR的玩法定位,而不仅仅是基于外界的压力为创新而创新的产品,加之目前微软谷歌facebook等厂商在AR领域动作频频,苹果再观望下去可能会错过先机。

  而通过AR的元素来带动iPhone的销量虽然思路正确,但前面总结可知,目前依然面临着诸多行业困难,目前大部分AR硬件及解决方案仍处于开发阶段,AR产业的许多环节也处于发展期。另外,AR玩法多数要基于地理位置的定位,前面也提到,打开地图应用,将摄像头指向特定商户或位置,屏幕将显示虚拟菜单或每日优惠活动,但若涉及到苹果自家的地图应用,在中国市场区域,基于地图的玩法是否会受限也是苹果需要面对的难题。

  苹果向来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尝鲜者,但形势比人强,苹果若想依赖缓慢升级维持现状,未来的日子将越来越不好过,随着Android阵营的手机体验与创新与苹果差距缩小,苹果手里的牌也不多了,切入AR行业虽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未来也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在玩法体验创新与商业模式的扩展上依然有着一定的想象空间,也是苹果破除iPhone销量颓势值得尝试的一条路。

(文章来源:百度百家)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