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以下为知乎用户的回答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重点集中在七个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城管、智能旅游、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智慧城市的切入点主要集中于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关注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切入点;以民生保障与服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关注点;以社会管理与服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以促进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拥有四种模式:
一、政府投资运营企业参与建设;
二、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与管理;三、政府统筹规划,企业投资建设;四、企业建设运营,政府、公众购买服务。
比如今年四月,重庆市渝中区政府“智慧城市考察团”一行赴上海考察物联网科技“未来城市”项目。在上海,渝中区政府领导深入了解了其针对安防、社区社交、智慧通行等的“未来社区”样板,包括前端门禁、对讲及人口管理采集系统等。 考察团一行来到了“未来城市”项目示范点——上海长宁区,对实际人口管理应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值得一提的是,长宁区是全国创新社会管理示范点。在新泾五村社区,渝中区领导们亲身体验了手机蓝牙、APP等多样化的门禁开锁方式,同时,进一步了解了社区综治办基于政务网的发卡管理系统。渝中区政府副区长黄孝明表示,对于物联网科技搭建智慧城市应用平台,政府方面非常鼓励和支持,希望物联网企业能够抓住机会,共同为打造“智慧渝中”出力。
这是重庆方面对物联网科技“未来城市”解决方案给出较高评价和首肯。
政府深知当下智慧城市建设数据繁杂、标准统一难、落地难、持续运营难等问题,毛希桥非常希望借助永川作为重庆市智慧城市试点单位的优势,探索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永川模式”,并向全国推广。而物联网科技智慧社区、智慧办公等的移动物联网平台构建,不仅立足于解决智慧城市终端毛细血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其后续运营收益恰好契合毛希桥关注的持续运营痛点。
换句话说,“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只是开始,后续如何持续运营,政府方面一直高度重视——仅靠政府财政“输血”、而本身无法“造血”的伪“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将很快被各地政府所摒弃。
由此,物联网科技“未来城市”解决方案后续运营中自己“造血”无疑深深打动求真、务实的各级政府。短期内,物联网科技“未来城市”能够全面发力,不过是深度契合了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真正需求。 至今物联网科技拥有智慧城市设计、施工及运营的丰富经验。在上海、南京、重庆等地有多个落地项目,覆盖用户千万量级。
近期,《移动通信》 2013年Z1期发表了《智慧城市典型商业模式分析和选择》的文章,作者杨会华 和樊耀东。参考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作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共有七种常见的商业模式: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运营商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
模式一:政府独自投资建设和运营,如美国德克萨斯的Corpus Christi市无线城市,特征是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平台的投资、建设、维护和运营。优势是政府有绝对控制权;劣势是,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必须获得足够的收益才能维持网络运转,同时也面临业务的运营、推广以及后期维护等困难。
模式二:政府和运营商共同投资,运营商建设并运营,如“无线费城”。它的特征是由政府和运营商共同出资、共同拥有,日常建设和运营管理由运营商进行;优势是,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劣势是,面临着产权难以界定、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会产生纠纷等问题。
模式三: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第三方建设、运营,如新加坡“智能国家2015”。它的特征是政府进行投资,并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一家或多家运营商建设和运营;优势是,政府有绝对控制权,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和维护;劣势是,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后续网络的升级、运维等容易导致权责不明朗。
模式四:政府牵头,BOT(建设-经营-转移)模式,如“无线台北”。它的特征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企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许诺投资方在建成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经营权,到期后再由政府收回管理经营;优势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劣势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造成企业的短视,政府运营经验的缺乏导致到期收回对政府压力较大。
模式五: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如上海市智慧虹桥商务区。它的特征是综合实力较强的运营商或者第三方独立负责智慧城市子任务(例如一项基础设施、平台或者应用建设)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工作;优势是,产权清晰,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可以充分利用电信运营商经验和实力解决“无线城市”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问题;劣势是,需要有持续的盈利模式。
模式六:联合建设运营,如台北市智慧园区。它的特征是产业链上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终端设备提供商中的两家或多家联合开发智慧平台或应用并共同推广;优势是,利于产业链良性运转,综合解决能力较强;劣势是,多方合作,合作协调工作量大。
模式七:联合公司化运营,如杭州市一卡通项目。它的特征是由产业链成员,如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共同成立一个管理公司及系列子公司进行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运营;优势是,利于产业链良性运转,综合解决能力较强,公司化运作更加灵活;劣势是,多方合作,合作协调工作量大。
说真的 上学期课本刚讲过 特地上网搜集一下专门的论文其实对于中国而言多种运行模式都有实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北电的一篇论文如下分析定义5种模式1、政府独资建网运营模式政府独资建设模式是较为普遍应用的一种智慧城市运营模式,该种模式下,政府不借助于运营商,而是利用自己的资金、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对整个的智慧化建设进行整体计划、独立投资和后期运维工作,建设用途主要是为市政机关、单位和公众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政府可将设计、建设、运营等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投资网络建成之后,首先保证用于政府机关和相关单位的公共服务部分的网络能力容量,然后将剩余容量出租给网络服务提供商,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利润。政府独自投资建网的优点是市政府可以控制网络的使用方式和经营模式,不需要与进行复杂的商务谈判和协商,同时,政府能够对工程进行严密的控制并对运营过程进行深入监管,在这种模式下,市政府自身的网络需要可以得到充分满足,以便用于智慧政务、公共安全等领域。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一,政府需要承担投资建网的全部费用,这会给政府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保证;其二,政府必须承担投资风险,市政府从财政中专门拨款投资建网,并且承担网络运营和维护的全部成本,这对于缺乏网络运营经验的市政府部门来说风险非常大;其三,政府要凭一己之力负责网络的运营和维护,需要政府具备建设和运营能力,这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也说非常困难的,往往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力去负责此项工作。
