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20子鼠之年,我们跨入了新的一个十年。回首过去,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企业因为对 IT资产、IT设备维护管理的不到位,而影响业务推进的步伐。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只有确保稳定的IT环境,才能提升企业员工的生产力。
那么,新的2020年企业IT 管理将会有些新变化?致力于通过统一IT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数字工作区的Ivanti公司,凭借多年的IT服务管理经验,观察到或将出现的七大趋势:
趋势一:自动化与编排走进实际工作场景。
我们现在处在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下,正如过去的2019年大部分时间一样,2020年这样的不确定性还将持续为CIO们创造更大的领导力空间,迫使他们不断思考怎样才能以更少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目标。
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编排、系统和业务转型的发展。将自动化和编排有机地结合,将给CIO带来更强大的力量和更高的效率。例如,原来管理员需要手动完成用户请求,现在可以通过任务编排优先级,然后与自动化服务关联,利用自动发送的策略,请求者自己就可完成所请求的任务,不需要管理人员再费时费力现场完成。这样,企业可以以更小的成本创造更大的价值,并且提升企业组织内的IT价值。
趋势二:用户体验是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攻坚问题。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涉及包括人员、流程和技术在内的多个方面,而新的一个十年来临之际,我们看到这三方面中,赋能员工和用户将会成为IT团队首先考虑的问题,然后再是流程和技术。企业的IT团队将集中精力满足员工和用户的需求,并通过技术手段激励他们的热情,这不仅能够提升生产力和效率,更能全面改进用户体验,如易用性、安全性、易管理性等。
新时代下,自助式、智能化的管理服务将成为企业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考虑,无论是软硬件的申请、密码权限的变更,还是系统应用的更新、设备的管理维护,用户都可以自助完成,并得到加速的响应,这样人性化的IT管理将颠覆传统IT流程。
趋势三:IT管理越来越以业务为中心。
截至2020年底,IT服务管理团队将注意力从传统的ITSM最佳实践上,转移到与业务一致的策略上。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新商机快速落地是企业的制胜关键。而更加聚焦于自动化和快速交付并且以业务为中心的IT管理架构,却是推动业务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有力保障。因此,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形势,企业要确保其IT服务管理可随时跟上业务流程的变化,要具备高度的敏捷性。
趋势四:Window 7还将持续存在安全隐患。
调查显示,有39%的IT专业人士称,在2020年1月14日微软停止对Windows 7的技术支持之前,他们并不能完成所有项目向Windows 10迁移。这意味着Windows 7和Server 2008\2008 R2d在 2020年还将继续是威胁者的目标:一方面还有很多企业仍在使用该操作系统;另一方面微软停止服务,使得Windows 7更易受攻击。因此,企业需要尽快迁移或升级至Windows 10系统上,才能更好地避免受到勒索病毒之类的攻击。
趋势五:IT将真正实现7*24小时无间断的业务运维。
越来越多的IT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到了7*24小时的IT服务,以满足业务运维不间断的需求。当企业部署了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和较高生产力的实时可见技术后,企业IT管理人员能够看见整个组织所发生的事情,然后快速采取行动,解决那些可能会对设备和业务的安全、健康和效率造成影响的问题。
趋势六:影子IT的威胁将从根本上消失。
随着企业组织对新技术的采用,2020年由影子IT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或将逐渐消失。因为新技术可以对跨组织和跨地域的IT设备、服务、应用,以及使用这些设备的用户,实现实时洞察。过去影子IT的频繁出现,大部分都是因为企业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支持,不能及时看到并解决所有人、所有设备的问题,才会逼迫员工自己解决,产生各类影子IT事件。
趋势七:IT管理服务或将更具价值。
云计算服务已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面对云的不可知性,以及云锁定等问题,企业的关键业务并不会直接迁移到云中。因此,云服务提供商需要提供一些更新的技术,让企业对跨云的服务和基础架构实时可见,这些增量可以使云计算更具价值。例如,云使用率、云成本的透明性,以及工作负载流程的自动化和编排功能,让企业享受到云的低成本、可扩展和敏捷性优势的同时,也能消除他们对云锁定的顾虑。此外,随着SaaS的繁荣发展,企业将会更容易给员工创造一个移动的,且经得起未来长期考验的办公环境。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iyl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