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对中国外卖市场的调研报告文章,文中指出,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之一,饿了么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对阿里整体贡献有限,但却影响了整体支出。显然饿了么的补贴和薪资是拖累阿里赢利的重要部分,如果它继续挑战美团,进军低线城市,阿里投资人未来将会感到不安。
投资人的不安不无道理。饿了么只是阿里收购众多业务之中的一个,此前包括优酷、淘票票等被阿里收购的业务,也都不同程度面临着一些问题,而阿里曾多次做出的“投入无上限”的承诺,现在来看似乎也成了一句“魔咒”。
2017年10月,当时还是阿里文娱董事长的俞永福,在优酷秋集上与杨伟东一起喊出了“阿里文娱对内容投入不设上限”的口号,话音刚落不久,俞永福交出“兵权”,曾经他寄予厚望的杨伟东去年也因贪腐落马、不明去向。优酷自此进入全面整顿期,而这背后是跌落第三的事实。
在此事不久前,俞永福对淘票票也表示了与优酷一致的态度,“阿里影业账面资金仍有百亿规模,还将继续加大对淘票票的投入,暂时没有上限”。不过随后猫眼、微影合并,一举超过了淘票票的市场份额,并率先上市。
如今饿了么也开始遭遇这种尴尬的境况,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后,新CEO王磊表态,投入金额“没有上限要求”,可紧接着的“夏季战役”收效甚微。
为何当阿里越是投入无上限,这个业务反而越显颓势?
优酷陷裁员风波,凛冬已至?
3月23日,有媒体援引数名阿里离职及准离职员工的话称,3月28日是阿里大文娱优酷团队第一批裁撤员工的最后一天。被裁撤的员工涵盖了前台中台后台几个端,包括产品、技术、运营、市场、影视剧集等多个业务线,涉及到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的base员工。
有人猜测,优酷本次的裁员规模大概在三分之一,也有员工说,3.28这一批裁员之后,4月还将继续。
不过,随即阿里大文娱对外进行了辟谣,称“不存在裁员,公司新财年还计划在影视内容制作、互联网产品策划、技术研发等方向开放招聘超过1800名新员工”。但无独有偶,26日在《优酷10%员工无年终奖 自制团队转入阿里影业》的报道,虽然阿里再次否认,可优酷的裁员风波依旧越闹越大。
裁员一事之所以难以平息,其实根源在于优酷自身。
自优酷退市、被阿里全资收购后,无上限的投入非但没有成全优酷一统视频“江湖”的野心,反而弄丢了古永锵时代的王者之位。而当俞永福奋力喊出“优酷怎么从第一的位置上被拉下来的,也要用同样的方式回到第一”,且杨伟东大胆激进的内容策略刚刚有了起色,没曾想,阿里高层的人事动荡,又给优酷迷茫的未来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现在,摆在阿里和优酷面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避免与爱奇艺、腾讯视频的差距越拉越大。
2019年2月,综合艾瑞和QuestMobile等多方数据显示,优酷主客户端在用户规模、用户日活跃、用户月总使用时长等核心指标的表现,均落后于爱奇艺和腾讯视频。而且从数据上看,优酷与爱奇艺、腾讯视频并列视频第一阵营的位置,越显名不副实,其多项数据都被另外两家拉开了一个层级。
用户数据的落差,也导致优酷的会员付费情况不容乐观。自优酷2016年公布了3000万的付费用户后,就再没有官方消息透露,而去年2月底,爱奇艺与腾讯视频公布的付费会员都在6000万以上。
所以,这个时候优酷裁员不无可能,尤其是优酷无上限投入带来的亏损,或许让阿里开始心有余悸。世界杯就是个例子,去年6月,优酷耗费逾10亿元拿下了世界杯播放权,但是业绩却是乏善可陈。在2019财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阿里文娱单季度70亿的亏损,依然难看。
阿里的“傲慢与偏见”
一位阿里巴巴大文娱中层人士对记者说,大文娱走到今天,大方向并没有出错,但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有一个有决断力和影响力的人。话虽如此,可阿里“前太子”俞永福、视频“常青树”杨伟东绝非无能之辈,更关键的应该是,阿里大文娱的大方向也要服务于阿里的商业帝国,这本身可能就伤害了内容。
因为阿里电商基因的加入,让优酷更忠于渠道导流的角色,而不是内容本身。如一位优酷离职员工所讲的那样,当这里成为人家的导流渠道,做内容的人也就没有了念想。
当然,内容生产与运营上,阿里从不吝啬,这极大地帮助优酷解决了版权购买的困扰,但也正是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风格,导致阿里一方面盲目推崇金元大棒的威力,而另一方面,又急切看到回报。一位熟识俞永福的人士曾说,他考虑最多的往往不是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梦想什么,而是什么能带来最大的回报。
所以,“投入无上限”这一句话,看似是巨头的承诺,实则也是压力。如今,一个个被阿里吸纳的明星公司,头顶光环却跌落云端,甚至再被阿里抛弃,这也正说明策略的失效。
究其原因,阿里的傲慢与偏见,让他们忽视了每一个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
从2016年的下半年开始,优酷土豆在版权采购方面势头迅猛,甚至有些不惜代价,热门电视剧和综艺版权的报价,常常是对手的两倍。例如《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电视剧版权,其他几家网站报价200万、300万的时候,优酷以800万拿下了《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版权。
疯狂的版权采购,固然弥补了当初优酷在版权争夺战中落后于人的缺失,可流量爆发并没有维持太久。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接连押中或产出爆款内容的对比下,优酷在版权购买以及资源运营上显得尤为保守。
2016年,胡海泉的公司巨匠买下了韩国嘻哈综艺《SMTM》中文版改编权,他原想和优酷合作开发,但决策到了优酷那里,项目不了了之。爱奇艺看在眼里,率先出击,打造了2017年的爆款综艺《中国有嘻哈》。流量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爆款的诞生,可优酷的运气总差了那么一点。
不仅如此,头顶阿里光环的优酷,在内容运营上也开始变得傲慢起来,他们通常购入一些顶级资源之后,便坐等收钱。
优酷的故事,讲到现在,是一个王者跌落青铜的悲剧,但阿里收购的步伐不会停止。如果理念照旧,悲剧可能也不会停止。
饿了么会是下一个“优酷”吗?