2、政府投资,运营商建网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整个网络建设过程中,由政府主导并负责主要投资,运营商为政府提供相关支持,例如可以使用运营商已有的骨干网等等,同时,由运营商负责网络的运营和维护工作。这种运营模式对用户非常有利,在大部分的时间和地点他们能够无偿使用网络,相应的成本费用由市政部门支付,此时既能够弥补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又能够保证公民免费使用网络的权利,至少可以在登陆政府机关等单位的网站时实现零付费。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建网的运营模式的优点首先是保证了政府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和主动权,能够保证政府公共职能方面有足够的网络容量;其次,运营商之前已经建设了许多基础设施,积累了丰富的相关建设与运营经验,并拥有大量的忠诚用户、技术人员等等,这些既有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节约了成本;再次,将网络的建设与运营交给运营商去完成,保证了政府与运营商都能够从事自己的优势工作,保证了投资建网的安全性,能够降低商务风险,增加收益。这种模式的缺点则在于:第一,政府依然要承担网络建设费用,其资金压力依然很大;第二,网络建设任务虽由运营商来承担,但是政府仍是主导方,一旦项目出现问题,政府仍需承担相应的风险;第三,由于项目是由政府主导,运营商对产品规划和发展的控制权较小,可能会减少对其原有优势的利用率。
3、政府、运营商合资建网运营模式所谓合资建网的模式,主要是涉及到两个主体之间的分工、协调与合作,在刚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政府要投入必要的资金,进行一些前期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保证建设与运营工作的整体良好环境,运营商则在‘整体工程开始之后全面参与,利用已有的优势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后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这种模式属于兼顾型,首先是政府出面对保证公共服务所需要的网络进行支付购买,运营商提供有偿服务,但是公众享受的是免付费服务,其次是其他的网络容量由运营商自行运营盈利,运营商可以通过广告收入和其他形式的服务提供来获取市场收入,实现盈利。政府指导(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模式的优点包括:第一、政府节约了投资建网的资金,仅需支付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公共服务,财政压力较小;第二,网络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部由运营商一手负责,政府仅提供支持,对政府来说风险较小;第三,运营商能通过灵活配置投资和收益模式来达到政府监管和企业运营的平衡,既保证公共服务的需要,又能实现项目盈利;第四,运营商对于整个设施和网络有很大的操控权,从而会积极参与项目流程,努力增加客户保有量,提高忠诚度。这种模式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运营商要谨慎地考量所有的合作企业和协调过程,保证将自己所承担的商业风险降到最低;其次,投入资金的回收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售商业服务和提供增值服务,投资的回收期可能会延长。
4、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旳模式模式并不是随着智慧城市的提出而出现的,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方式,早已在政企合作领域得到应用。该模式是在政府和私人机构达成协议的基础上,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殊许可,允许自筹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在一定时期内管理和经营该设施以及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在经营期满后,政府将无偿收回项目设施及配套的所有权利。模式的盈利方式是以前向计时收费为主,由于在一段时期内,运营商拥有对整个设施的经营权,此时运营商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付费套餐和服务,以取得盈利,其营业额的一到三成的比例用于运营商向政府缴纳管理费。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的模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在投资建网的过程中,政府很少参与具体事务,因此政府承担的投资和风险都非常小,几乎全部的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都由运营商来承担。其最明显的缺点则在于,此种模式下运营商承担的压力过大,同时,由于运营商只在一段时期内拥有网络的专营权,难以保证能够顺利收回投资并实现盈利,不能充分调动运营商投资建设及发展的积极性。
5、运营商独资建网运营模式独资建网的模式是由运营商承担从建设到运维的全部任务,并负担全部所需费用,建设成果也就与政府无太大联系,政府对网络难以进行干涉和掌控。这种模式与第四种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建成之后网络的使用和经营权一直由运营商掌握。盈利模式方面,此种情况下,运营商可以两头收取费用,即从政府和个人用户两个方面同时盈利,政府支付公共服务所占用的资源,而个人则付费购买其私人性网络接入。关于优缺点分析方面,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模式的优点是:首先对于政府来讲,政府在网络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不承担任何责任,不进行任何投资同时也没有任何风险,因此政府的角色相对轻松;其次,由于整个项目的经营权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因此能够极大地调动运营商建设与运营的积极性,运营商会动用一切资源竭尽全力投入到网络的建设中去,可以充分利用运营商已有的基础建设资源、忠诚用户、技术人员等优势。此种模式的缺点就是:由于所有的权利与责任全部在运营商手中,政府对网络没有话语权,因此政府难以对网络进行深入的监管,同时公共服务所需要的网络流量也不能得到保证。
整体来讲,五大模式各有其特点并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现对五大模式进行综合比较。
政府独资建设模式的优势是政府可以深入监管智慧城市的运营并且加强控制。但是同时对政府的资金实力及行业技能要求较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同时承担较大的风险,还需要政府对智慧城市运营的行业技能加强。此种模式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并且相关技术与管理性人才较多的政府。政府投资,运营商建网并且运营的模式优势是:运营商可以有效利用现有骨干网,节约成本;政府投资并且拥有控制权,可以制定有利于市政服务的政策,利国利民;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其劣势:投资与运营分离,容易出现经营者与投资者背道而驰的窘境。如果釆用这种运营模式,必须产权及责任关系处理好,能作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方能把利益的蛋糕作大。
政府、运营商合资建网运营的模式优势是:政府和运营商共同投资、共同运营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运营商利用已有的客户资源共同建设好、经营好智慧城市。但是这种模式其治理比较难,容易引起利益纠纷,最终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
政府牵头、运营商投资建网及运营的模式,其优势为政府投资较少,只需要提供前期建设的少量咨询费用,运营商负责从投资到建网到运营,有利于激发运营商和积极性。但是这种模式由于政府只起到牵头作用,前期投入资金不多,后期的监管及控制权怎么和运营商平衡不好解决,控制权大,对运营商不公平,会降低运营商积极性。如果控制权太小,则不利于政府向市政和民生的方向去监管。
