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在东京生活的中国IT程序员

2019-06-17 10:40:10  来源:博客园

摘要:应之前文章的博友邀请,我来开一篇在日本东京生活的中国 IT 程序员自谈,文中的讨论对象多为我自己或者是我的中国人(前)同事,有以偏概全之处还请包涵。
关键词: 东京 IT 程序员
  应之前文章的博友邀请,我来开一篇在日本东京生活的中国 IT 程序员自谈,文中的讨论对象多为我自己或者是我的中国人(前)同事,有以偏概全之处还请包涵。
 
  首先,我之前说日本的 IT 并不发达,不发达到什么程度呢?日本最流行的社交网络是 Facebook,Twitter,Instergram,本土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远远不及美国引入的这些服务。在国内习以为常的共享单车,团购,外卖,网约车,移动支付,在日本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09 年毕业去日本,当时选择的理由去日本的理由其实非常天真,只是在国内找工作没有特别用心,以至于没有得到符合预期薪水的工作,面试美国大公司失败,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第一家公司的 offer,当时日元的汇率如日中天(100 日元=8 人民币),算了下年薪能有 40 万人民币,所以就从了。一年半之后由于日元汇率的持续下地,这个数字跌了 30%,直接导致被国内的毕业生倒挂。
 
  同时跟我去日本的还有 6 名同学,都是 09 年的毕业生,公司对于从海外招收的毕业生还是安排比较妥当的,从办理签证到来日第一个月的住宿,以及寻找会英语的租房中介等都给予了支持。基本上可以不用操心。
 
  来到日本之后的前两个星期,一直被中介带着到处看房,日本的房租真的是贵,因为有公司补贴的缘故,我们一行人都倾向于租离公司两站的地方,每个月可以获得 3 万日元的补贴,但是就算是算上补贴,还是远远超过在国内的租房水平。但是我们之中租的最便宜的同事也要一个月付 7 万日元(当时相当于 5600 人民币),只是一个面积不到 30 平米的一室一厅。
 
  我当时租在了离车站走路 12 分钟的一个 1966 年建造的 Apart,整个房子是 3 层,在最高层。26 平米,一室一厅,房间是铺着榻榻米的日式寝室。夏天的时候很热,冬天的时候又很冷,就算这样也需要 7 万 2000 日元的租金。而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到手大约在 35 万日元左右,直接花去 20% 用来租房感觉确实比较奢侈。
 
  才来日本的时候,不管购买什么都会在内心默默的换算成人民币,一个西红柿 80 日元,要 6 块2,两颗青菜要 100 日元,合 8 块,而水果什么的则动辄超过 300 日元,算下来也是令人望而却步。
 
  我和老婆两个人在日本生活,她也暂时没有收入,于是我们为了节省便每天都在家里买菜做饭,我中午公司有提供便当,晚餐就由老婆每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带去公司放在冰箱放着。那个时候每个月除了房租以外,我们两个人的饮食花销只有 3 万多日元,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由于我们的节俭生活,每个月除掉各种花销,还可以存下相当于 1 万多人民币,当时来看觉得还可以,随着汇率的下跌,每个月存的钱越来越少。在第一家公司工作的 1 年半中,由于公司的营收一直减少,所以只到离职的时候才在年薪上加了可怜的 10 万日元。跟我一起进公司的中国同事在我之前之后都纷纷跳槽,目前已经没有一个人还在原来的公司了。
 
  2014 年的时候跳槽到前公司I社,当时日元的汇率已经到了 100 日元=5.7 人民币左右了,虽然在日本国内生活,这样的汇率变化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加之新的工作带来了工资上的大幅增长,基本上比原来多了 60% 左右,一下子有了“翻身农奴做主人”的感觉。当时搬去了另一个地方,每个月房租到达 13 万日元,面积有有 35 平米,也比原来的住的地方要新很多,位置也更靠近车站。
 
  14 年的时候有之前在日本一起工作的同事已经开始陆续买房,当时我还觉的在日本买房是遥不企及的事情,一是自己才工作 2 年多,没有多少积蓄,二是外国人在日本购房,首付需要 20%,贷款的审查也比较严格。当时知道的同事们买的房子价位主要集中在 3000~4000 万日元,主要是在东京偏远或者近郊出买的别墅。
 
  日本的别墅的概念和中国并不类似,因为地小价格贵(相对来说),很多别墅就是像下图一样,在一块比较小的地上(70 平米),盖出2~3 层的瘦高型的建筑,门口有一个紧凑型小汽车的停车位(有些别墅受到土地限制没有停车位)
 
