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几年在IT行业经常听到“中年危机”这个词,我理解的“中年危机”主要是指大部分IT从业人员在35岁之后职位和薪水很难有大的提升,甚至面临调岗、被裁或者减薪的情况,而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却慢慢变大,最终导致手里可支配的钱越来越少,甚至负债越来越高。
我从2006年开始做JAVA开发,到现在已经有13年,中间一直从事软件研发和管理的工作,虽然工作经历比较丰富,但我在面临工作选择时,由于自己没有规划的随性选择,导致了我的中年危机来的很早、很自然,只是我一直未察觉。
今天我把自己的从业经历、反思以及建议写出来,相信对从事IT行业5年左右的朋友来说,应该都会有一些启发。
02.从业经历
我2006年7月毕业于武汉一所211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在3月份我参加了一个IT培训机构为期半年的全职JAVA培训,从此走上了程序员之路。
9月底我们的课程结束,国庆刚过,我和几个同学坐上了北上的火车,奔向北京,因为培训老师说那里的IT氛围更好,就业前景和机会更多。
到了北京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找到了工作,公司主要是做保险行业的软件。系统前端使用Delphi,后端使用C,前几个月主要是Web化改造,还不是很忙。07年过完年后部门接了一个战略性项目,工期比较紧,所以加班就很多了,慢慢的身体抗不住了,有被掏空的感觉。
到了9月的时候,考虑到合租的房子快到期了,平时的工作主要是JS前端,Java开发很少,数据库就没操作过,再干下去培训机构学的东西都快忘了,加上正在谈的女朋友在广州工作,所以我辞职离开了北京到了广州。
在广州过完国庆后花了半个月时间找到了工作,新公司主要是给移动公司做业务系统,一般是3-5个人的开发团队,从需求调研、需求评审到系统开发、部署和运维,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能都接触到,一般的项目周期大概是半年,做了几个项目后,我从一个开发人员慢慢变为项目经理,可以独立带团队做项目,也是在这家公司我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就这样到了10年初,老婆换了工作要去深圳上班,我想着技术人员去哪里找不到工作,于是毫不犹豫的辞了广州的工作去了深圳。
在深圳找了快1个月,终于进了一家很大很有名的软件公司做开发,新公司是做ERP产品的,和之前项目型的公司不一样,新公司的分工比较细,产品的研发管理也更规范,从产品规划、需求分析、功能开发、系统测试、实施部署都有很完善的流程和方案。
这些项目管理的方法和规范让我受益匪浅,以至于我在之后的工作中都时常会拿来借鉴;ERP产品的业务复杂度比较高,决定了程序的复杂度也不可能低,我在开发的岗位上勤勤恳恳的苦干,不停的开发和重构,倒也将我的代码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代码的质量和规范都提升了不少。
在这家公司做了快2年,我厌倦了在不了解客户实际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只能按照需求人员“臆想”的需求来开发,导致我不得不经常对同一个业务功能反复修改,最后脑子一热,辞职跳到了一家外包公司,进入了一个做公估行业系统的项目组担任技术经理。在外包项目快完成时,我从外包公司转到了项目方,岗位由技术经理变为项目经理,项目上线运行后又成了新公司研发部的部门经理。
这个项目是我工作这么些年,最投入的一个,因此收获了很多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以及领导对我个人及工作的认可。在这个公司里让我有了一种家人的感觉,大家在一起都很开心,即使后面各奔东西,还会不时找机会聚在一起吃饭、喝酒。
到了14年7月的时候,前任技术总监给我推荐了一个工作,于是我去了一家做互联网教育的创业型公司任项目经理,14年过完年后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我磕磕碰碰的坚持到了10月,最终还是离职。
其实这家公司的前景是我所任职过的公司中自己最看好的,可惜公司资金断了,供应商报案,公司账户冻结,工资发不出来,研发团队中有人借势发难,让我看到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最看好的公司却带给自己很大的感伤,我心里五味杂陈。
离职后对互联网教育还抱有一点期望,我又去了另一家做互联网教育的公司,虽然两家公司所处的行业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商业模式完全不同,在新公司做了半年开发,结果公司上轮融资的钱花完了,下轮的钱还没着落,公司裁了一部分人,我也在其中。
16年4月我失业在家,想着在外漂泊了快10年,自己还一事无成,心里很是失落。经过一番考虑,我最终决定离开深圳回到武汉重新开始。回到武汉后在猎头的推荐下,6月份入职了一家环保行业的公司做项目经理,说是项目经理,其实整个项目就只有我一个人。办理入职手续时,HR才告诉我公司资金链断了,我想着既来之则安之,说不定公司情况会有好转的。结果试用期3个月的工资还能发下来,转正后3个月没发工资,我无奈提出了离职。
提了离职后正好大学同学推荐了一个工作,于是16年底我去了新公司任研发部经理,新公司是做建筑行业,做了1年多,到了18年下半年公司资金也出现了问题,11月的时候我离职走了。
在家休息了几个月,由于被连续四家公司的资金问题搞伤了,我希望下一个公司能靠谱一些,通过朋友的朋友推荐,我在19年3月进入了现在这家公司做开发,公司主要做银行业务。
