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文件 | “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 将大力推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发展及应用(全文)

2017-02-09 09:18:02  来源:数邦克

摘要: “十三五”时期,是智慧南京建设的重要机遇期。近年来,“一带一路”、“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南京江北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十三五”城市发展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这些都为智慧南京建设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南京 发展规划 智慧城市
\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的通知

  
宁政办发〔2017〕2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2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智慧南京建设的重要机遇期。近年来,“一带一路”、“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南京江北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十三五”城市发展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这些都为智慧南京建设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1   发展要求

  (一)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国家推进智慧城市的决策部署。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又进一步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与文件,明确要求各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大力推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最近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国家发改委明确在“十三五”期间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推进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二)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智慧南京发展的重要意义。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智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的创新过程,我国智慧城市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日益成为驱动城市现代化的先导力量,大数据、智能化和开放共享成为显著的特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南京加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助推创新发展;有利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同步”,促进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形成智能、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绿色发展;有利于深化信息共享、网络互通,保障开放发展;有利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共享发展。智慧南京建设是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的重要抓手。网络空间是一个社会信息汇聚交流的大平台,也是全面感知社情民意、辅助科学决策、走好群众路线的新渠道。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可以充分整合城市各种系统、资源和服务,建立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管理模式,及时有效发现和解决群众关注的城市管理、交通保障等问题,满足市民在移动办公、智能家居、安全保障、便民服务等方面需求,增强群众获得感,提高人民满意度。智慧南京建设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智慧产业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支撑。同时,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智慧化走向深入,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对于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具有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2   基础和现状

  “十二五”以来,南京把智慧城市作为城市转型提升的新支点和新动力,以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两卡两中心”等示范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了智慧城市实践与探索,积累了建设经验,奠定了发展基础。

  (一)信息基础设施不断优化。(1)宽带城市建设方面,千兆光网城乡全覆盖,宽带用户总数达到323万,平均速率超过32M,光缆纤芯里程达212万公里,宽带端口容量500万,出口链路达到1.2T,正式建成千兆光网城市。(2)无线城市建设方面,3G\4G基站总数达到3.4万个,移动电话用户1096万,移动互联网用户973万。WiFi接入点超过9.6万个,免费WiFi接入点达到5.5万个,基本覆盖了交通枢纽、医疗机构、旅游景区、体育文化场馆等主要公共区域。(3)政务网络建设方面,政务内网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标准,已完成116个市直部门和11个区的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一批重要应用和专网已完成迁移整合。政务外网目前已经基本覆盖市、区、街、社区四级,以及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号灯控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点近3000个,承载了全市各类政务应用、公共管理数据的传输服务,既是政务互联网,也是城市运行的物联网。

  (二)信息资源加速整合共享。(1)建立市政务数据中心。采用自建和服务外包方式建设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为全市74个市级部门近250个信息系统提供了云计算资源,全市各部门的现有和新增应用系统建设无需再建设独立的机房和数据中心。(2)实现资源共享和开放。整合、汇聚政务信息资源,建成统一的人口、法人、政务、城市资源四大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换平台。通过各类数据共享、交换和比对,5年来全市共节省低保费用支出、保障房建设支出和补征税款合计约40亿元。归集41万条企业信息、623万条自然人信息,基本形成了全市企业和个人的公共信用档案。(3)建立智慧南京中心。通过智慧南京中心全面感知城市运行状态,逐步实现城市日常运行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等全景指挥中心功能。智慧南京中心已实现28个部门及公共服务单位业务数据和应用系统的集中展现和应用,在亚青会和青奥会期间承担了主运行中心的功能。