\
 
  在国内的城市,可能很难想象在类似于北京上海的地方,还有这么多的人一人住一栋,并且这样的房子,甚至远低于国内的房价。
 
\
 
  上图是东京都近来 25 年的平均每平米土地价格图,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了,之后的 20 年也没有能够缓过来,最近几年又有复苏的趋势,但总体来说增速远远不及。这张图标上显示目前东京的平均土地价格是 100 万日元每平方米,也就是 6 万人民币每平米,实际上大部分购房者会避开最贵的几个区域,在我们这个消费层次的购房者,一般会选择购买3~5 万每平米左右的房子。
 
  而如果是购买公寓的话,则是精装修的公寓直接入住,价格总体来说和别墅差不多,甚至单位价格更高。一般来说离车站近比较好的地段都会被开发商承包盖公寓,离车站比较远的地方会盖别墅。
 
  当时自己的存款并不多,只有 400 万日元左右,考虑到 20% 的首付,并且刚换工作不久没有达到银行审查贷款所需的连续工作年限要求,所以并没有出手买房,而是选择的继续等待。2015 年东京的房价还是迅速回暖,这里的“迅速”也只是相对于之前的 20 年,涨幅完全不能和国内房地产相比。周围同事纷纷议论买房,并且也陆续出手。
 
  这时我们有些急躁情绪,也想着快些“上岸”,所以也开始找中介看房。本来的预算是买 3000 多万日元的别墅,在东京都的北区(属于交通离市中心比较近但是价格比较便宜)低看了几套房子后,觉的有点小(基本上都是 3 层,居住面积 70 多平米),后来提高预算后看了一套在练马区(离市中心一个小时)的房子,108 平米带车库,但是价格也提到了将近 5000 万日元。在当时的冲动下就交了押金,然后从国内父母那里啃了一点老,把房子买了下来。
 
  简单的对比了一下在东京和在国内大城市(北上广深)买房的区别。
 
  价格:这里指绝对价格(换算汇率后的价格),而不是按当地收入。东京的房价是远被北京上海甩在后面,我买的房子 108 平米 5000 万日元不到,按照 100:6 的汇率大概在 300 万左右,均价 3 万人民币一平米,我上班的时间从家门到公司门是 55 分钟左右(公司在市中心地段惠比寿)。另外日本建筑面积是按照实际地板面积算,不含有任何的公摊面积,阳台过道等面积都算是附赠,所以如果按照实际居住面积来算日本的房产均价还要更低一些。
 
  贷款:日本经过泡沫后的 20 年,房产贷款的利率低的可怕,最新的活动利率是 0.6% 左右,没错是 0.6% 而不是6%,国内的话差不多4%。首付的话外国人需要 20%,而获得绿卡之后(现在的绿卡政策比较宽松,一般三年内可以拿到),可以享受和日本人同等优惠,可以最高 100% 贷款而 0 首付。我当时自己出了 20% 的首付之后,贷款 3980 万(约 250 万人民币),分期 35 年,每个月还款大约在 12 万日元左右,也就是和人民币 7 千多,相对于收入毫无压力。并且购置新房的前十年,政府会有1% 的贷款余额补贴(简单的说就是你还欠银行多少钱,欠的部分的1% 退回,最高退 40 万日元一年),于是前十年不但没有给银行利息,反而还少还了一部分本金。国内的房贷年限短,并且利率高,即使贷款同样的金额,可能每个月还款数额会比日本要多一倍左右。
 
  购房杂费:费用方面日本的房产就绝对比国内要高。首先是中介费是规定的3% 的房产总价 +6 万日元,可以回旋的余地较少,所以买 300 万人民币的房子要给中介将近 10 万人民币,这个数额是买家和卖家都要交的,所以一套房交易下来,买家及卖家的中介要抽去6%。另外贷款时一般需要一次性缴纳贷款额度的2% 左右的保证金,也就是说贷款 300 万需要交给银行 6 万左右,并且这个 6 万和将来的还款没关系。另外的印花税,更改房子归属的费用等,基本上要做好总价7% 的准备。加上 20% 的首付,所以外国人在日本购房基本需要 27% 左右的首付。
 
