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软、硬兼施 五大科技巨头都在试图构筑自己的封闭花园

2017-09-26 10:13:14  来源:凤凰网科技

摘要:上周,谷歌宣布收购HTC部分智能手机业务。此举不但重塑了搜索巨人的硬件野心,也代表了科技界大震荡的新趋势,一场争夺用户的大戏正在上演。
关键词: 科技巨头 软硬件
\
谷歌牵手HTC

  上周,谷歌宣布收购HTC部分智能手机业务。此举不但重塑了搜索巨人的硬件野心,也代表了科技界大震荡的新趋势,一场争夺用户的大戏正在上演。
 
  简单来说,要想站上科技界巅峰,一家公司必须控制用户与科技互动的每个环节,这就意味着类似苹果的超级生态才是出路,巨头们必须尽可能多的采集用户数据并将其控制在自己的封闭花园中。
 
  想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像苹果一样创造一个新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且简洁的使用体验,并加大自身品牌的建设力度。这样一来,系统就会成为套索,它会限制用户选择,将其他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在成为世界最值钱公司的道路上,苹果就将以上技巧运用的炉火纯青,它们的整合能力已经登峰造极。苹果的产品能方便的完成互联,同时所有设备仅需一个账号。在家里,Apple TV、iPad、iPhone和Mac产品可以无缝连接,现在这一列表中又多了Apple Watch和AirPods。
 
  今年年底,苹果的生态中会增加一个新的关键节点——HomePod,除了内置Siri,这款智能音箱还与Apple Music服务紧密相联。虽然有传闻称苹果会将其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但在年底发售时,它肯定依然是苹果自家的秘密花园。
 
  当然,这里有一点需要点名,那就是虽然走了软硬件大一统之路,但苹果并不靠用户数据赚钱,它们比其他巨头厚道多了。
 
  与其相比,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却把数据当作金饭碗,未来针对用户的精准广告和营销会让你更加心甘情愿的买买买。
 
  谷歌在数据变现上已经是老手了,眼下它们正在硬件行业摸爬滚打。近些年来,谷歌也是频频出手,它们不但收购了智能家居厂商Nest,还推出了电视盒子Chromecast、智能手机Nexus、笔记本Chromebook和智能音箱Google Home,别忘了谷歌还有一款宣告失败的谷歌眼镜。不过,搜索巨头显然并不满意,18个月前它们挖来瑞克·奥斯特罗负责自家硬件部门。
 
  正是在奥斯特洛主导下,才有了进军高端市场的Pixel手机,才有了谷歌与HTC的交易。
 
  “我们团队的目标是提供最棒的谷歌体验,横跨整个硬件、软件和服务领域。今年我们的产品线已相当强大,但未来5年、10年、20年里我们会更加专注。”奥斯特罗在收购HTC部分手机业务时写道。“打造人们每天都能相伴左右的完美产品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我们是在为未来做投资。”
 
  这段话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但谷歌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在欧洲市场,谷歌早已成了众矢之的,它们被控利用搜索引擎垄断来打击竞争对手,控制力强大的安卓系统也是欧盟反垄断机构的眼中钉。
 
  下月4日,谷歌还会有一大批硬件降临,虽然第三方开发者会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默认的语音助手和搜索等功能依然会成为谷歌的用户数据搜集器,而这些数据可是真金白银。
 
  与谷歌一样,亚马逊也正在经历一场大范围的软硬件整合。它们先是推出Kindle阅读器,随后是电视棒和平板,现在则轮到了Echo智能音箱,而这些硬件未来都会有一个大脑——Alexa智能助手。除了要占领自家硬件产品,Alexa还在“侵袭”第三方厂商的领地。
 
  借助这些产品,亚马逊能虹吸大量用户数据和日常喜好信息,如果能善用这些数据,亚马逊旗下的全食超市将无往不利。
 
  下面我们来说说Facebook,它们看起来是最没有硬件公司模样的科技巨头。不过,Facebook旗下也有Oculus这样的硬件公司。一年前,它们还专门建设了一个2.2万平方英尺的大型硬件实验室。今年年初,这家公司开始有所动作了,它们推出Surround 360相机。同时Facebook的智能音箱也在研发中,传闻称它们还在搞模块化智能机。
 
  与以上三巨头相比,微软的硬件野心正在走向平淡,前几年智能手机上的失败让老牌巨头元气大伤。不过,它们在Surface和Xbox上却做得风生水起,而且微软依然是许多反垄断案的攻击目标,毕竟Windows系统余威仍在。
 
  同时,微软正在用自家软件向其他平台渗透,该公司的云服务也与谷歌和亚马逊上演着激烈的三国杀。
 
  虽然四巨头步伐不一,但整体趋势已经相当明了。用户未来会面临艰难的选择,他们不得不选择站队,因为要搞清楚哪些硬件和服务能够搭配使用实在是太麻烦了。不过,这也证明各大巨头的小算盘成功了,用户都被各自封死在了相关的生态系统中。
 
  未来,一旦你选择了某项硬件和服务,就会不可避免的被它们吸住,想再切换到另一个生态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所谓的“开放”概念会变得名存实亡。
 
  不过,如果巨头们太得寸进尺,恐怕会成为欧盟的反垄断新目标。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虽然硬件产品吸引力十足,但一旦进了某家的门,想再抽身而出成本就高的多了。(编译/吕佳辉)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