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城市 > 正文

号称新型智慧城市标杆的杭州“智慧”在哪?

2018-07-17 17:49:56  来源:智城市慧生活

摘要:“智慧社会”,被正式写进十九大报告,与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并列
关键词: 智慧 标杆 杭州
  “智慧社会”,被正式写进十九大报告,与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并列。
 
  目前,国内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同时,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也具有规律可循,即围绕城市总体发展战略,选择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路径,实现智慧城市和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统一。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管中国信息协会专家委员会于2018年1月发布的《新型智慧城市惠民服务评价指数报告2017》评价结果显示,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惠民服务优秀城市”副省级及以上的城市前10名为:杭州、宁波、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青岛、大连。
 
  其中,杭州凭借着“互联网+”社会服务新城脱颖而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也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
 
  7月5日,杭州就《关于加强杭州智慧都市圈建设的建议》,分别从政策、资源、产业、体系四方面,提出推动杭州智慧都市圈建设的办理意见。
 
  
  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发展规划
 
  杭州都市圈要在国家综合改革试点的改革经验基础上,根据四城市“十三五”产业发展重点,“按照研发在中心城市、制造在周边区域、孵化在中心城市、转化在周边区域”的思路,更好地发挥“两山”的引领作用:海宁市按照“错位发展、合理分工”理念,加强 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余杭区在规划上的互融对接;诸暨则专门组织有关部门主动了解都市圈各项重大战略性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协调、对接,形成了工作任务清单,开展了《杭州至诸暨城示轨道交通规划研究》等相关课题;德清出台了《德清县接沪融杭“十三五”规划》、《德清接沪融杭工作行动方案》等文件,并组建了接沪融杭工作领导小组。将紧抓“后峰会,前亚运”的重要机遇 ,在新一轮都市圈建设中借势发展。
 
  此次规划的前期研究将着眼加强接轨长三角力度,推动城市国际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强与杭州都市圈四城市及各节点县市规划的衔接与融合,将都市圈规划落到实处;突出“两山理论”的指引,推动都市圈范围生态共保环境共治,体现杭州都市圈规划特色与亮点。
 
 
  建立开放的大数据平台
 
  杭州市制订《杭州市加快政务数据和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方案》,构建“1353”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即建设1个具有多样化数据存储、处理、分析能力的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数据交换、共享、开放3个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承担市、县两级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市级单位自建数据交换系统接入功能。数据共享平台承担全市数据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互联互通、充分共享的功能。数据开放平台承担覆盖全市、统一监管、分级维护、目录开放的检索、下载、可视服务功能,是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统一数据资源综合窗口。
 
  依托现有的数据资源目录平台和数据资源中心,为“一窗受理”平台、网上办事服务大厅、综合自助办事服务机、“杭州办事”APP等提供统一的办事能力输出。将政务服务的在线办事能力开放出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助力办事渠道的丰富和办事体验的优化,打造政务“新服务”生态圈。完善人口信息基础库、法人信息基础库、征信基础库、可信电子证照基础库和办事材料共享库。完善数据标准、数据安全、数据运维3个支撑体系。
 
  做强智圈信息产业链
 
  一是全面对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创建“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以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乌镇物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为抓手,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解决“缺芯少魂”问题的产业,布局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巩固扩大数字经济在全国的领跑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经济产业基地。聚焦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超前谋划布局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通讯、增材制造、商业航天、生命健康等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
 
  二是围绕优化都市圈空间布局,打造战略性制造产业集群。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重点,打造一批优势和战略性制造产业集群。以提质增效为方向,支持绍兴开展省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联动推进“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标准化+”技术改造,合力探索都市圈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积极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实现都市圈重点传统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进而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全覆盖。
 
  三是深化市民卡“一卡通”应用,深入推进杭州都市圈“同城生活”。目前,杭州市民卡发卡遍及主城区及四区三县(市)城乡,发卡覆盖率超过90%;“杭州通·都市圈德清卡”已在德清累计发行3万余张;“杭州通·都市圈诸暨卡”在2016年发行,并已上线APP。与湖州市的交通互联互通功能正在技术开发中;与嘉兴的合作正在洽谈中。要重点实施市民卡“一卡通”的公共交通应用服务。统筹规划都市圈市民卡公共交通“一卡通”,让各地市民享受市民卡“一卡通”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出行服务,促进各城市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同时,以都市圈各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相互开放共享为基础,实现都市圈市民卡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目标,围绕建设以人为本、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各城市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促进四大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并重发展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
 