优酷之后,阿里并购案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应属饿了么,同样地,饿了么也被给予了“投入无上限”的资金支持。而稍微不同的是,阿里这次清扫原管理团队的速度,远比对优酷来得迅速。据企查查显示,饿了么原股东邓高潮、张旭豪、汪渊等全部退出,新任股东为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张旭豪的“名存实亡”,让外界不免对那场惊心动魄的O2O之战,再次唏嘘。
不过张旭豪已经成为过去式,阿里的饿了么进入主战场,而且在将饿了么融入新零售的服务场景后,这一战场的边界又扩大了。
优酷的打法再次被复制到饿了么上。去年7月初,饿了么高调宣布要在两个月的时间中投入数十亿元开启“夏季战役”。当时有数据显示,上海在7月12日当天的交易额突破1亿元。时隔半年左右,饿了么再次开启补贴之战,借助首轮超过30亿美元的独立融资,在大理推出高额补贴。
这场新的战事,一定程度上是对去年夏季战役失败的重来,可目前来看,除了惯常的补贴,似乎未见新意,这其实很有可能再次将饿了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据Trustdata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交易额占比分别为59%、36%和3%。而再看最新的数据,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发布了外卖行业报告,数据显示,目前美团外卖、饿了么和饿了么星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4.1%、25%和8.7%。此外,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9年1月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已超过64%。
单看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1%,可见,去年饿了么投入的高额补贴,非但没能挤掉美团的占有率,自身反而损失不小。一方面,补贴效应明显弱化,一味执着于上半场打法的饿了么战略失误,另一方面,美团的网络效应增强,加快了用户沉淀。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对中国外卖市场的调研报告文章,文中提到,在对外卖平台的偏好上,美团仍然占据绝对优势。饿了么在三四线城市发力布局,虽然对美团有挑战,但显然难度极大。此外,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之一,饿了么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对阿里整体贡献有限,但却影响了整体支出。显然饿了么的补贴和薪资是拖累阿里赢利的重要部分,如果它继续挑战美团,进军低线城市,阿里投资人未来将会感到不安。
饿了么近期加大补贴力度,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多次更换东家以及整合百度外卖失败,最终内耗太多而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再加上此前被多家媒体曝光食品问题,饿了么这块招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逐渐失去可信的地位。
去年10月底,百度外卖更名为饿了么星选,但整合的阵痛似乎让饿了么失去了整个收购百度外卖得来的优势,随着百度外卖代理商维权事件持续升级,让原来比较有优势的饿了么在市场份额下降的同时,品牌效应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根据此前饿了么高层的说法,饿了么星选独立后,融资应该会马上追上,其定位是城市生活服务,贯穿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以及三公里生活服务生态构建。然而饿了么星选已经更名半年多的时间,对于兵马先行的资金仍没有任何消息,在自身市场份额疾速下滑的情况下,饿了么似乎已经难以顾及饿了么星选平台的反击布局。
联系到优酷的先例,又一次的“投入无上限”,对饿了么来说并非完全是好消息。
优酷当初以高价抢夺版权,实则加剧了视频行业版权虚高的状况,到头来,这成本的提升都反映在优酷的亏损中。饿了么也是如此,在进入下半场的外卖竞争中重新进行补贴烧钱,这有可能损害行业的规则,最后得不偿失。
无论视频行业还是外卖市场,阿里手中的这两张牌,想要重新搅乱格局,恐怕只能对阿里的整体业务进行重新洗牌、重新整顿,但即使如此,可能时间也不多了,因为饿了么离下一个“诅咒”应验似乎并不远了。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kong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