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争开升级版社区便利店
电商巨头争开升级版社区便利店
2017-10-17 11:56:45 来源:苏州新闻网抢沙发
2017-10-17 11:56:45 来源:苏州新闻网
摘要:四处开花的便利店,让日常生活便捷很多。华润万家、家乐福等大型连锁卖场近年来纷纷转战社区便利店业态,如今,电商巨头也不约而同相中了这块市场蛋糕:上周五,长三角地区首家京东便利店在园区唯亭亮相,另一巨头阿里也正选择以相似路径“争抢”市场份额,而苏宁则更早以自营模式切入了这一领域。
关键词:
电商巨头
四处开花的便利店,让日常生活便捷很多。华润万家、家乐福等大型连锁卖场近年来纷纷转战社区便利店业态,如今,电商巨头也不约而同相中了这块市场蛋糕:上周五,长三角地区首家京东便利店在园区唯亭亮相,另一巨头阿里也正选择以相似路径“争抢”市场份额,而苏宁则更早以自营模式切入了这一领域。
选址经济发达城乡地区
智慧门店拓展便捷服务
在园区唯亭的两条主干路交叉路口,便利店被打上了京东特有的正红色统一标识,十分醒目。洋河蓝色经典邃之蓝买一送一、蓝月亮洗衣液低至6折……10月16日一早,店内就热闹非凡,新店开业的大力促销吸引了周边小区的居民及路过市民纷纷驻足。店主佘桂华介绍说,这家店的经营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品类有食品、饮料、日化、百货、生鲜等,可将居民们的日常所需“一网打尽”,进货渠道主要为京东线上的掌中宝。
区别于一般便利店,这家升级版便利店采用智慧管理系统,通过线上引流,让线下获得更多客源,并调用大数据分析整合,让门店在货源配比、现场管理等方面更有的放矢。围绕这家便利店,方圆3公里的消费者,足不出户,线上点击购买商品,线下店主即刻配备齐全,没一会功夫,货品就送上门来。“不只是单纯把线上的商品搬到线下实体店,而是借助后台大数据发挥大作用,引导门店科学管理。”京东新通路事业部经理张继栋说,后台将根据采集的数据信息,指导店主对货品采购、陈列灵活调整,比如哪类产品在某个节点更受欢迎,就会提醒店主多备货,甚至哪些具体货品在早晨销量更畅,就调整到更醒目的黄金位置,以扩大销售量。同时,便利店还提供家电维修、包裹代收等服务,方便周边居民。
为何会选址园区城乡唯亭地区,而非地理位置上佳的核心地段?“相比城市中心,我们觉得经济发达的城乡更有挖掘潜力。”张继栋说,今年京东集团对于主攻的便利店业态布点,将一半设置农村。正是如此,乡镇经济尤为发达的苏州,成为华东区的首选。
实体商家早早转战抢市场
电商巨头借自身优势错位竞争
事实上,京东的判断没错,早在前两年,大型连锁卖场就已转型拓展社区便利店业态,在城市核心地段“攻城略地”。2015年,在新康花园,华润万家集团开设江浙地区首家小清新风格的乐购express便利店,并将之前传统的社区便利店纷纷升级,如今在苏已开拓至140家,家乐福也早早转型,试水社区生鲜便利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如今农村被电商巨头视为必争之地。
据悉,目前相中了这块市场蛋糕的电商并不只是京东一家,就在8月底,阿里刚宣布,天猫将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搭建线下门店“天猫小店”,预计将在阿里本财年底突破1万家。区别于一般社区便利店,天猫小店也是传统店铺通过阿里零售通平台升级后的智慧小店,店家可享受特殊进货渠道、专享货物、大数据等服务,并接入整个阿里系的生态。而早已扎根线下家电市场的苏宁,则选择以自营的方式切入便利店市场,定位是服务校园和社区服务的小业态。苏宁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底,苏宁小店已开了13家。
社区便利店魅力何在?
契合都市族快节奏生活所需
为何零售业大佬纷纷抢开社区便利店?华润万家旗下乐购新康店的店经理张玲介绍说,越是工作节奏快,经济发达地区,越适合这种生活便利超市的业态成长,在香港,怡和集团旗下的惠康超级市场连锁店就是此业态,如今在全港已拥有300家门店,遍及居民集中区,深受消费者追捧,平均每十个成年人便有六位每个星期光临。据凯度零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近700万家类似业态的小店,它们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
“相比传统便利店,这一升级版的便利店具备货源可靠、可随时下单、发货速度快等优势。”园区京东便利店店主佘桂华对于这家店的前景很看好,他觉得,利用电商平台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能让小店弥补过去在进货、管理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打破了日常经营的天花板。
据托比研究发布的《中国快消品B2B行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快消品近三年的发展经历了从跑马圈地到产业下沉再到今年便利店风口再起的波动阶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8年将是便利店大发展时期,因为如今这类电商巨头打造的升级版生活便利店,针对客群为小区居民和过路客,无需巨大的消费量支撑,灵活便利,就算紧临大卖场开,也丝毫不受影响。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