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互联网下半场内容平台打响烧钱战

2016-12-02 15:47:20  来源:百度百家

摘要:O2O的流量战像是掰手腕,谁力气大谁就赢,和O2O的简单粗暴相比,内容战的绞杀、变现、资源整合显得更具巧劲,这是一场入下棋一般的对决,也更具看点。
关键词: 互联网 内容 平台
\

  今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各个互联网小巨头频频提到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了下半场。这批小巨头在2014年-2015年的上半年曾经在O2O点浪潮中用巨额补贴枪战市场。今天对于这些小巨头们而言,刺刀见红已经过去,市场正在加速洗牌。

  但对于BAT所主导的内容分发市场而言,内容大战的炎炎夏日刚刚开始。继天天快报、UC头条后,百度在10月23日正式加入了内容分发的市场行列。至此,BAT在内容领域大战的号角已经集体吹响。一场真金白银砸内容的烧钱大战正在血洗整个互联网市场。

  内容平台打响金弹,要重演O2O的疯狂?

  2016年是各个内容平台疯狂补贴内容创业者的一年。从年初企鹅媒体平台的芒种计划开始,全年补贴不断。今年8月一点资讯推出点金计划,9月份今日头条推出新一轮的内容补贴计划。10月份百家号又杀入局中,号称要对内容生产者进行分成,12月1日UC公布了UC订阅号的“W+”量子计划,要用10亿人民币补贴分成。

  过去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两强争霸的资讯市场,在今天直接变成了BAT的三足鼎立大势。年初腾讯依赖微信、QQ这两个分发平台,借助腾讯新闻、天天快报这样的矩阵形成了自家的内容生态。当时业内还在传闻今日头条和腾讯必有之战,但这个说法转瞬即逝。

  阿里系的UC在2016年全年动作不断,从浏览器转身成为资讯平台。5月10日发布订阅号,8月23日更名及云观·媒体服务平台,10月30日推出商品推广功能,12月1日发布“W+”量子计划,携6亿用杀入资讯市场,配合阿里大文娱的战略,UC构建起了内容大生态。

  而在今年10月,百度逐渐把百家号作为内容分发的中心,把自家搜索引擎和百度网盘、手机百度、百度新闻等各个移动平台打通,也形成了一套内容生态。百度甚至号称要拿出100亿来砸内容。

  内容平台纷纷烧钱,这种庞大的补贴计划让人不禁想起了2014年-2015年O2O行业的疯狂,彼时的滴滴优步、外卖平台等O2O项目烧钱不断,两者烧钱的套路如出一辙。大多数O2O项目直至今天还是不盈利的巨婴状态。正是如此,今天不少人在问,内容创业是否也在经历虚火的上半场?

  尤其是在9月份那次微信阅读刷量的事件一夜曝光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内容创业这个概念提出了质疑。

  资讯平台名为烧钱,实为生态比拼

  出现质疑是正常的,在经历移动互联网初期以及O2O行业的烧钱战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回归市场理性,每每遇到“烧钱”二字时都会问出这个问题——未来究竟能否盈利,商业逻辑究竟是怎样的?一旦这个问题接不上去的话,这说明故事根本无法讲通。

  当我们把“未来究竟能否盈利?”,“商业逻辑究竟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套在O2O市场和资讯市场的时候会发现,两者虽然都是在大肆烧钱,但无论是烧钱的动机、烧钱的目的以及烧钱的逻辑都完全不一样。

  O2O的逻辑是通过巨额补贴去砸出用户习惯,企图在用户形成消费惯性之后再实现用户留存,O2O是通过钱逐渐去创造用户需求。也就是说,通过烧钱的策略,把一个低频的用户行为培育成高频的用户行为。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这种做法就像是肉包子打狗,只有少数狗会因为包子好吃和你回家,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去无回的。平台方等于是一个个包子不断扔出去,企图把用户这条狗据为己有。

  但资讯平台的逻辑完全不同,因为资讯的消费实际上是刚需。内容消费者一直都是免费消费内容。过去内容创作者不管有没有补贴,都要创作内容。需求和供给都是固有存在的,但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创作者创作生命可能会随时结束。

  今天各个资讯平台花大价钱去补贴的目的在于扶持内容生产者成长,帮助其找到商业价值、品牌价值和用户价值,为内容创作者的商业化铺平道路。

  而且内容平台并非不盈利,相反来看,盈利能力还很强。各个平台实际上都是通过信息流广告的方式积累了一大批广告主,已经能够有很好的生存空间,名为烧钱实为反哺创作者,把一部分广告收益分给创作者,让平台的内容生态更为繁荣。

  另外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今天主要的几家平台背后实际上都是由BAT这种巨头扎起袖子亲自下水操刀的项目。和过去面对O2O时更多只是投资、收购的思路完全不同。

  这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内容这片红海虽然是红海,但和O2O你死我活的白刃战完全不一样,这是一场更考验资源整合的战争。虽然面对的都是C端用户,但B端的内容创业者也在极力和所有平台都打好关系,各个平台事实上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唯一的区别在于谁家更能培育出更良性的生态。

  BAT三家杀入内容市场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更值得关注的是,BAT各家面对内容生态时的意图各不相同,各有各的考量时,虽然看似在做同一件事情,核心内涵却又大不相同,属于各说各话、各走一边。深入分析来看,BAT杀入内容市场的意图分成两种,一种是丰富自家内容生态,另一种则是开拓信息流广告的收入。

  从阿里的角度来看,电商已经从运营货品走向运营内容,再以内容为纽带触达人群,获得消费者。UC背靠阿里,有丰富的大数据、流量、广告等优势,成为了阿里大文娱板块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丰富阿里内容生态的重要来源。UC虽然也有信息流广告,但核心作用还是构建阿里的内容生态,UC和腾讯、百度之间其实不产生直接的利益冲突。

  UC作为阿里大文娱板块的旗舰,事实上正在通过扶持内容创业者的做法拓宽内容、培育IP,在整个大文娱板块中起到了整合资源的重要作用。阿里系的内容生态从组成结构来看,因为有电商的加持,实际上相比纯内容而言,更具有商业变现的空间,也更具内容的张力。

  从腾讯的角度来看,腾讯是以微信和QQ这两大连接器,实现社交基因与内容的串联、分发和变现,不断给知识、社交、娱乐等一系列体系内的产品输出流量,并且通过社交广告和信息流广告实现内容变现。也就是说,腾讯做内容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卖广告。这种策略早在Facebook的身上就已经奏效了。

  腾讯最大的优势在于微信和QQ,微信和QQ掐住了社交的十字路口,做内容同样优势非常明显,社交通过高频带低频,可以输出更多流量,也容易让用户接受。

  从百度的角度来看,百度过去搜索引擎上的广告模式正在逐渐转移到移动端,信息流广告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搜索引擎广告,百度希望借助在内容领域的布局守住广告业务。

  对百度来说,过去搜索引擎可以控制一切,但在移动互联的今天APP已经成为了内容孤岛,所以百度才会在百度网盘这种看似无关的平台上都加入资讯信息流,这恰恰就是在拓宽流量分发的渠道,连接起自家的各个APP,串成一个大的生态。

  写在最后:

  互联网下半场内容平台打响烧钱大战,表面上看像O2O一样疯狂,但实际上疯狂的背后有其理性所在。O2O的流量战像是掰手腕,谁力气大谁就赢,和O2O的简单粗暴相比,内容战的绞杀、变现、资源整合显得更具巧劲,这是一场入下棋一般的对决,也更具看点。

(文章来源:百度百家)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