  (三)信息惠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1)市民卡应用日益丰富。市民卡发卡量已突破900万张,60岁以上老人办卡率超过95%,应用已进入社保、医疗、旅游、交通、小额支付等30多个领域,可消费网点超过1000家。以市民卡为载体,落实了老人和残疾群体乘车优惠、郊区公交刷卡、换乘优惠、建筑业民工权益保障等重大惠民政策。市民卡基本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建设目标,成为政府加载公共管理服务、信息惠民的重要载体。(2)“十二五”中期,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构建了城市智能门户“智慧南京·我的南京”APP,深度融合政府管理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在个人社保、公积金、车辆、驾照、医疗、政务办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优质服务,通过强实名认证注册,实现“一站登录、私人定制”的精准化信息服务。“智慧南京·我的南京”APP实名制注册用户已超百万,逐渐成为智慧南京建设探索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尝试和战略突破。(3)升级公众信息门户。整合全市党政机关门户网站,对全市35个部门及公共企事业单位的2100余项服务事项进行重新梳理,统一建设和运维市级“中国南京”网站群。此外,智慧人社、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一批智慧应用也相继启动建设。

  (四)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不断增强。随着持续动态化的大数据收集和科学处理,行政职能部门已能在公共交通、政务、医疗卫生、社区管理等各领域中在节省行政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及时、高效的公共服务。(1)智能交通建设方面,整合公安“320”、交通指挥、环保限行、运输管理等需求,启动车辆智能卡工程。“十二五”期间,车辆智能卡发卡达到180万张,完成500多座双基自由流基站建设,初步建立全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积极推进全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暨公交信号优先应用项目,构建安全、智慧、高效、经济的智慧公共交通网络。(2)无线宽带政务专网建设方面,围绕城市管理需求建设的LTE1.4G频段的宽带集群政务专网,是全球首个城市级的基于LTE的宽带集群政务专网,是目前基于1.4G频段覆盖范围最广的无线通信专用网络。无线宽带政务专网的建设,为重大赛事、活动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通信保障。目前,已完成200个基站建设,基本覆盖江南六区全境、郊区的城镇区域,正在公安、城管等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开展深度应用。(3)智慧社区建设方面,按照“社区减负增效”、提升社区服务管理能力等要求,从社区人口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入手,推进社区网络平台整合,统一采集社区人口信息,开发并在全市所有街道和社区部署社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在社区居民办事、社区事务管理、社区便民服务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社区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五)智慧产业发展迅速。智慧南京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为相关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吸引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参与。“十二五”以来,IBM、微软、SAP、华为、中兴、神州数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积极加大在智慧南京建设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投入,三宝科技、云创存储、焦点科技、润和软件等一批本地科技创新企业也积极参与智慧南京建设,促进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研发、产业化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2)培育本地企业创新发展。我市擎天科技、江苏鸿信、国瑞信安等企业已逐步成长为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市里还专门组建南京市信息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城市通信专网建设与运维、智慧政务、智能交通、三维城市数字空间、运动与健康等领域开展重大项目策划咨询,拓宽投融资渠道,培育了一大批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典范和信息化行业排头兵。2009年市信息化投资控股公司成立以来,按照市场化方式先后投资组建了南京市市民卡公司等8家参控股公司,管理资产规模逾15亿元。

  (六)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南京努力优化适应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政务数据中心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智能交通项目建设的意见》、《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南京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等制度和政策,在信息产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智慧南京在推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建设模式:(1)突出机制完善。智慧南京建设,始终坚持统筹、共享、协同、服务四个基本原则,按照“十二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围绕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示范应用,建立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并积极引导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促进智慧南京健康可持续发展。(2)突出资源整合。加强全市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和共享,统筹建设了政务数据中心,逐步整合各部门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统一建设了政务网络,通过智慧南京中心,全面汇聚各部门、各行业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建立了统一的汇聚展示和应用平台。(3)突出集成应用。在全国领先建设无线宽带政务专网,突出跨部门、跨系统功能集成,提升了青奥会、城市管理等信息服务、指挥调度和安全保障能力。整合道路、车辆、停车场等数据资源,建立交通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践行信息惠民理念,推进公众信息门户建设,开发城市智能门户等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推出各项惠民应用。

