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跌下神坛的腾讯亟需破茧重生

2018-10-16 10:15:47  来源:时代周报

摘要:对于腾讯来说,拥有何种组织架构是一个问题,如何把四分五裂的业务、组织在数据打通等层面融合起来,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 腾讯
\
  只有面临巨大的冲击,才能引发深刻的反思。
 
  9月29日,腾讯宣布调整内部架构,其中包括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等重磅举措,时隔6年,腾讯又一次大规模的内部构架调整,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6年前,3Q大战(腾讯与360)让腾讯深受触动做了一次大调整,从封闭走向开放,腾讯的股价也在这期间实现高达15倍的上涨。
 
  这一次腾讯的组织架构大重组,同样是在巨大外界冲击下的被动之举—在过去的8个月间,腾讯的股价,从2月2日475.72港元的高点,一度跌至上周的265港元的低点,市值蒸发超1.8万亿港元,一举从亚洲“市值之王”的宝座上跌落。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上,去年底,腾讯市值还跻身全球前五大市值公司,而今天已经身处前十大之外。
 
  客观而言,腾讯的市值大跳水,其第一大股东南非Naspers公司的百亿美元大减持,不是主因。更为关键的是全球“科网公司”的市值重估浪潮,但是,回到腾讯自身内因层面的反思,其跌幅之所以远超同期的阿里巴巴和百度,根本原因还在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广告这两大业务已经触及天花板—而如何破解这一天花板,根本上还是要从组织架构变革入手。
 
  应该说,此次腾讯的组织架构变革,是企业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标志,当下组织变革的流行,则是互联网行业的时代特性决定的。尤其对于腾讯而言,伴随着外界对其流量驱动、投行模式损害本体创新能力的质疑,其组织架构的变革也普遍被认为过于滞后。腾讯推崇赛马式的内部竞争,而如今,围绕这一思维形成的部门墙、数据墙,这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构成的系统运筹能力,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矛盾。
 
  某种程度上,当前国内大象级互联网企业的组织变革,都是面向“ABC时代”,就其中的共性而言,完全是可以互为参照的。
 
  仅有好的产品、应用乃至用户思维已经不够,如何服务于数据生态赋能B端这个使命,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变革,而不是一味满足于依赖用户规模实现B端变现,才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由此我们看到,腾讯发力组织变革的首要劣势,在于它从来就是以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矩阵和组织取向取胜,而没有To B业务的基因。尽管互联网的服务能力持续向传统行业渗透,腾讯也并非不想链接商业,但由于内部竞争带来部门割裂、流量优势导致严重的投行化,加之过往强势的行业地位和“躺着赚钱”的业绩高增长助长了“求稳”的思想,不仅赋能B端无从谈起,就连一些立意很好的项目,最终也被阉割,反而给了对手崛起的机会。
 
  如果说对于ABC时代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架构,阿里身上展现了一定的超前价值,那么,腾讯的启示则在于,对于互联网大公司,合适的组织架构应该部分类似于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管理学认为,公司在高速发展阶段,所有的问题都会被业绩增长所掩盖,那么,作为沉迷于短期业绩的苦果,公司业绩一旦增长放缓,组织管理战略上的问题便会大面积暴露。从腾讯游戏、社交等应用目前遇到的多重挑战和投行化的生态局限来看,腾讯当前调整组织架构,明显已经是被动为之。
 
  对于腾讯来说,拥有何种组织架构是一个问题,如何把四分五裂的业务、组织在数据打通等层面融合起来,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本质上,当下互联网大公司的组织架构,仍然存在一个如何激发组织创新力的命题,因此,这个时代不管有多少掉队者,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忽视了创新本身。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kong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