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恢复和成本驱动混合云的采用
灾难恢复和成本驱动混合云的采用
2019-07-11 14:13:18 来源:中国IDC圈抢沙发
2019-07-11 14:13:18 来源:中国IDC圈
摘要:混合云已经成为企业开展业务的下一步举措,但当人们谈论混合云时,通常关注的是什么?是否只是供应商提供的各种IT解决方案,还是希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完成更多的销售?
关键词:
混合云
混合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当今技术领域的主要差异化因素。虽然安全性经常被认为是企业考虑采用云计算面临的主要挑战,但与其他云计算模型相比,混合云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混合云已经成为企业开展业务的下一步举措,但当人们谈论混合云时,通常关注的是什么?是否只是供应商提供的各种IT解决方案,还是希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完成更多的销售?
“混合”性质通常指的是云平台的位置,即内部或外部,无论是私有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甚至是提供什么类型的服务。实际上,混合云指的是内部私有云资源与第三方公共云资源相结合,其中包含相应的管理级别。许多企业将寻求在内部部署和外部部署选项之间平衡其工作负载组合,以便更有效地利用IT资源实现业务目标。
对于在不同遗留系统上运行不同应用程序的企业来说,混合云最适合管理其复杂的IT环境。与公共云相比,企业希望通过在私有云和应用程序中托管关键应用程序来提高生产力,提供安全、经济、高效和可扩展的环境,从而减少安全问题。
而越来越多的企业迁移到混合云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用于灾难恢复目的。企业希望使用多个提供商的云平台在多个位置运行其业务或环境。允许企业这样做的一个选项是采用混合云。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企业都可以在两个位置运行其环境,一个位于云端,另一个位于内部部署。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实现完全冗余以及灾难恢复计划。借助混合云,企业可以使用公共云作为复制数据的地方,同时将其实时数据保存在私有云中。
潜在的合规性问题
使用混合云来改善灾难恢复功能,实际上意味着企业正在使用云计算灾难恢复服务,但其实时系统位于私有云中。将混合云用作灾难恢复解决方案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可能是恢复过程十分复杂,从实时站点到公共云的故障转移规划需要大量规划。混合云方法最终有利于组织的灾难恢复策略。当企业使用私有托管基础设施和公共云时,这使其可以充分利用这两种环境的优势。混合云灾难恢复可以提供灵活性和改进的用户体验。
混合云灾难恢复方法有助于实现所有事项(例如遵循GDPR法规)。托管云中敏感数据的组织往往存在不符合合规性标准的风险。当企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如云计算提供商)访问其数据时,这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合规性问题。但是,如果企业使用混合云方法,则可以访问自己的专用网络,并且可以在将数据传输到恢复站点之前复制和加密网络中的数据。
第二个原因是成本问题。是否将一部分业务(更昂贵的部分)移回数据中心,因为有时会有一个特定的服务产生大量的传输流量,这在云平台中相对昂贵,而使用数据中心时其流量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将环境拆分为混合环境,通过数据中心运行成本昂贵的服务。如果将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用,那么实现虚拟化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混合云与思维方式有关
混合云提供可扩展性,一旦企业的需求超过服务器的能力,使用混合云就可以使用实时系统进行升级。在混合云环境中,可以获得额外的效率,并进一步减少IT资源的过度配置,同时还可以保持内部部署选项。现在可以降低整体IT资源消耗,并将这些负载转移到成本最低的站点。因此,在低谷使用期,最低成本选项可能是内部部署;而在高峰负载期间,它将是内部部署和最低成本云提供商的混合。
2018年的云计算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当有近千名专业人士被问及他们为什么采用云计算时,他们认为面临的主要云计算挑战是支出和安全性。该调查显示,云计算用户意识到在云中浪费资金,因此将云计算优化工作评为作为来年的首要举措。许多企业过度配置其内部基础设施,以便随时准备应对不可预测的增长,这进一步增加了支出。因此,混合云的托管消耗是一种理想的运营模式,可让企业在其工作负载的任何地方使用所需精确的云计算资源。而且,如果管理得当,这种类型的模型可以让企业了解谁在使用他们的云平台以及成本是多少。
在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中,很明显混合云的采用只会增加。调研机构Gartner公司预测,到2020年,绝大多数企业将采用混合云基础设施。显然,当企业开始将自动化、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纳入云平台以及管理和维护环境的方式时,技术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但混合云是否只与技术有关?当然,技术将得到更新和改进,但最终采用混合云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专注于确保企业实现成本和目标结果的思维方式。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