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给“共享单车”算一笔账,未来18个月见生死

2017-03-20 09:34:49  来源:虎嗅网

摘要:马克思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完善在于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其实,远不如科学“高大上”的生意更加离不开数学。支个路边摊儿炸油条,算不清多少油、多少面、每根卖多少钱,几天就得赔死,离“真正完善”还有十万八千里。
关键词: 共享单车
\

  马克思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完善在于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其实,远不如科学“高大上”的生意更加离不开数学。支个路边摊儿炸油条,算不清多少油、多少面、每根卖多少钱,几天就得赔死,离“真正完善”还有十万八千里。

  时租自行车(即“伪共享单车”,摩拜ofo等创业公司和投资人更喜欢称之为“共享单车”)来得太快,不仅用户、政府管理部门,连运营者都措手不及。应当有什么配置、什么样的成本购置车辆?不装GPS就走出校园、走向全国和“成本3000块、设计寿命4年”都已被证明不切实际。而“单车日租金”、“损坏、丢失率”、“线下人力配置及成本“还在摸索当中。

  用凭空杜撰出来的数字支撑百亿估值,旋即投入“彩虹大战”。若是自家的钱,投资人、创业者会烧得如此义无反顾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特别是在发源地上海),部分重要数值有了大致的范围。如“上海中心城区投放45万辆达到饱和”;“摩拜单车运营4个月损毁率达10%”等等。

  针对前一阶段出现的问题,上海市拿出几项规范向社会征求意见,如“必须加装GPS”、“每万辆配50名线下管理员”、“完好率不低于95%”、“人身伤害赔偿不低于15万元”等等。

  时至今日,终于可以用数字对时租自行车进行大略地分析了。

  主要假设

  第一是单车价格

  各运营平台的配置已有趋同的迹象,单价约为1000元/辆。真正规模化之后,以“中国制造”的成本控制能力,单车成本有望降到600元左右。

  第二是单车月租金

  自行车租赁这门生意也讲“市口”,地铁站是绝佳的投放地点。早期投放少而且主攻一线城市核心区(例如上海中心城区已经被6家企业投放了45万辆),单车日租金或许比较好看。随着数量的增长和投放区域的“下沉”,单车日租金必将大幅下滑。另外“免费骑”已成两大营销法宝之一(另一个是“充返”),每月少不了要免个三、五天。这样算下来,每月被骑100次、收入100元是比较靠谱的假设。

  第三是线下运营成本

  包括投放、日常线下运营和维修三部分:

  1)投放

  假设每月向全国投放100万辆新车,恐怕要用1000位“临时工”。按每人每月3000元计算,投放工作的人力成本约为300万,加上每辆5元物流成本(粗估),每月投放成本约800万。

  2)日常线下管理

  日常管理包括:调度(让车辆出现在需求发生地)、纠正乱停放(这是政府最在意的,上海市拟要求每万辆配备不少于50人)、收回故障车辆(巡查、用户报修)。

  3)车辆维护

  骑行体验重要,人身安全更重要,况且政府已经要求“完好率不低于95%”,运营者必须对车辆逐一进行定期维护。即便自行车与原装奔驰品质相当,也得半年维护一次。每次维护工、物料费按20元计,全年维护费用为40元/年。

  第四是“总部成本”

  包括行政管理、研发、线上平台运维以及派往每个城市的数十位“非临时工”。据悉摩拜单车正式员工已经超过2000人。一线时租车平台“总部成本”2500万/月或3亿/年,是相对保守的假设。

  第五是车辆损毁丢失率

  上海中心城区的经验数据是2.5%/月(4个月损毁10%),郊县肯定会高一些,铺到全国众多二、三线城市情况更不乐观,损毁率暂时按3%/月。假如丢失率按2%/月,则“损毁丢失率”为5%/月。

  第六是营销推广

  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九成败于获客成本过高。高价买流量,然后利诱“路人”变“用户”,再靠持续补贴培养使用习惯。时租自行车项目的精妙之处在于不必买流量,成千上万辆单车就是“流量入口”。其它项目,让用户绑定手机、绑定微信、提交身份证、缴押金、充值……这一套下来通常要花费几百元,花几千元的也大有人在。时租车项目只需往街上丢车,不仅没有额外促销费用还收获99元到299元押金!获客之后,提高用户活跃度的营销措施就是免费骑和充返,都不涉及现金支出。

