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阿里张勇如何创造未来?赋能别人最好方式先点燃自己

2019-01-24 09:35:00  来源:第一财经

摘要:马云“天马行空”,逍遥子“脚踏实地”。此前外界曾这样评价二者风格上的区别。这是否意味着,在有着财务背景的张勇带领下,阿里将进入精深细作的时代?
关键词: 张勇 阿里 数字化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首席财务官)当CEO(首席执行官)。”2007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在担任《赢在中国》评委时这样说。12年过去后,张勇不仅坐稳了阿里巴巴集团CEO,更将在8个月后接棒马云担任董事局主席一职。
 
  对于接棒这家年营收突破2500亿元人民币、市值接近4000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的那个瞬间,一向逻辑缜密的“逍遥子”张勇记忆是模糊的。“具体场景我也记不得很清楚。他(马云)每次从外面跑一圈回来以后,两个人约时间聊两三个小时,(是在)某一次当中(提出)。”
 
  事实上,自从三年前从马云手中接过CEO以后,马云刻意减少出现在阿里巴巴的时间。马云对未来的前瞻性和穿透力,是阿里过去十几年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即将继任的“掌舵者”张勇将把阿里巴巴这艘巨轮带向何方?一举一动都引发外界强烈关注。
 
  “中国的数字经济盛宴才刚刚开始。”身着灰色纽扣式毛衣、黑色牛仔裤的张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使命跟着企业一辈子,但是不同时间段有新的诠释,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本质,就是把过去19年做的内容呈现出来。他同时表示,要赋能别人最好的方式是先点燃自己,自己先去试错,承担相应的后果,把沉淀下来好的能力系统性地开放给别人。
 
  组织架构调整背后:为未来做准备创造更多的创造者
 
  阿里巴巴有一个不变的使命,叫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张勇的时代要加上一个时间状语——“在数字经济时代”。
 
  2019年刚开始,阿里巴巴宣布在新零售战略基础上推出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帮助全球零售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此前的一个多月,张勇正式宣布阿里巴巴最新的组织升级调整。对于组织的调整,张勇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永远不会所有团队都动,但如果站在三年、五年的视角,就会发现轮流调整之后,其实所有团队都动过了。“一定是今年到这个阶段,解决什么问题,为未来做什么。”
 
  近几年,阿里巴巴习惯在双11这一重要节点过后不久开始架构调整,为第二年甚至更长时间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组织准备。”张勇认为,组织调好后,开始做规划,看人,具体谁做合适,生产关系要及时调整。“这次调整也是在前几年基础上,面向未来去打基础。”
 
  以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为例,变动的逻辑在于,阿里需要把中台技术能力,跟云作为面向未来的社会商业基础设施能够更好结合。
 
  大多数企业都有几十套IT系统,很多数据没有办法联通,更不用谈基于数据做智能化。“阿里巴巴也在内部推统一技术,各个公司里都有很多系统和技术,统一技术最好的办法和手段是什么?就是云化。”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云天然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内部所有技术的统一问题、数据统一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做智能的建设问题,这是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有组织的变化,无非就是纵和横、分和合两个序列关系,组织设计和变换,就是纵横怎么划,怎么分怎么合。你要跑得快,就要分,你要沉淀经验、沉淀知识积累,你就合,你就变成横向。你要跑得快,你就纵向。”张勇透露,无论是这次天猫的一变三(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还是诸如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新的业务直接变成向张勇汇报,都是因为能让未来的业务更快地跑起来。
 
  事实上,阿里每年进行组织调整能够让新一代的领军人物更好地冒出来,而不是一层一层被压在下面。“也就是我们说的把第三排的人往第二排提,把师级单位变成军级单位。”
 
  在阿里巴巴内网上,员工给逍遥子有很多标签,张勇最珍视的,是“创造者”。过去十年,他亲手打造了天猫并开创了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他曾主导整个阿里巴巴“allin无线”以及近几年的新零售。现在,他以强烈的创业者风格影响阿里未来的整体战略和走向。
 
  对于已经拥有超过8万员工的阿里巴巴来说,“大象如何跳舞”?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精神?
 