  “十二五”以来,智慧南京建设以《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为引领,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化的融合,全力打造城市级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和智能化的公众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以“两卡两中心”(市民卡、车辆智能卡、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智慧南京运行展示中心)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应用项目。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南京已成为国内智慧城市领军城市之一。与此同时,致力于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政务数据中心云平台开展的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促进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效能,为“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和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层次奠定了基础。

  3   压力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南京发展基本面总体向好,面对的机遇挑战、动力压力交织并存,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动力大于压力,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智慧南京发展步入深水区以后,逐步向更高的智慧城市形态发展,要以统一的、新的、全方位手段,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南京城市转型发展的深度融合。必须要基于原有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成果,科学处理好已建系统、在建系统、将建系统之间的衔接配合统筹关系。如何利用和整合城市的各级各类信息资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的新的城市管理方式,尤其是逐步推动数据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大数据的应用与运营、数据的流通与增值等。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面临较大威胁。如何进一步完善智慧南京生态系统,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资本运作创新等方面将是“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压力和挑战。

  同时,智慧南京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效,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方面。大数据管理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的规章制度和大数据开放的规范要求。大数据开发应用不够,大数据产业链不完善,云计算平台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增强,城市管理和惠民服务应用还不充分。同时,大数据安全等压力也不断增大,研究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已刻不容缓。二是智慧南京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力和驱动发展作用方面。智慧南京汇聚整合的信息资源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智慧南京如何更好地促进智慧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集中资源加大全局性、示范性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需要创新政策支持和建设模式,带动和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智慧南京建设对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与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如何紧扣改革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实,推进和支撑整体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强化。面对新的形势,智慧南京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有机融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以需求应用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协同推进,注重资源整合,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示范城市,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京提供有力支撑。

  2   基本原则

  (一)坚持需求指引与供给创新有机结合。立足市民生活、企业生产和运营、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实际需求,鼓励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促进互联网与各行业跨界融合,促进智能应用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切实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捷、高效、创新的感受度,让智慧城市南京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二)坚持维护安全与促进发展有机结合。牢牢把握网络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辩证关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加强信息安全,坚持依法管理,提升技术能力,强化信息保护,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建设更加安全、更具竞争力的智慧城市。

  (三)坚持解决问题与实践先行有机结合。从南京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以事件为中心等要求,通过信息化应用,优化调整城市管理和服务流程,创新现有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生活的便捷性,走出具有南京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四)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创新政府建设管理和运行模式,注重统筹协作,创新政府建设管理和运行模式,聚焦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突出示范带动作用。以需求为导向,鼓励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智慧南京建设。

  3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以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为重点,以宽带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智慧高端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可控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为支撑的智慧南京发展新模式。智慧南京作为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抓手、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南京城市品质的新名片,在国内城市治理、引领发展多个领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国家大数据(南京)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一)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国际一流的信息网络建设完成,3G\4G\WiFi及宽带固网的城域高速网络全面覆盖,3G/4G用户普及率超过130户/百人,5G网络探索与试验逐步成熟,感知监控网络得到有效整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备,实现高速安全、多层次、立体化网络覆盖。全市城区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000M,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200M,全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镇、农村宽带平均接入速率分别达到100M和50M,互联网用户体验度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取得明显进展,物联传感设备广泛应用于交通、能源、给排水、环保等城市公共领域,实现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全面感知和统一管理。

  (二)智慧化的城市运行管理与服务国内一流。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城市管理、公共资源配置和宏观决策能力明显提升,城市治理方式向智慧治理转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范有序,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取得实效,公共信用体系服务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基本形成。统一调度的全市应急处置机制基本建立,实现城管、城建、食药监、安监、公安、应急等部门应急信息全面共享,城市突发事件响应速度与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服务普惠公众,智慧化医疗、教育、社保、社区等服务基本涵盖全体市民,实现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围绕重点示范应用项目的建设和深化,参与形成一批国际国内标准。

  (三)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等一批新技术形成突破并实际应用。智慧产业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到2020年,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幅超过全国水平2-3个百分点,涉软企业超过5000家,涉软从业人员达100万人,产业规模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初步建成国际软件名城和中国“互联网+”名城。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0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3500亿元。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全面普及,商业新模式、产业新形态不断涌现。智能工厂建设广泛推进,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消费意愿持续增强,信息消费能级稳步提升,信息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