  可用车辆数

  假设某时租自行车平台现有100万在运车辆,未来12个月每月投放100万新车。

  第1个月,在运车辆丢失损毁了5万辆(假设损毁丢失率为5%),月末在运车辆为195万,可用车辆月均值为147.5万。依此类推,第12个月的可用车辆月均值为946万。

  随着在运车辆的增加,每月损毁丢失的车辆逐渐增加,显著抵消新车投放。

  照这个模型,在投放3600万辆之后的第36个月,可运营车辆月均值为1692万辆。2000万辆灰飞烟灭,与街头破烂车给人们的观感基本相符。

  上海市拟出台“3年强制报废”,由于每月车辆丢失损毁率为5%,20个月之后就没剩什么了,36个月报废是空谈。

  EBITDA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假设:单车月均收入为100元(每月被骑100次,每次1元);线下管理员数参照上海规定为每万辆50人(每百万5000人),全部聘用月薪3000元的临时工;每6个月维修一次,相当于每月0.17次,每次工时物料成本20元。

  根据上述假设,时租平台运营12个月的累计EBIDT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将达56.3亿。但计入1200万辆新车的采购投放成本,12个月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为负64.6亿元!

  按照这个模式运营的时租平台,一年要烧65亿。由于租金收入的增长,烧钱速度开始大幅降低,从第13个月到第18个月只需再烧5亿。

  以2017年1月1日为起点,假设后继巨额融资顺利到位,2018年6月将迎来最艰难的时刻(累计已烧70亿)。第19个月开始,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转正,但增长缓慢。从19到第36个月,累计赚回40亿元。

  三年总算下来,现金净流量为负30.7亿。但烧出一个运营着1700万辆车、月现金净流入3.6亿(第37个月)的时租平台。如果可以躺着数钱(传说中的“睡后赚钱”),估值300亿不成问题。但时租平台显然不是,还要不停地投放、线下管理、应对竞争对手及各种潜在风险。

  敏感性分析

  上述计算中,所有参数都按“利好”原则选取,结果未免过于理想。敏感性分析表明,时租单车模式相当脆弱。

  与时租平台业绩相关的敏感因素分为两类:

  第一类“半努力半听天由命”,是企业的努力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损毁丢失率”、“单车月租金”。

  据统计,损毁丢失率为4%、单车月租金120元的情况下,运营12个月累计净现金流为负48亿;损毁丢失率为8%、单车月租金70元的情况下,运营12个月累计净现金流为负89.4亿。

  测算还发现“单次维修费用”及“总部成本”对大局影响较小。#因此,对员工没必要太扣#

  第二类由企业自主选择,主要是单车采购成本和月投放数量(将损毁丢失率、单车月租金分别固定在5%、100元/月)。

  据统计,单车采购成本600元/辆、每月投放60万辆的情况下,运营12个月累计净现金流仅为负8.52亿;而在采购成本为1000元/辆、每月投入140万辆的情况下,运营12个月累计净现金流为负92亿。

  为争夺市场份额,时租平台不会情愿缩减每月投放数量,只降低单车采购成本是“王道”。

  谁能将加装GPS、使用寿命达到1年以上的车辆采购成本控制在600元/辆左右,谁将获得主动权。因为采购成本600元/辆、每月投放140万辆的情况下,全年现金流净额也才24.77亿。#ofo最近一轮融资足以撑到年底#

  但以ofo现在的供应链能力,成本600元的单车能够只维修2次就撑一年,还要保证95%以上的完好率,是不小的挑战。如果单车损毁率比“友商”高几个百分点,ofo的优势将丧失殆尽。

  关于押金和保险

  先说押金

  沉淀押金注定成不了气候,几十亿资金明晃晃摆在那里,智商再低的媒体人也能看到,不拿押金说事儿还能说什么?在舆论压力下,时租平台押金必将受到政府严格监管。民企想在众目睽睽下用押金玩“钱生钱”,哼哼!

