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浪潮下 产业互联网巨头呼之欲出
To B浪潮下 产业互联网巨头呼之欲出
2018-11-15 13:44:03 来源:新浪科技抢沙发
2018-11-15 13:44:03 来源:新浪科技
摘要:消费互联网天花板到了以后,各个产业都要借助于AI技术、IoT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这将诞生大量的“送水人”机会,产业互联网巨头呼之欲出。
关键词:
消费互联网
最近,Paypal联合创始人、Facebook早期投资人、Airbnb等诸多公司的投资人以及畅销书《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给硅谷的现状定了个调。彼得·蒂尔表示,硅谷已经“日薄西山”,不再有创意。他认为在过去25年,消费互联网一直是科技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消费互联网可能不会像从前那样有那么大的突破。
无独有偶,在刚刚举办的2018年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则同步了腾讯全面发力产业互联网,深耕消费互联网的“两张网”战略。接下来腾讯将以云、AI、安全、LBS等为底层基础设施,深耕垂直行业,扮演好“数字化助手”的角色。这是腾讯第一次将产业互联网上升到与消费互联网并列的地位。这些现象都表明,消费互联网的天花板真的到来了。
消费互联网面临三大挑战
所谓消费互联网,是指面向大众用户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最典型的有门户、社交、搜索、电商。当前,消费互联网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下:
一是,人口红利不再。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公司获得用户越来越难。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相比去年底7.72亿只增加了3000万,网民在人群中的普及率已达到57.7%。
二是,商业创新变难。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崛起的应用都不是纯线上应用,而是利用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升级,比如网约车、外卖O2O、生鲜电商等等,产业链很长,前期资金投入很大,围绕消费互联网本身的创新越来越少。
三是,增长空间受限。在互联网黄金时期,互联网公司都保持50%甚至更高的增速。而从最近一年的财报来看,五大硅谷巨头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与谷歌)以及BAT三大中国巨头,增速都普遍不如过往。
产业互联网将至,垂直行业开放平台应运而生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深挖,最核心的就是AI技术,然而很多传统企业无力自主研发AI技术,这对第三方AI技术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因此不少科技巨头及AI公司都纷纷开放AI技术及解决方案。
百度很早就将百度大脑开放提供深度学习基础算力,与此同时基于百度大脑搭建了面向智能汽车交通行业的Apollo,面向IoT设备的DuerOS语音交互系统。阿里则基于阿里云构建了多个ET大脑,如城市大脑、工业大脑、农业大脑等,推动AI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腾讯将AI技术作为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能力。
商汤科技等AI公司也将To B业务作为重头。商汤将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视频分析、图像及视频编辑等各类智能视觉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金融、汽车、智慧零售、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机器人等诸多行业。
如何抢食新蛋糕?
当提到产业互联网,大家会不自觉地聚焦在这些植根于互联网的科技公司,却忽略了另外一股产业互联网的潜在势力。
美国《财富》指出,当这些技术浪潮袭来时,有两类公司的价值和收入增长得最快:一类是生产底层系统和半导体硬件的公司,另一类是生产终端软件或应用的公司。人工智能浪潮下,除了互联网时代的巨头和AI初创企业,还有一批“黑马”正在异军突起——非传统科技领域的企业。他们坐拥海量数据,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释放他们的数据潜能。
垂直行业巨头的AI开放平台,相对于BAT等巨头平台以及AI解决方案公司而言,有独特的价值。一方面,垂直行业巨头更加理解行业,知道上下游玩家需要什么,在做自己业务的时候,已经将AI应用技术做得更细,给行业上下游伙伴提供更全面的AI能力。另一方面,垂直行业巨头更加专注,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深耕细作一个行业,可以真正做到产业纵深,将服务做好,而不是只解决单个问题。比如好未来“开放平台”的首个战略项目未来魔法校(Magic School),就是通过将直播云与双师模式相结合,为教育机构打造包括硬件、软件、教材、课程、培训营等完整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随着AI技术落地进程加快,还将涌现越来越多的垂直行业开放平台。
总之,消费互联网天花板到了以后,各个产业都要借助于AI技术、IoT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这将诞生大量的“送水人”机会,产业互联网巨头呼之欲出。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kong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