  (四)网络安全自主可控。智慧城市关键安全设备自主可控程度达90%以上,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网络安全防护、安全监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能力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城市网络安全总体实现可信、可靠、可控,基本建成国家网络安全服务高地。
 
 第三章  总体思路和工作路径

  1   总体思路

  坚持贯彻新理念、推动新发展,既要巩固既有成果,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南京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要求,以更大的眼界和格局科学谋划、整体推进,以智慧城市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加速现代化进程。

  (一)聚焦整体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制度设计和结构设计,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加快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具体工作,把工作任务落实到阶段性目标和具体项目上。

  (二)聚焦便民惠民。深化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面向公众的城市级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便捷高效”的智慧政务建设、运营与服务模式,加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领域信息智慧技术运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三)聚焦应用创新。围绕产业转型提升和产业链延伸,加快培育引进龙头型、旗舰型、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智慧型企业及应用示范项目,以智慧城市建设拉动智慧产业发展。

  (四)聚焦资源整合。重点推动现有智慧城市设施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管理服务职能整合和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形成网络互联互通、运营协同一体、资源充分共享的良好格局,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2   工作路径

  结合南京城市发展战略和改革创新重点任务,针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发展趋势,找准切入点,创新引领、驱动发展、重点突破、统筹推进智慧南京建设。

  (一)紧扣改革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实。积极推进和支撑整体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实施“多证合一”,建立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同时加快“多规合一”空间信息平台建设,有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生活环境改善,提升网格化管理和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推进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项目,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二)突出对应用场景的设计。以方便、直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更多地与业务系统深度融合,优化信息系统建设,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以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的场景设计,实现车辆行驶轨迹实时感知和违章监管、交通事故准确发现和快速处置、车辆动态导航和停车诱导等等。打造智慧城市政产学研用联盟,通过数据开放、政府采购、设计竞赛等方式,激发创新应用,创造智慧城市技术和市场需求,扩大有效供给。

  (三)积极争创国家试点示范。积极争取国家大数据(南京)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大数据交易和应用、国际合作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工作。围绕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领域广泛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开展公共信用信息便民服务和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大数据示范应用。面向前沿技术,推进我市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实现创新引领发展。

\

  第四章  重点任务

  \
 \
\

 第五章  保障措施

  1   加强统筹推进

  统筹做好智慧南京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在规划总体框架下,统筹推进相关智慧南京应用项目建设,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理、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推进机制。依托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企业创新联盟,推广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搭建智慧城市产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平台。组建专家咨询团队,加强智慧南京建设的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

  2   完善政策体系

  加强智慧南京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运营模式、业务流程、标准规范的改革创新。强化法治化建设,规范数据资源协同共享流程,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流程优化方面实行法治先行。完善智慧南京建设方面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建设行为。加强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制定工作,推进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在南京的示范、验证及评价,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新型智慧城市标准。

  3   创新建设模式

  建立市、区两级智慧南京建设分级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和推广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智慧化试点示范项目的资金扶持,推进智慧城市重大项目发展。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与运营模式。积极推进PPP投资建设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与运营。

  4   加强人才保障

  建立健全智慧城市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创业南京”等人才政策,不断集聚“互联网+工业、农业、商业、金融、文化、政务、民生”等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引进智慧城市领域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支持一批能主导新型互联网业态、带动传统产业、重塑升级的高端人才和团队。

  5   建立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南京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推进智慧南京建设持续改善。强化智慧南京应用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评估考核,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预期效果。规范项目管理,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方案设计和科学论证,进一步加强项目立项审核管理,强化对项目进展的监督和资金的监管。

  6   引导社会参与

  强化互联网宣传意识,提升智慧南京居民参与度。以智慧城市的信息化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应用,引导市民参与智慧南京建设,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舆论引导,营造和培育浓厚的智慧南京建设氛围。
(文章来源:数邦克)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