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物联网的瓶颈,交给5G+区块链解决吧

2019-08-30 09:45:51  来源:今日头条

摘要:5G和区块链是两种潜在的颠覆性技术,会塑造科技和电信的未来。预计到2020年,5G将覆盖全球。那么,5G技术加区块链,未来的世界会有什么改变呢?
关键词: 物联网 区块链
  5G和区块链是两种潜在的颠覆性技术,会塑造科技和电信的未来。预计到2020年,5G将覆盖全球。那么,5G技术加区块链,未来的世界会有什么改变呢?

\
 
  5G、区块链与物联网设备相连接,能为社会增添巨大价值。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技术的好处、展现的可能性,以及必须要克服的挑战。
 
  当物联网遇上5G技术和区块链
 
  几年来,专家们早已注意到物联网的潜力。然而,两大瓶颈限制了它的发展:安全和容量。但如果连入5G网络,物联网设备就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需要高速度、低延迟的网络
 
  延迟是指信号从发出到接收的时间间隔。低延迟对设备而言非常重要,可确保快速沟通,避免明显滞后。
 
  降低延迟对技能网(IoS)而言也非常关键,因为专家们需要使用虚拟现实耳机远程工作。要使技能网这一想法成真,低延迟的网络就尤为重要。
 
  较4G网络而言,5G网络传输数据的速度更快、延迟更少。因此,物联网能发挥较大的潜能。
 
  5G技术的其他优势还包括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和提高容量。即使是最微小的物联网设备也能经济高效地连入生态系统。5G网络也让更多设备得以同时互相连接。据估计,到2025年可能有高达1000亿的物联网连接。在未来几年,5G网络的崛起无疑会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5G有可能解决阻碍物联网崛起的主要瓶颈之一,但其他问题仍然存在。 恶意设备可能会引发其他网络问题。许多互连设备之间的支付额和交易量的增加可能对当前的金融基础设施构成挑战。
 
  金融基础设施是区块链的用武之地。随着这些物联网设备变得更加普及,它们也能得利于区块链的安全性、分散性和稳定性。
 
  分散式区块链可用作底层协议,可解决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交易和智能合约条件问题,十分可靠、安全。分散的区块链还能保护和担保物联网设备的身份。目前,这些设备经由云服务器认证,而云服务器则将认证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此类数据可能被盗或受到损害。就像VPN软件可以帮助保护在线个人的身份一样,有了分散的区块链、安全散列算法和非对称加密就能担保和保护这些设备的身份。
 
  区块链的可扩展性是一大瓶颈,必须先将其克服才能应用于物联网。
 
  数字账本技术每秒需要处理大量交易。但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但它能将大多数必要的交易推迟到在主要区块链上运行的第二层区块链,例如比特币或莱特币上的闪电网络。
 
  但是,由于所有设备必须具有单独的地址和链上交易,提高两层的扩展性非常必要。5G网络能大幅提高频段和扩大范围,大大降低延迟,区块链能从中受益。这些网络改进会让更多其他节点加入公共区块链。
 
  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等设备连接性增强,提高了网络参与度,也将增强安全性和分散性。以多种方式应用5G技术也能改善区块链功能。例如,智能合约目前就依赖于能将外部数据传输到合同中的Oracles数据库。
 
  由于此类信息只能通过互联网访问转播,而5G网络可以促进在偏远地区使用Oracles数据库。
 
  此外,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能提供比Oracles更可靠、更值得信赖的必要链下数据。当物联网使用范围更广泛时,区块链将能从5G授权的物联网设备中收集更多数据。
 
  这些5G授权的物联网设备将大大增加数据传输需求。虽然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但大量数据无法在链上存储。但若未存储在链上,就容易受到攻击。
 
  可行的解决方法包括在链上存储带有指向外部存储站点链接的散列数据。
 
  其他分散协议,如OrbitDB或InterPlanetary文件系统,可用于外部存储。外部存储比其他集中式替代方案更加安全。此外,如果数据被篡改,散列标签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人们对违规的注意。
 
  5G技术、区块链和物联网的多重组合将促进智能家居、无人驾驶和智能城市的发展。在未来十年内,包括采矿、农业和钻井在内的多个传统行业,可能会通过利用高速5G网络进行通信的数十亿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物联网,实现自动化。
 
  一旦5G部署完成,网络将无处不在。随着智能设备的日益普及,物联网行业将获得重大发展。但必须克服可扩展性的瓶颈。一旦成功克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将发生巨大变革。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angjl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