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城市 > 正文

深度解析智慧城市如何依托数字经济

2018-02-05 16:35:25  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摘要: 智慧城市的概念自从提出之后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国家和城市等地区都开始在智慧城市方面进行布局,与此同时,国内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数字鸿沟”明显、评估与监管不到位、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关键词: 深度 智慧 数字
  智慧城市的概念自从提出之后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国家和城市等地区都开始在智慧城市方面进行布局,与此同时,国内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数字鸿沟”明显、评估与监管不到位、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随着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推进,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演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数字经济的概念开始被更多的提及,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来说,不单是改变了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促进下进一步加快了社会治理、城市供给等方面的发展。
 
  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发展
 
  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近些年受到了国家政策层面的搭理支持,像广东、贵州、济南等城市相继在智慧城市发展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前期的重大突破。
 
\
  
    2013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的出炉,将国内大部分省份都覆盖,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开始推向全国。2014年,青海省也出台了相应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国内各省、直辖市陆续都开启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主要围绕政务、交通、医疗、旅游、物流、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内容。到2015年年底,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案在全国80%地级以上城市得到了落实,不少县级城市和部分乡镇也开始酝酿本地区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
 
  国内的智慧城市发展正在呈现以点带面的发展趋势,东部大城市经济基础较好,其功能、规模和结构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能较早捕捉到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理念与愿景,并能敏锐感知到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建设和治理模式对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适宜乐居的城市生活环境。一个城市共同体是由不同的子共同体系统组成,各个子共同体的组成要素、结构不同,其各自的目标、诉求也不尽相同。规章制度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开展和持续推进提供了法理依据和制度保障。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涉及政务、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旅游、物流、社区治理等领域。
 
  智慧城市所面临的“数字鸿沟”
 
  当前智慧城市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当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各地经济高低不一等问题的困扰,使得智慧城市很难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当中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理解,导致最终的实施效果甚微,城乡间的差距也随之扩大。
 
  智慧城市建设应包括项目规划、筹资、建设、运营、监控、评估、反馈等一系列流程。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流程中环节的缺失主要涉及监控不到位、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等问题。监控应贯穿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的全部流程,涉及项目规划的民主科学性、筹资的合法透明性、建设过程的规范有序性、评估指标的统一合理性等。
 
  在不同行业间,由于信息化水平的参差不齐,跨行业信息交流与共享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同时,由于社会结构与市场等要素的细分导致专门化程度过高,各领域、各行业相互独立,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很难形成合力构建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与公众诉求之间、单一企业与行业内部其他企业之间、同一个领域内各主体之间等均未形成有效的统一信息系统。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久性的复杂系统工程,群体“数字鸿沟”影响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环节与价值目标。一方面,需要在一定的战略高度综合考虑和统筹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的宏观方向,结合各地区自身的经济文化水平、居民诉求、信息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情况,缩小区域、城乡间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差距;同时各地区也要着眼实际,积极开发一些适用于老年人、低受教育程度群体、残障人士等群体的智能型产品与服务,关注和保障弱势群体的诉求和利益。
 
  对于智慧城市的长远发展来看,鼓励企业、技术人才、城市居民等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加快和提高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通过依托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挥企业对新兴技术和市场需求敏锐感知的独特优势,建设网格化的筹资渠道,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济和技术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的源泉与活力来源于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而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要创造健康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