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从这些NO.1,看英特尔如何加速5G时代的到来

2017-02-27 15:09:55  来源:e行网

摘要:我们正处于一个数据大爆炸的全新时代。到2020年,将有500亿台设备通过网络实现互联。
关键词: 英特尔 5G
  我们正处于一个数据大爆炸的全新时代。到2020年,将有500亿台设备通过网络实现互联。这些智能、互联的“物”和机器产生的海量数据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而在这一全新时代下,5G是连接万物的关键要素,将构造一个统一的接入平台,是开启产业增长良性循环的钥匙。

  英特尔是5G技术开发的先驱和领导者,并致力于将无线连接、计算和云,整合至一个无缝互联、智能计算的5G未来世界。英特尔将自身产品和架构融入到“云到物”大格局的每一个细分领域,能够提供从设备、网络到云的5G端到端解决方案,并与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5G应用领域的行业领先者、标准制定机构等众多合作伙伴一起加速推动5G网络的部署。

  当别人还在谈论5G愿景时,英特尔已经用实际产品和行动证明了其在现实世界中的5G领先优势:

  首款全球通用的5G调制解调器

  英特尔5G调制解调器于2017年1月发布,支持千兆级(超过5Gbps)网络吞吐量和超低延迟的超宽频操作,并搭载了一个能够同时支持6GHz以下频段和毫米波频段的基带芯片。英特尔?5G调制解调器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在于,其能同时支持高频和低频,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5G解决方案,预计将用于汽车、家庭宽带和移动设备等领域的早期5G部署。它是业界的一个里程碑,将帮助全球企业开发并推出早期5G解决方案;并加快5G赋能设备的开发,帮助各行各业的引领者利用这些早期部署实现创新,解锁包括无人驾驶、无人机、智能家居等更广泛的垂直市场的开发和商业化。

  首个面向无人驾驶的5G平台

  英特尔?GO?智能驾驶5G车载通信平台于2017年1月发布,是业内第一个面向无人驾驶的5G平台和完整的可扩展端到端系统。这个专门针对汽车行业设计的平台让汽车制造商能够开发并测试各种5G使用场景和应用,例如把汽车传感器数据上传到机器学习系统、实时下载高清地图、进行空中固件和软件升级以及在2020年5G全面推出之前的应用。它将加快发展由计算、连接、云和5G组成的英特尔汽车解决方案。

  首家推出移动试验平台

  在MWC2016上,英特尔推出了业内第一个同时支持6GHz以下频段和毫米波的移动试验平台,为行业提供灵活、高性能的开发平台,从而更快速地集成和测试5G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英特尔将在MWC2017上发布第三代5G移动试验平台,这也意味着英特尔在一年内推出了三代移动试验平台。

  首家部署28GHz毫米波RF解决方案

  英特尔是首个部署28GHz毫米波RF解决方案的公司,并于2016年2月在MWC上展出。目前英特尔正在开发第二代RFIC和天线阵列设计。英特尔已经为合作伙伴部署了稳定而成熟的28GHz毫米波RF架构。

  首家在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获得IMT-2020(5G)推进组证书的芯片企业

  在中国,英特尔积极参与支持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组织的5G技术研发试验。在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作为获得IMT-2020(5G)推进组证书的7家公司中唯一的一家芯片企业,英特尔出色地完成了5G无线和网络关键技术的相关测试,测试结果达到了预期。

  首次基于最新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的业务演示

  在2016年的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英特尔携手中国移动、爱立信完成了全球第一个基于最新蜂窝物联网技术的业务演示。本次演示标志着全球最新的蜂窝物联网技术从标准到产品实现了快速衔接,随着产品逐步走向成熟,蜂窝物联网技术将会在智能抄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市政物联、智慧楼宇、物流跟踪、广域物联、工业物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联网业务发展需求。NB-IOT会促进催熟物联网市场,为5G物联网大连接提前培育市场。

  英特尔是无线连接领域的领导厂商,拥有完整的调制解调器路线图,涵盖包括LTE、WiFi、WiGig等在内的各种技术和细分市场。正如考虑到无人驾驶将成为5G的一个重点垂直市场,英特尔为此发布了英特尔?GO?智能驾驶5G车载通信平台。随着行业用户开始生产由5G赋能的产品和设备,英特尔的路线图也将为其客户不断纳入所有5G无线技术。

  诚如英特尔客户端与物联网商业和系统架构事业部总裁任沐新博士所说:“从5G网络到‘物’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我们正站在下一轮技术革命的起点,迈向一个真正互联的世界。从模拟技术时代转型到数字技术时代以来,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变革。我深信不疑,英特尔将引领此次技术变革。”
(文章来源:e行网)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