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中国正迈入全光网时代 光纤行业机遇挑战并存

2016-11-24 16:28:07  来源:51CTO

摘要:所谓全光网络,指的是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全部通过光纤实现,因为不必在其中实现电光和光电转换,因此能大大提高网速。数据显示,铜线接入带宽只有512Kbps,但全光网宽带的带宽可以达到50到100Mbps。
关键词: 全光 光纤
\

  在日前的“2016中国光通信发展与竞争力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发表演讲称,中国正在迈入真正的全光网,全光网不仅在带宽和容量上大幅提升,更具备最稳定和最短的延时特性。而在光通信企业看来,中国的光网络具备市场巨大等优势和政策上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以量取胜、创新不足的瓶颈,行业亟待升级。

  中国迎来真正的全光网时代

  所谓全光网络,指的是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全部通过光纤实现,因为不必在其中实现电光和光电转换,因此能大大提高网速。数据显示,铜线接入带宽只有512Kbps,但全光网宽带的带宽可以达到50到100Mbps。

  在2015年年末,四川、山东、河南、天津、河北、山西等多个省市纷纷宣布建成“全光网”,而根据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工作目标,201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将实现光纤网络覆盖。

  但韦乐平看来,目前电信运营商所提的全光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光网络。

  他认为全光网有严格的定义,即全部传输、交换、接入都在光域实现的端到端光网络,控制允许在电域实现。当传输和接入都实现光纤化,交换层也引入ROADM和OXC,这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全光网。而光网城市和光网省的传输和接入是在光域实现,但交换仍在电域实施。

  在全光网的推进中,接入网的光纤化是最“费力”的部分。接入网是网络中技术进步相对最慢、投资最大、维护成本最高、最难实现全光网的部分。不过,韦乐平指出,全光网的最终演进阶段即将开始,运营商即将在交换层面引入ROADM,从而实现传输、接入和交换的端到端光网络,迈向严格意义上的全光网。

  韦乐平认为,我国全光网的演进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当前,我国光网络正在面临打造光网城市、光网省,实现网络强国的新机遇。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市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和最大的制造基地。

  韦乐平表示,全光网络不仅在带宽和容量上尚无竞争者,而且在网络业务性能和可靠性上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这为中国的光通信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富通集团总裁肖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6年中国市场光纤需求预计,将达到2.4亿芯公里以上,占全球总需求量的近55%。随着“宽带中国”,“互联网+”,三网融合,一带一路等利好政策的驱动,及5G时代的即将来临,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市场将保持令人振奋的旺盛需求。“这给中国的光纤制造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空间。”

  光纤行业大而不强局面待破

  然而,肖玮表示,中国的光纤制造业仍处于在以量取胜的发展阶段,产业集中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他介绍,光缆的运用制造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但中国起步要晚上20年以上,在中国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整个国家光纤光缆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使每一家企业都有一个蓬勃的发展。

  由于中国市场需求量大,中国本土企业有本土的优势,但后者在研究开发上花的精力太少,业内面临着普遍的“大而不强”的现状。

  据肖玮介绍,目前国内在做光通信的企业加起来有上百家,但光纤光缆其实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真正有技术能力的大概接近五十家左右。其竞争格局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从棒、纤、缆一体发展;第二梯队是做纤跟缆;第三梯队纯粹就是做成缆来为主。

  光棒是指光纤预制棒,是光纤生产的原材料;由光纤预制棒经过拉纤、涂覆工艺后生产出来光纤裸纤;光纤裸纤经着色、缠绕、包覆等工艺后形成大家看到的光缆。

  在光纤光缆产业链中,光纤预制棒为上游环节,由于其制造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有极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最关键的环节,在定价方面也具有绝对的主导权。然而大部分国内企业在光棒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制造工艺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明显差距,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大部分国内光纤光缆厂商只徘徊在产业链利润最底端。

  “面对这样的市场机遇,我们必须改变此前的大而不强的局面,不能只做低端低附加值的产品,必须从光缆的制造生产慢慢向上游光纤的制造生产、再向预制棒的生产制造攀升。”肖玮说。

(文章来源:51CTO)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