  建立了杭州市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涵盖社区居民信息、社区办公、社工信息、社区自治、便民服务等模块。
 
  截至2017年底,平台中入库城市社区居民信息达577万余条,社工信息近10234条,社区概况信息1100余条,累计入库民情走访信息242万余条。依托96345热线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2017年96345热线受理话务197万余个,日均服务5606人次,居民满意度99.85%。
 
  下一步,杭州将继续扎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让更多居民获得便捷、优质的服务。
 
  一是完善智慧社区综合平台信息。
 
  加大对各地的督促力度,不断完善全市社区的人口信息库、社区基本概况信息库、社区民情记录信息库、社区专职工作者信息库建设,推进数据的动态更新。
 
  二是推进“智慧社区”平台二期建设。
 
  开展平台移动端开发工作,完成社工民情走访和日常事件记录的移动端系统建设,探索96345便民服务的手机移动端系统建设。
 
  三是协助相关部门指导社区推进“就近办”。
 
  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积极协助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审管办、市编办等相关部门共同指导基层,推进社区“就近办”,使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优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智慧养老建设方面
 
  杭州从2017年初开始启动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项目,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产生市级“智慧养老”监管平台和服务商资格库。服务商通过建信息服务平台、发智能化终端,为老年人提供三类共13项服务,老年人凭免费领取的设备,轻点按键就能享受“智慧养老”服务。
 
  截至2017年底,全市实际发放终端12.1万台,共开展各类服务7.7万次,其中紧急救助服务655次,特殊助急服务95次,针对孤寡、独居老人的主动关怀服务7.07万次,基础性生活服务5768次,回访服务满意率达99.6%。
 
  下一步,杭州将继续加强举措,明确目标任务。
 
  一是持续推进项目纵深发展。
 
  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老年人仅需凭借有效身份证件到就近社区办理登记手续,便能享受服务商提供的办理签约及终端发放等主动服务。
 
  二是逐步升级主动关怀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原有主动关怀服务逐步升级为建立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制度。
 
  三是不断强化线下服务功能。
 
  构建“互联网+”老年人助餐服务新模式,通过打造“三位一体”即老年食堂、送餐企业(社会组织)、互联网订餐框架模式,形成线上、线下链条完整的老年餐品体系,满足老年人营养膳食和便捷生活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互联网技术应用和社会资源的充分调动,助推“参与、共享”的“互联网+助餐”服务新格局形成。通过优惠、补贴、捐赠等举措,合力推进养老助餐公益事业发展。
 
  智慧医院建设方面
 
  以打造智能医疗全面应用、数据高度整合、流程规范高效的智慧医疗示范医院为目标,推进以电子病历和集成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市级综合性三甲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5级及以上标准,市级专科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测评达标四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县级医院参照执行。二三级医院加快智慧医院建设。
 
  完善基于电子病历的数字化临床路径管理和基于DRG的医院绩效管理,推进基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运营管理决策智能化,支撑公立医院目标管理、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建立完善中医门诊电子病历、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知识库、中医远程医疗等功能应用,推进医疗机构后勤运行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
 
  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导医、电子病历、辅助诊断、医疗影像识别、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医院通过专科联盟建立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建立临床决策知识库平台,支持临床诊治决策。
 
  智慧交通建设方面
 
  2016年12月起,杭州市公安交警局抢抓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时代机遇,会同市数据资源局建设“城市数据大脑”项目,并配套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警务机制,初步形成“用数据研判、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的杭州城市交通治堵新模式,实现了由交通管理向交通治理的深层次转变。目前,杭州城市拥堵排名从全国前3降至第48位。
 
  在治堵效率上,中河—上塘高架、莫干山路等试点道路平均延误分别下降15.3%和8.5%,其中高架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杭州缓解城市拥堵趋势位列全国第一,且下拐态势已经形成。在执法效能上,通过监控视频图像的二次应用,大幅提升执法效率和总量,2017年6—12月,全市交通违法查处总量连续7个月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首位,高压严管的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治堵实效。在科技效用上,“城市数据大脑”V1.0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杭州特色的数据治堵模式初步形成。
 
  下一步,杭州市数据资源局、杭州市公安交警局正在推进V2.0建设,布局构建安全可靠、开放共享、实时联动的城市交通生态治理系统。计划在今年8月完成,9月发布,以此全面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