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一袭黑色警服,双手交叉于腹前,目不斜视,一副老干部做派,身后可以看到虚化处理了的绿色360字样。
当然,周鸿祎还是奇虎360的创始人兼CEO,不是真警察。他在一部电视剧中客串了公安部的一名高级警官,是公安系统最高级别的安全专家,该电视剧尚未播出。
“前一段时间,我发了这张照片,有人攻击我说,‘周鸿祎终于变成朝廷鹰爪了’。上次的照片声明一下,不是我当警察,是客串。”周鸿祎调侃道,道具准备了半天,就客串了5分钟,所谓最高级别的安全专家,看看警衔好像也就是副科级。
虽然周鸿祎不是真警察,但是身份确实变了,以前他是美国上市公司CEO,待360借壳上市彻底完成之后,他将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掌门人,360的“身份问题”也将得以解决。
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周鸿祎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推出了一本自传。
在书中,他用第一人称,从自己的小学时光一直讲到了360私有化回A,他将自己定义为颠覆者。这一点,应该没有几个人会质疑,在中国互联网圈他曾以好战为名,与BAT一一过招,留下了“红衣大炮”之名,也为360打出了一片天地。近两年,周鸿祎不常“开炮”,最近由于回A上市,公开演讲也谨慎起来,不怎么讲段子了。
在书中,周鸿祎反思,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不会像以往一般在公关方面“肆意妄为”了,希望给360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毕竟,他在准备再一次上市。
11月3日凌晨,江南嘉捷(601313.SH)发出了一系列重组公告,交易方是已在纽交所完成私有化的360。依据公告,在本次交易中,360公司100%股权将作价504.16亿元置入上市公司,交易完成后,周鸿祎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换句话说,360将通过借壳江南嘉捷进行资产重组上市。这应该是中概股回A浪潮中,迄今体量最大的一家互联网公司。
2015年6月17日,周鸿祎发出了360将进行私有化的内部信,当年12月与投资者联盟达成私有化协议。第二年7月,360完成私有化。依据此前惯例,借壳上市的审批时间为3~6个月,这意味360身份转换前后耗时约三年。
360回归A股,周鸿祎不全是冲着高估值,他更看重的是“本土公司”这一身份。
在周鸿祎看来,目前处于一个“大安全时代”,网络安全已经不仅仅是网络本身的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安全和人身安全等更广泛意义上的安全。周鸿祎的胃口也更大,希望360通过研发、产品进入各个安全领域,从一家网络安全公司变成中国最大的安全公司。
回归让360尝到了甜头。用周鸿祎的话说,360已经变成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一个很重要的成员,360和军队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有非常多的深入合作,公司目前已经拿到了一些相关牌照,被视为网络安全的国家队。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很多企业与360沟通,如何在智能汽车内部提供安全防火墙与智能防御,保证智能汽车或者无人驾驶汽车不被攻击和劫持。
2015年,360就成立了企业安全公司,主打To B业务,面向企业和政府,未来将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工具类产品的占有时间缩短,如何吸引并留住C端用户成为360的一个挑战。从手机到直播,周鸿祎一直在寻找移动时代的船票。从这个角度看,周鸿祎需要一次自我颠覆,给360当下及未来拓展出新的疆土。
周鸿祎认为,未来真正有价值的是基于内容的战略,无线端内容产品战略将是未来几年的一个重点。
11月14日,360发布了一款超短视频产品“快视频”,定位为“一分钟超短视频”。当天,周鸿祎的演讲也只有一分钟。他说,经济发达,大家每一天都很忙,没有时间去看很多东西,自己至今都还没有看过《甄嬛传》。1分钟可以看很多精华的东西,直接看到高潮,不用等待。
相对于工具,内容产品更具粘性,如果能持续做大用户规模,可以形成新的闭环和变现方式。不可忽略的是,技术的更迭往往会带来新的、革命性的变化。
“人工智能技术无疑就是下一轮技术革命的焦点,假如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在这方面有了突破,那么新的商业模式也将涌现出来,带来一个甚至多个万亿级市场。”周鸿祎在自传中预测。
最近,周鸿祎具体描述过360人工智能的布局。
第一,人工智能与核心的安全结合,在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发现未知攻击,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将人工智能与商业化结合,通过对用户画像的大数据分析,提高广告点击效果。第三,人工智能与搜索相结合,在短视频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现用户的兴趣,推荐用户喜欢的视频内容。
此外是智能硬件,360做了几款产品尝试,围绕儿童智能手表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摄像头等智能家居,据说很快会推出智能门锁;还有消费级的车联网,比如智能后视镜。这些都是基于泛安全的布局,周鸿祎称360不做“杂货店式的智能硬件”。
周鸿祎在自传中憧憬:“对于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也坚信,当更多的智能网络运行在软件之上,安全的需求将变得越发强烈。”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kong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