03.反思
我认为自己比较大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每一个选择或者每走一步都没有向一个长远的目标靠近,漫无目的的前进其实只是自己在原地打转。我反思自己的危机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行业的选择
对行业选择的忽视是我犯的比较大的错。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研发人员,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从来没有重视行业的选择,从事IT工作13年来,涉猎的行业包含了保险、移动、ERP、公估、教育、环保、建筑、银行共8个。
可以这样说,我每换一次工作,就换了一个行业。除环保只做了半年,其他行业我都基本做了一年以上,但即使做了一年甚至两年以上的行业,我也只敢说对行业的业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根本达不到熟悉的地步,更谈不上会有建设性的意见。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动力比不上年轻人,对业务的了解也没有比别人更深刻,甚至还不如已经在这个行业做了几年的年轻人,我对公司的价值体现不出来,“中年危机”自然就来了。
人脉的积累
这里的人脉主要指行业里其他从业人员对你的认可度,其实很多公司比较重要的岗位大部分都来源于朋友的推荐,而在我的经历中,只要是推荐的岗位,待遇都会比自己主动投简历找到的要好很多。
而想要积累足够多的、足够好的人脉,那应该在一个城市长呆下去,而我先到北京,再去广州、深圳,最后回到武汉,表面上看起来人过的很潇洒,去了很多城市,实际上很傻,因为每换一个城市,其实就是我把刚积累起来的人脉归零了,以前的领导、同事、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对我的认可都没有用了,这种因为换工作城市而导致的人脉资源遗失真的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这种资源的积累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再从零开始慢慢来!
个人的提升
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我不知道自己会走哪条路,应该提升哪些方面的技能,我只是沉浸在一次次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公司现有技术的了解中,忽视了外面又出现了很多非常好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慢慢的自己的技术和眼界都停滞不前了,个人价值和竞争力不知不觉间又降低了!
04.个人建议
选择一个好的行业深耕细作
在一个行业深耕细作,对业务有了很深的认识,加上做了多年的行业信息化系统,以后不管是做产品规划还是项目需求,或者是售前支持都能很快上手胜任。
业务上的积累是会随着年限的增加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越来越有价值;而技术的更新太多太快,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学习新技术的能力降低,很容易在技术的更新换代中掉队。所以在学习技术之余通过时间的积累来加深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会更容易让自己保持竞争力。
但哪个行业好?值得我们专一的去学习,这就见仁见智了。如果实在不知道这个行业好不好,那就看这个行业有没有钱,像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完全就是不差钱的,可以安心做一辈子;如果一个行业被有名的资方大额投资,这个行业也可以考虑;但是如果有机会进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字节跳动等大的互联网公司,就不用管什么行业了,先进去再说,别的不说,至少能让你的眼界和人脉提高一个档次。
不要把全部的精力给公司
我们和公司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关系,公司不可能因为你将一切都奉献给了公司而给你提供超出你自身价值的待遇。所以不要为了工作而把自己all in,要给自己留有一些时间和精力,可以自我提升增强自身的能力,可以参加外面的交流会增长见识,认识更多优秀的朋友,可以花时间写博客、更新公众号增加知名度等等。千万不要在公司一味的埋头苦干!
培养一个运动爱好
IT行业加班比较多,大家对身体的重视都不高,培养一个运动爱好,除了能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趣味,也能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让我们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工作,我们很多人在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支柱,就算是为了他们也要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保证自己有持续的战斗力。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iyl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