运营商独资建网运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运营商的现有的优势,调动其积极主动性,政府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劣势为运营商独资建网运营,不利于政府采取利民性的政策,比如免费的公共等。发布于 2016-12-25
智慧城市概述
——来源:360百科 "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国内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纷纷对其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
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创新2.0时代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
日本2009年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政务治理、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与人才培养三大公共事业领域。
韩国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还能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
新加坡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泛在互联方面,新加坡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智慧城市建设部分项目
1、智慧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2、智慧社会管理:完善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市民呼叫服务中心建设,拓展服务形式和覆盖面,实现自动语音、传真、电子邮件和人工服务等多种咨询服务方式,逐步开展生产、生活、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咨询服务。开展司法行政法律帮扶平台、职工维权帮扶平台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面、及时有效、群众满意的服务载体。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卡(市民卡)工程建设,整合通用就诊卡、医保卡、农保卡、公交卡、健康档案等功能,逐步实现多领域跨行业的“一卡通”智慧便民服务。
3、加快推进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群、网上审批、信息公开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网上一站式”行政审批及其他公共行政服务,增强信息公开水平,提高网上服务能力;深化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实施劳动保障业务网上申报办理,逐步推进税务、工商、海关、环保、银行、法院等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受益”的原则,完善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手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4、智慧安居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方面的探索推进工作,为今后全市新建楼宇和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
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继续推进再教育工程,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娱乐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文化品牌。
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①智慧物流:配合综合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广射频识别(RFID)、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推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发展。②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结合实体市场的建立,积极推进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聚合点的行业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或行业电子商务网站。③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加快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外包、高端商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7、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卫生”系统建设。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市区域化卫生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实现医院服务网络化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电子收费、数字远程医疗服务、图文体检诊断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
8、智慧交通。建设“数字交通”工程,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
9、着力构建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涉及农业咨询、政策咨询、农保服务等面向新农村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协助农业、农民、农村共同发展。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载体,积极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资源,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农村信息收集、传递、分析、发布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劳动就业、技术咨询、远程教育、气象发布、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村务公开等综合信息服务。
10、积极推进智慧安全防控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深化“平安城市”工程,深化对社会治安监控动态视频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数据的挖掘利用,整合公安监控和社会监控资源,建立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市级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自然灾害和防汛指挥系统、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等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多个部门协同应对的综合指挥调度,提高对各类事故、灾害、疫情、案件和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11、建设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提升政府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和深化“金土”、“金关”、“金财”、“金税”等金字政务管理化信息工程,提高政府对土地、海关、财政、税收等专项管理水平;强化工商、税务、质监等重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整合,推进经济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提高经济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的电子化监管,建设动态的信用评价体系,实施数字化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