  张勇对中高层的领导者说,“创造力要从自己做起,不要光要求你的团队创造。”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看看每年有什么新业务、什么新想法是因他而起。“我要求创造出这个东西,或者说我组了一个局来创造这个东西。只有这样,工作才有乐趣,不然无论CEO也好还是主席也好,只是一个行政管理者。”
 
  为了能够引入更多“创造者”加入,阿里每年都会引入具备多样性特质的人才,他们大多拥有非常好的行业经验,以及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你已经有的东西是你的本能,你需要增加不同维度的知识和经验,这样跟你的本能自然融会贯通,而不是刻意守着老子当年怎么干,我有什么经验,如果这样,反而是有问题的。”
 
  阿里每年找一些这样新的同事,通过三年、五年,能够成为阿里未来业务的核心,这是张勇持续推进的工作。
 
  截至2018年9月,淘宝天猫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6亿,连续五个季度维持超过2000万用户的增长量。
 
  庞大的体量离不开阿里文化的支撑,阿里最核心的文化是客户第一、拥抱变化,员工要主动拥抱变化,敬畏客户。
 
  张勇认为,“客户第一”最难的一点,就是在消费者用户和企业客户之间怎么平衡。“你在不同的客户之间,他们是商业合作伙伴,也是产业链,有各自的关系,他们之间也有商业利益,你怎么平衡,做出取舍。”
 
  取舍,也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之间。“有人问我,逍遥子你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衡打几分,能平衡吗?我回答我的分数是3.5分,肯定不能平衡,我认为还没到不及格,但已经很糟糕了。”张勇认为,工作生活不可能平衡,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在哪个方面有双倍的付出,就在哪个方面有双倍的收获。
 
  “天马行空,脚踏实地”缺一不可
 
  马云“天马行空”,逍遥子“脚踏实地”。此前外界曾这样评价二者风格上的区别。这是否意味着,在有着财务背景的张勇带领下,阿里将进入精深细作的时代?
 
  张勇并不同意这一说法——精耕细作也许能使公司效率获得显着提升,但没有办法发生化学变化。“天马行空,脚踏实地”这八个字缺哪个都不行,“要想未来,想一些不确定的事情,对于大的走势要有宏观判断。”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已经连续五个季度的营收增速在互联网第一阵营当中都处于领跑位置,但整个资本市场却并不如意。
 
  “市场总有潮起潮落,不光对中国公司,包括海外公司。道理相通,还是要为未来做好准备,不能只就现在做应激反应,还要为未来的发展,做必要的准备。上市路演的时候,我就说阿里不会按照股价来经营公司,核心是把公司业绩做上去。”张勇告诉记者,中国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数字经济市场,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阿里巴巴的优势和机会是无与伦比的。
 
  不过,阿里巴巴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在电商赛道,有京东、拼多多,以及越来越多的垂直细分电商加入;在新零售探索方面,腾讯也在不断加码;在本地生活服务赛道,口碑、饿了么也要正视美团的挑战。
 
  以美团为例,美团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0.76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97.2%,环比2018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长26.6%。目前美团的收入主要来自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新业务及其他三个部分,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8.6%、23.3%、18.1%。
 
  或许是感受到了行业的变化,阿里将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整合并入一家新公司,两者将继续独立运营,新控股公司CEO由张勇兼任。
 
  “永远会有新的力量出现,因为大家都希望在数字和商业中间找到机会。而且商业业态和机会无处不在,永远会有新创业者、新模式,在某个领域打开赛道。”张勇认为,对于阿里而言,首先要善于学习,商业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可以学习伙伴、竞争对手;第二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创新,不是来自学习和模仿对手,更来自于自身去创造新事物、新赛道;第三,要把所有的创新和学习,最后融化成阿里平台的成长和平台的厚度。
 
  与爬山类似,公司在某个领域快速突进的阶段,就像登山爬1000米的时候很快,1000米~2000米开始慢了下来,到3000米之后就很累了。“对于阿里来说,建立平台型公司的核心,不是人家造个山头,我们也造个山头,而是把这个山头能够跟我的大平台连接起来,让它有后劲,能够比较轻松地到1万米,甚至更高。”张勇解释,这个关系如同公司三年前提出前台的创新和中台的沉淀。
 