  其实,时租平台目前收取的押金本身就不合理。租赁汽车、入住酒店时要交押金或在信用卡内冻结一定额度,还车、退房时当然要退还或解冻。扫码获取开锁密码后,租赁开始,平台才有权利扣押金。当用户终止行程并锁车后,押金应当退回。

  每天骑你家车1小时,我的钱就只能押1小时,凭什么押24小时?长年累月地押根本是耍流氓!

  前期数据显示每投放一辆自行车大约可吸引5名注册用户,每位用户都缴纳了押金,一车多押也是耍流氓!#此处一定要严重加粗#

  沉淀巨额押金已无利可图,而且收取行业本身经不起推敲,免收押金将成为趋势,先行一步的平台将获得极大竞争优势。

  3月16日,ofo宣布上海地区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的用户,无需缴纳押金便可使用自行车。另外,骑呗在杭州早已实施有条件免押金,只是门槛有些高——芝麻信用分750分以上。蚂蚁金服、IDG等投资的“永安行”租车则从一开始就实行免押金,目前服务已扩展到80个城市。摩拜“299元押金”还能收几天?

  再说保险

  不少用户首次用车时被要求输入身份证号,理由是“办理保险”。真的办了还是只想套取用户资料?再说险种、条款一概没有告知,上的是哪门子险?!

  不过,随着行业监管的完善,责任险(liability insurance)必然成为时租平台的标配。需要强调的是:保险公司不是慈善组织,不仅不会为时租平台减轻负担,还要拿走利润。

  “大航海时代”,船东无法独自承受远航船只损毁风险才有了保险。假如受理了1000条船的投保,根据经验有50条船回不来,保险公司可能会收100条船的价钱做保费。小船东只须交给保险公司相当于船价十分之一的金钱,如果船回不来就可获得赔偿、免于破产。但对拥有1000条船的“船王”,买保险就得不偿失了。因为按概率将损失50条船,保费却相当于100条船。

  同理,运营着几百万、上千万辆自行车的时租平台购买责任险只会加重负担。

  不过,由于保险公司能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特别是更具公信力的理赔,政府和公众都会要求时租平台购买责任险。

  假如每辆自行车每月被骑100次,出险概率是100万分之一,则每辆车某月的出险概率就是万分之一。假如每起责任事故要赔10万元(上海要求人身伤害赔偿不低于15万元),那么每辆车每月要分担10元钱。保险公司每月按投放数量收取的保费不会低于10元/辆。

  3月19日,也即昨天,有一条新闻说是一位冯先生租用ofo共享单车,在下坡骑行时,由于自行车刹车失灵致其面部着地摔下,牙齿当场折断5颗、缺损1颗,唇部、面部均受伤严重,经诊断为上下唇内外及面部挫裂伤,鼻梁骨折。冯先生遂将ofo单车所属公司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索赔医疗费等2万元。索赔实在太少了。

  未来18个月生死攸关

  对这些“共享单车”(也即本文所说的“分时租赁自行车”)来说,未来18个月的每一天都生死攸关,时租平台能否逃出生天取决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创业者守住两条底线:损毁丢失率5%、单车月租金收入100元。目前几大平台肯定做不到:用户经常换好几辆车才找到一辆能骑的,“两会免费骑”、“周末免费骑”、“无缘无故免费骑”接踵而来。守不住这两条,平台经营情况将迅速恶化。

  其次是投资人“再接再厉”。根据测算,摩拜、ofo现有资金不足应对未来18个月的苦战,缺口在30亿到50亿左右。尽管潜在风险大、盈利前景不明朗,但资本没有更好的标的,还是有可能选择时租平台,前提是“两条底线”没有失守,只知道往大街上丢车已无法说服投资者。

  分时租赁自行车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但在商业上能否自给自足还是未知数。公交地铁也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却需要政府巨额补贴。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政府在公共交通上补贴了250亿。

  自行车租赁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政府有必要在这个领域加大投入。北京市一年补贴公交250亿,为什么不能在公租自行车上花25亿?

  成本1000元,政府投放100万辆需要10亿,公开招标,谁要的补贴少就让谁运营……可以大幅减少盲目投放、无序竞争产生的混乱及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文章来源:虎嗅网)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