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变革 大数据产业迎发展机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变革 大数据产业迎发展机遇
2016-12-09 10:58:09 来源:中云网抢沙发
2016-12-09 10:58:09 来源:中云网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变革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在年内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大数据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变革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在年内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大数据市场应用处于爆发期
在日前举行的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企业家峰会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相关负责人称,由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牵头组织编制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在年内出台。这标志着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大数据发展将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规划》将作为引领DT(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制造、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支持服务业利用大数据建立品牌、精准营销和定制服务等。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培育10家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服务和产品制造企业。此次《规划》将是承上启下,意义重大深远。
近两三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大数据产业循序发展,应用不断深化,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领域倍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从《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到《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即将发布,从大数据交易所、资产评估机构陆续成立到国务院频开常务会议力挺大数据,从大数据产业标准制定到大数据地方纷纷立法,再到国内政策利好持续密集发布,促使我国大数据产业迎来新一轮黄金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今大数据建设如火如荼,呈现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东北部等全面开花的格局。
市场规模或达万亿级别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拉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也必将催生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数据中心。未来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到2020年中国的数据总量将占全球数据总量比例的20%,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
《2016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预测,随着各项政策的配套落实及推进,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在未来五年以内仍将保持着高速增长。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由2014年的767亿元增长至8228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48.5%。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则预测,到“十三五”末,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
更为重要的是,大数据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有望引领市场规模万亿之巨的IT服务业转型,使其在已有的庞大产业规模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
不过,大数据虽然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其发展仍有诸多挑战,特别是企业垄断数据现象突出。为此,业内人士建议,我国还需完善立法,规范数据交易行为,鼓励数据互联互通,将数据公开共享纳入政府部门考核,同时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在芯片、云计算等大数据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建成健康、安全的大数据产业环境。
大数据板块或迎来掘金良机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大数据顶层设计方案《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年内出台,使得大数据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相关上市公司也将迎来重大发展空间。
国泰君安、平安证券等券商研报指出,大数据资源、大数据存储和运行维护、大数据分析应用、大数据安全将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大数据产业最重要的发展领域。这四大领域将成为未来重要的产业创投热点,将具备长期投资机会。
一是大数据资源领域:处于产业链上游,具有开发价值的大数据流量入口及卡位资源上市公司是稀缺标的。如易联众、恒生电子、四维图新等;二是大数据存储和运行维护领域:作为大数据产业链中游,大数据存储和运维是对大数据进行处理的重要环节。可重点关注该领域鹏博士、网宿科技、光环新网等;三是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作为大数据产业链的下游,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应用是完成商业化目标,实现价值的终点。可关注银之杰、烽火通信、万达信息等相关个股;四是大数据安全领域:伴随着大数据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需求日趋提高,优质的信息安全龙头股将率先受益。重点关注启明星辰、卫士通以及北信源等。
(文章来源:中云网)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