  过去几年,阿里在技术中台、前台的建设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三四年以前,公司提出了中台战略,进行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计算平台的建设,资源调度平台的建设,把一些应用级别的多业务种类都要用到的技术进行了抽象和平台建设。以翻译为例,由于需要服务海外消费者,多个业务条线都要用到机器翻译,此前阿里每个业务板块都要成立一个翻译的小团队,现在阿里集团建立了达摩院,有专门的自然语言处理团队进行平台建设,服务于各个业务板块。
 
  “对于阿里,生态意味着高度。”张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里任何一条战线,任何一个纵队,任何一个兵团,在市场上都能找到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关键是,我们是一家人,所有人加起来能创造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如何建立一个体系的优势。”
 
  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
 
  为了建立体系优势,阿里在新零售战略基础上推出商业操作系统,即以天猫为新零售基座,以阿里云、菜鸟、支付宝、阿里妈妈、高德地图、钉钉、蜂鸟配送等多个业务单元为基础设施,赋能企业数字化升级。
 
  天猫总裁靖捷表示,天猫本身是一个服务品牌的平台,在这一轮新零售的变革中,通过数字化转型这样的赋能,能够创造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概念,而是能够让品牌公司重构经营的方式。
 
  阿里已经扮演了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的角色。“客户只要接入我们的商业操作系统,就能够找到市场、找到消费者,实现整个的数字化运营,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数字化运营消费者,也能数字化运营供给和生产,这是我们的理想。”张勇明确提出,将帮助企业完成“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技术”等11大商业要素的在线化和数字化。
 
  “实现生产链路各环节的数字化也是市场、客户的需要。阿里不做这个事情,客户也需要往这个趋势走。我们能够服务,让他们更高效地走向这一步。”张勇以手机操作系统来举例,它提供一个能力和标准,使得软件和硬件更好地结合起来,但最终要面对客户、面对市场,找到机会。
 
  面向未来,很多品牌商都在走向整体的数字化经营,不仅在网上销售,同时通过互联网来营销,进行用户管理、消费者运营,越来越从需求端走向供给侧。“我认为供给侧改革,最重要是供给侧数字化革命,把消费需求和供给完全对接起来,而不是过去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今天应该根据市场要什么,就去组织设计什么,生产什么,供应链快速反应。从数字化销售、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产品设计和生产,乃至物流,到最源头的原材料准备,整个产业链都在变得全方位的数字化。”张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全面的数字化当中,阿里拥有能够让货品流转更高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让企业要变成数字化经营所需要的IT基础设施、拥有面向消费者个人和企业所需要的金融服务等等。
 
  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意图实现的就是上述场景。“商业操作系统是一种能力的输出,而不是一个工具的输出。面向所有企业,我们提供的是数字化整体能力。”张勇解释道,操作系统的核心不是单块的,最终加起来是一种能力的输出,这个能力让软硬件结合得更好,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好,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商业操作系统”。
 
  张勇认为,商业操作系统的本质并非“去互联网化”,他甚至不希望用“互联网化”这个词,“一说到互联网,大家容易想到网站、手机客户端,其实它是数字技术,思想也很重要。”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未来是将互联网从有形变成无形,让互联网“润物细无声”,渗透在各行各业或产业链各个环节。
 
  事实上,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对品牌商的影响早已显现。
 
  以星巴克为例,从2018年8月开始,星巴克与阿里巴巴展开合作,不仅涉及外卖,而且涵盖淘宝、天猫、饿了么、盒马和支付宝等整个生态系统,共同为消费者创造全新数字体验。
 
  对于星巴克与阿里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协同,阿里巴巴对接星巴克项目的负责人施全告诉记者:“最大的挑战,更多是来源于不同视角下对一个优先级判断的差异,这个是目前大多数项目管理中遇到的挑战。”
 
  “实际上最终还是一个组织设计的问题,双方保持一种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施全认为,这种问题对阿里来说还是比较常态的,双11就是一个协同多BU(业务单元)的大规模作战。
 
  相较于其他生态,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比较完整、协同度高,其他操作系统需要外部嫁接、整合,想要在底层打通比较难。这也引发了外界担忧。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今天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垄断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平台公司?对于平台公司应该怎么样监管,在全世界都是崭新的课题。”张勇表示,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如今已经出现了Facebook、谷歌、亚马逊、苹果、阿里、腾讯等多个平台型的公司。“数字技术不光是技术,还有思想,数字技术有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kong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