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百度宣布陆奇加盟百度,任集团总裁兼COO。
被称为“硅谷科技企业最有权力华人”的陆奇,在硅谷科技圈留下了很多传说。他常年凌晨4点起床,6点开始工作。他从雅虎加盟微软后,甚至有人把他的离开和雅虎复兴的失败联系在一起。
1月18日上午,李彦宏和加入百度第二天的陆奇,在百度大厦接受了搜狐科技的采访。
李彦宏:放权但不退休
“陆奇加盟百度,不仅我很高兴,百度上下很多员工都很高兴。”李彦宏这样介绍坐在他旁边的陆奇。
隔着太平洋,李彦宏和陆奇已经有20年的交情。“很多年前,我在美国认识陆奇,后来他留在硅谷,我回来创业,中间有几年没太联系。再后来,我们几个人会每年找个地方,在一起封闭地呆几天,互相交流新的想法。”
他举了一个例子,“2016年的时候,我在内部的一个会议上讲,‘dataisnewcode’。后来同事问我说,‘这句话说得特别好,是你原创吗’,我说不是,是陆奇博士说的。”
除了百度给陆奇开出的条件,这20年的交情可能也是陆奇选择加盟百度的原因之一。陆奇离职微软后,关于他新去向的最初传闻和百度并无关系,基本集中在腾讯、滴滴和uber三家公司。“最终定下来,也就是最近这一个月的样子”,李彦宏说。
在百度的公开信中,陆奇加盟后将成为百度的二号人物,仅次于李彦宏。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技术体系和新兴业务群组总裁张亚勤、高级副总裁朱光携金融业务群组、高级副总裁王劲携无人驾驶事业部和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带领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都向陆奇汇报。
这是李彦宏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次放权。
李彦宏称,未来基本上百度所有的业务都会放在陆奇这,他的更多精力会放在战略层面和人才培养。“我的管理风格总体是比较放权的。如果我跟下属之间有不同意见,先按他的意见来办。如果对了,那我领导有方,如果不对,那再回来按我的意见来办。”
“目前百度有很多的机会,我也相信陆奇有这个能力。包括张亚勤、向海龙,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做。”这是李彦宏对百度核心高管的安排。
未来,李彦宏会在投资方面放更多精力。去年下半年百度做了投资方面的拆分,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用来投资和公司业务比较紧密的项目,二是投资早期的人工智能相关项目的BaiduVenture,三是类似PE的BaiduCapital,投一些已经成型的业务。
放权后的李彦宏,暂时不会退休。
“我的事情还是挺多的,虽然我仍然很向往去弄植物园。最近我看马云也说,退休之后比没退休时候更忙。这样看下来退不退休也没有本质区别。现在我更希望的是先把日常事务从自己的肩上放下。”
陆奇:数据会成为未来新的能源
关于陆奇,很多人好奇他离开微软的原因。
“当时确实是因为受伤需要休息,同时也想思考下下一步该怎么走。”陆奇说。
陆奇讲了他受伤的原因,骑自行车。“那个自行车是我和同事一起做的,是倒骑的车子,youtube上有类似的视频,正常大约要八个月训练,因为你要忘掉之前的骑车方法。”在尝试这种高难度的自行车的过程中,陆奇受伤了。“现在他们又加了2个小轮子,这样就不容易摔了。”
陆奇理解中的百度文化,是做搜索的公司普遍都有的创新基因。“根据我的管理经验,任何一个公司能做得持久,都要具备两点:文化的核心要保存,也要勇于探索和改进。”
如今被冠以“人工智能专家”的陆奇,博士研究的其实是操作系统。在雅虎开始做搜索引擎后他发现,要把搜索做好,需要去充分理解文字、语音和图片,以及去理解人,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这其实就是人工智能的雏形,陆奇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也始于此。
他对中国的人工智能表现得很有信心。“中国有很多这方面的人才,未来会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很领先的国家。robin说‘dataisnewcode’,我认为可以更进一步,数据会成为未来新的能源。中国人多地广,产生数据的机会比美国要多。”
在陆奇看来,百度的搜索本身是一个很大的人工智能产品。倒退十年,搜索用的可能还是超链分析等东西,但现在语音搜索、图片搜索等,基本都是通过人工智能来进行的。未来在百度的收入和技术方面的发展,人工智能都会有巨大的推动力。
今年55岁的陆奇,工作狂的个性在硅谷很著名。常年坚持早上4点起床回邮件、去跑步,6点开始工作。他的说法是,“我个人一直想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在各个年龄之间找到有效的工作方式。”
从未在中国企业工作过的陆奇,加入百度后需要多久适应?陆奇大约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在陆奇正式宣布加盟百度前,他和李彦宏整整讨论了两天,目前百度面临的挑战top10。
2016年百度不算顺利,李彦宏的态度是,创业起起伏伏都是正常的。
“之前我很天真的认为,上市之后我就能退休,我只要管3个人就好了,CTO、CFO、COO。但2007年左右,当时的三个高管由于各种原因都离开了。我们也会犯错误,会学习过去不知道的东西,但只要百度还有一批有能力的人,长期来讲我非常有信心。“
(文章来源:搜狐科技)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