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平台经济是趋势,传统行业必须伸开双手拥抱

2016-12-09 10:46:25  来源:钛媒体

摘要:平台模式具有产业重塑、提高效率、无限复制三大特征,传统企业必须伸开双手拥抱平台经济,创造更高、更快、更强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 平台经济 趋势
\

  前几年,你还跑到各种网点去交收视费、电费、水费,现如今,只需轻轻一按,各种支付平台就会为你轻松搞定。

  如果你要出行,各种票务、旅游平台轻松快捷,很快就可以订好各种车票、机票、门票,甚至旅游目的地的住宿、餐饮都不在话下。

  就连我们最传统的菜市场,也正在被各种平台包围。前几天,卖鱼的大哥刚刚学会了微信收款,这几日,又开始在微信上开始推广当日海鲜了……

  不管你认同还是不认同,我们这世界正在被各种平台逐渐渗透。从最初社交、电商平台,到酒类、生鲜平台,甚至互联网餐饮,平台正无孔不入,攻城略地。它悄无声息的把生产、供应、消费、物流、支付等各种要素聚合起来,进而产生了巨大的动能。

  平台模式的三大价值

  集市也许是人类最古老的平台之一,在这个平台之上,生产者、消费者被连接起来,面对面的直接交易,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社会发展。

  而当互联网介入到“集市模式”当中时,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集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集市了,因为他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无限扩张,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集市。

  同时,电商平台还把商品市场所需的信息、商品、物流、支付乃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成功加快了商品市场的社会化进程——这正是亚马逊、阿里巴巴崛起的原因。平台的接入似乎并没有改变每个生产过程的本质,但分析成功平台模式的运作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平台模式具有三个不可比拟的价值:

  第一、把产业链条紧密联系在一起。传统模式下,产业链条是相对割裂的,从铁矿石到钢铁,再到汽车,供需之间虽然互相联系,但又相对独立,因而稳健却又缓慢。而平台模式的出现,可以把产业链条统统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的运作,甚至是打碎并重组了整个产业结构,创造出新的“生态圈”。

  第二、提高了生产效率。平台模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其传输速度可以视为“秒杀”。同时,还要看到,平台借助于现代物联网络,可以改进传统行业的运作流程,甚至挤出很多中间环节。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整个行业运转加快。

  第三、实现了无限复制的可能性。互联网为平台概念的产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并使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规模席卷全球。比如,对于电商平台、支付平台来说,互联网的兴起使复制成本几乎下降为零。同样,对于众多产业而言,互联网也大大降低了经销成本,使平台企业所搭建的“生态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传统行业拥抱平台的三种方式

  就传统行业来讲,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平台凭借着巨大的张力,都会将你纳入其中。以往我们认为最难的酒类、餐饮、生鲜等传统领域,现在不也都纷纷“触网”了吗?笔者认为,面对平台经济的异军突起,传统行业有三种方式拥抱平台:

  第一:主动融入。将来的日子里,不借助招聘平台,你就找不到生产工人;不借助管理平台,你就没法科学高效的进行企业管理,组织生产;不借助销售平台,你就无法实现产品销售;不借助信息平台,你也不能了解市场需求,终将被市场所抛弃。

  因此,在这个“土豆”都可以上网买卖的时代,传统行业首先要学会融入其中,掌握这些先进的工具,为己所用。不管是B2B,还是B2C,要善于将生产经营活动接入各种电商平台、支付平台、物流平台之中,以此提高我们的运转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关门办企业,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第二:再造流程。企业也好,行业也好,首先是一个组织体系,传统企业熟悉的“金字塔式”或者“宝塔式”的组织结构在互联网时代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样就必须要求压缩管理和决策半径,进而减少管理层次,实现扁平化管理。

  同时,还要看到按照工业化发展阶段,互联网将渗透到企业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甚至到售后的整个价值链中,客观需要按照现代产业链条再造流程。因此,“互联网+”将帮助企业“再造”生产流程,尤其是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提质增效的一条“必经之路”。

  第三:善于创造。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经济规则,使大量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一批基于它的新型企业、新星平台应运而生。现在的一些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巨大发展,并成功上市,产生了强力的示范效应。

  我们在惊叹他人成就的同时,还要看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发展也是不断升级的,只要你抓住了“痛点”,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也许你就是新一种“平台经济”的创始人。无论对准备创业的,还是在已有企业的人,我们都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赚钱的方式,思考自己企业商业模式。

        原文链接:http://www.tmtpost.com/2542041.html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