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机器人“抢饭碗”?我们该何以前行
面对机器人“抢饭碗”?我们该何以前行
2016-12-20 15:30:36 来源:百度百家抢沙发
2016-12-20 15:30:36 来源:百度百家
摘要: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而言,未来的社会只有三类人:资源者、配置者、投资人。作为占比最广的资源者是最先受到人工智能时代威胁的群体。如何提升个人技能?如何让我们拥有不被取代的地位?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困惑。
关键词:
机器人
工作
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而言,未来的社会只有三类人:资源者、配置者、投资人。其中,资源者占据我们的大多数,这类人通过出售自己的资源得以生存,比如老师教书、工人施工、医生看病等等,也就是所谓的:时间+体力。这也是社会上分布最多的一类人群。而AI时代的到来,使得这一部分人最先受到威胁。
2016年在AI界有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李世石和阿尔法人机对弈大战。结果李世石1:4输给了阿尔法。除了结果本身,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背后反映出的人工智能新进步。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引领产业创新与变革固然让人欣喜,不过反过来说,人工智能机器人对我们最现实的威胁,很可能是“抢饭碗”。
湾区日报前不久发布“AI来临,有五个大学专业将面临失业”的论断。文中提及会计学、酒店和旅游管理、律师助理、广播通信以及医药学学位。这几类学科分别为其领域里最基础性的学位,这些机械单一的操作完全可以由机器人在编程后完成,而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被赋予更多的具有时效性,复杂性的工作职责。
面对这些“抢饭碗”的伪人类,如何应对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技能是工具,也是生存之本
科技的发展使得职位的需求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人也要随之改变其自身受教育的模式以及所学习的技能。2016年领英基于其平台的雇主招聘趋势以及大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全球及中国热门技能Top10,从侧面反应了中国人才市场最紧缺的技能。领英数据显示,虚拟化技术问鼎2016中国职场“最热技能”,随着全球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球大多数国家对虚拟化、云计算领域的人才需求量逐年攀高,云和分布式计算在全球以及美国榜单上排名第一。
从榜单可以看出,除了热门的高科技技能,需要沟通技巧、创意思考及分析判断能力的职业技能也依旧火热,如公共政策与国际关系、社交媒体营销、商业智能分析等。事实上,机器只是把人类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作为人从事一项职业则需要被赋予更高的能力。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可以向机器人借力并发挥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把精力花在对分析、评估、综合、创造要求较高的劳动上。人与机器的强强联合才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人类不想丢饭碗,就必须具备超越机器的能力。
社交媒体让技能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平台
科技让人与人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通过网络把世界连成了一张大的图谱,这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等。不仅如此,人们通过社交网络也可以在职场社交平台寻找工作机会。以职场社交平台领英为例,机器可以借助算法帮助人们匹配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通过连接人与机会,激活商业生态、洞察经济趋势。比如在过去,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某一职业在招聘时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就业时我们只能盲目选择,如“海投”。而在今日,才华横溢者可以通过职场社交平台展示他们的职业技能,机器通过自身的大数据能快速地将职业技能和职位进行匹配,极大提升了候选人找工作和企业招聘的效率。不过,机器能告诉年轻人什么样的机会他们可能感兴趣,什么样的技能是市场稀缺的,却无法确保他们跳槽后一定就快速升职、取得成功。
亚马逊副总裁张思宏曾在赤兔分享平台上提到“如何从实习生到全球500强VP”。他提出,并不是你去读一个MBA就可以进500强VP,不要想那么长远,职场和生活就是当下。但是不长远不是无计划,是与制定与实际相符的步骤。职业规划师莫同也在自己的知识分享《年薪百万之路:如何发现你的优势?》里详细讲到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步骤。他提到通过成就事件法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实践中区分先天优势和后天优势。这些技能与思考是机器人永远也无法赶超人类,机器人是需要人去编程进行程序设定,没有“自省”意识,它只能是按部就班的,大部分科学家认定,无论人工智能系统如何发展,都不可能拥有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情感(暧昧的模糊性处理与非理性活动),以及被人类视为优越性的所谓直觉。这些特性使得人们认为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无法超越人类的。
马云也曾经在预测未来的变化时说道,“未来的二十年和三十年,我们将会把机器变成人。人类将会失去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人类也会诞生很多新的就业机会。未来的机器比你聪明的时候,不要沮丧,我们比机器更厉害的是我们对文化的把握,对愿景的思考,我们对想象力这一方面是人类巨大的机会所在。
(文章来源:百度百家)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