  维护费用:日本房产的维护费用也算是比较高的。这里要把别墅和公寓分开讨论。日本的房产产权和土地所有权一般都是归买房者的(有特殊的情况土地是租借的),中国的话众所周知是没有所有权。但是有所有权的代价是需要交纳水。别墅的话,主要的费用在于每年的房产税和土地税,分别是房产和土地评估价值的 0.5%,购置的前十年减半。我在买房后的前两年每年的房产土地税大约在 10 万日元出头(6000 多人民币)。而公寓的话,除了有房产和土地税以外,还需要交纳管理费(也就是物业费)和修缮基金。日本的物业费随公寓和大小不同,但是一般来说一个月要 1 万多日元以上,甚至有的需要 2 万多日元,而修缮基金是大家存起来为了 10 年 20 年之后修整公寓的钱,这个钱开始的几年比较便宜,年岁越大的公寓会越贵,因为修起来的费用也越高。总的来说每个月可能要花 3 万日元以上在这两个费用上。但是正是因为公寓有修缮基金,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房子的质量,所以即使房子比较老,外观和内部设施上也不会特别落后,很少会有国内的那种“老破小”的情况。
 
  所以简单的来说,日本的房子是好买好住费用高,成为房奴绝对不是在日本的中国青年的终极目标。
 
  以上花了这么长篇幅讲房市,也是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下面讲讲作为程序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我在的第一家公司是一个偏日式的 IT 公司,在进公司之前就听说游戏部门加班风气严重,于是在技术研修毕业的时候特意提到不想去游戏部门。
 
  公司规定的准点上班时间是早 9 点,晚 7 点半,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上下班的时候需要用工号牌打卡,并且公司内部进出每扇门都需要用工牌来开门,如果有对不上的情况(比如尾随别人出去),那么下一扇门就刷不开了。早上 9 点如果不能准时赶到要发迟到邮件。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从在实验室那种自由的日子到上班准时打卡还颇有些不适应,习惯了之后会养成习惯准时出门赶上对应的地铁。晚上一般我想要早些回去,到了七点多实际上也没有多少需要干的工作了,但是组里的其他日本人却没有一个要走的意思,每次我都是硬着头皮在 7 点半或者快到 8 点的时候说一句“辛苦了我先走了”,然后在众人的“辛苦了”回复中回家了。
 
  虽说没有领导找找谈话等情况,但是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懒散的样子。日本企业虽然有加班的风气,但是近年来法律上规定比较严格,一般的企业都必须遵守。比如加班超过 45 小时一定要支付加班费,连续 3 个月加班超过一定时间企业会受到政府的警告。甚至有“恶意加班”导致加班工资太高,被公司警告的例子。
 
  第二家公司是个美国企业,企业文化也是偏向于硅谷式的,管理扁平化。进入公司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下班都好早,不到 7 点可能就只剩下一半不到的人了。
 
  遇上恶劣天气大家可能都会选择 Work From Home(在家办公)如果有个头疼脑热,或者小孩生病什么的,二话不说肯定是请假,只要和组里发信就可以,老板也不会不批。周五下午有固定的 TGIF(Thanks God It's Friday)活动,大家在厨房里一边喝啤酒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公司有免费的饮料,零食,还时常有各种活动,总的来说生活工作的 balance 非常不错。
 
  2017 年开始有 Unlimited PTO 制度,程序员可以在保证绩效的情况下请不定期的假期,并不受年假的限制。公司发展势头很好,对程序员并没有晋升压力,从进公司的一级升级到二级后就可以永久的待在这个级别,即使不升级也不会被辞退。
 
  总体来说对于没有特别大抱负的程序员来说是个非常适合养老的地方。在第二家公司任职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出生后有很多事情需要经常请假去办(医院检查,打疫苗等等),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毫不犹豫的请假,作为老板的美国人也从未过问。
 
  目前供职的公司也是美国企业,文化上和第二家公司比较类似。福利上比不上第二家公司,但是在工作生活的平衡上还是很可以。由于经常要早晨八点和美国开会,早上一般会在家里把孩子安顿好八点多快到之后再去坐车上班。晚上到了六点之后准时下班,回家买菜喂孩子做饭等等。
 
  虽然公司没有 Unlimited PTO 这么逆天的制度,但是基本上个人有正经理由要请假的时候老板也很 nice 的会批。我也会尽量不因为个人的生活过度的耽误工作,我觉的公司给予宽松的环境,前提是个人有自觉的主人翁意识。比如周末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如果我正好有时间,也会去看看,实在抽不出时间,也会 esclate 到组里。
 
  如果一直供职于日本本土的 IT 企业里,或许我的生活又是另一番景象,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日本生活+美国企业是我个人所取的一个平衡。目前为止我感觉这个平衡还比较舒服,至于将来的事情,还没有能够考虑更多。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