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城市 > 正文

媒体声音|江阴:智慧融入城市血液,打造创新发展新名片

2018-12-10 17:17:05  来源: 物联网智慧城市D1net

摘要: 结合自身的痛点和需求,江阴市政府统筹规划,运用独特思路,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关键词: 智慧
  结合自身的痛点和需求,江阴市政府统筹规划,运用独特思路,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千百年来,从柏拉图到莫尔,人类始终希望建成美好的理想城市。从某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将成为最接近人类对于美好生活期待的存在。但智慧城市绝不仅仅体现在网络与探头的覆盖上,而是城市管理者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对城市有机体的持续升级,以温暖的科技赋能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未来生活更幸福。
 
  在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 20 世纪90 年代- 2009 技术推动阶段、2009-2011 愿景推动阶段、2011-2015 需求推动阶段,进入到现在的城市更新阶段。城市更新阶段的实质,是强化城市功能,增进社会福祉,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健全发展。
 
  毫无疑问,中国智慧城市在近10年已经取得非常巨大的成绩,城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有目共睹的改变。然而,智慧城市发展的思路、技术、标准和政策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争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大批城市进入到城市更新阶段。城市管理者应该从哪些维度来开展布局和行动?如何结合自身优势,避开短板,进行长期规划和高效执行?
 
  在一系列智慧城市样本中,江阴以起步早、思路活、成果领先等几大显著优势,成为我们重点研究对象。近日,《哈佛商业评论》走访了江苏省江阴市。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江阴发展智慧城市有三条重要经验:第一,走集约化道路,各部门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第二,以人为本,应用融入城市生活场景;第三,体制和技术融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江阴智慧城市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场景需求
 
  江阴智慧城市三步曲
 
  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十字路口”,虽是无锡的一个县级市,但经济实力却远超很多地级市。2017 年江阴GDP总量已经达到了3488亿元,在全国县级市竞争力排名中连续 14年蝉联榜首。江阴的民营经济和制造业极其发达,享有“中国制造业第一县”、“中国资本第一县”的美名,拥有上市公司 47 家,12 家上榜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
 
  为了不断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江阴近年来不断大力发展信息化,并将智慧城市作为江阴的新“名片”。“现在各地都在拼招商政策,企业的土地成本、用水用电现在基本都一样了。那接下来拼什么?那就是拼政府服务了。智慧城市就是江阴未来的新‘名片’。”
 
  早在 2008 年,江阴市就设置了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并出台了《江阴市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对全市信息化项目进行统筹管理。2014 年,江阴市将信息化项目统筹与财政资金管理有机结合,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效统一。
 
  2016 年,江阴就开始进行探索实践智慧城市“大数据共享、大体系共建、大业务协同”的新建设模式,2017 年,江阴市正式被江苏省确定为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城市,智慧城市成为了集成改革的技术基石和智慧基因。在江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规划、亲自推动下,江阴在智慧城市道路上走出了三步曲。2016 年,完成四朵云 + 一平台的政务云建设;2017 年,建成大数据中心,成功打破了跨部门“数据孤岛”,同时建成互联网 + 政务、城市网格化管理两大管理体系;2018年,建成了安全防控、便民服务、制造强市三大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融入城市居民生活。
 
  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的梦想,江阴以政府引导、统筹协调、深度融合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让更多的民众切实感受智慧城市带来的变化,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
 
  集约化管理 ,打破“信息孤岛”
 
  自智慧城市写入国家战略规划后,各地发展智慧城市的热情高涨,但因为缺乏经验,造成了很多问题。
 
  比如,有的城市缺乏顶层设计,在引入各种“高大上”的技术方案后无法落地,智慧城市成了面子工程;再比如,主管部门一窝蜂地购置昂贵设备,每个部门都搞一套信息化设备和规划,数据存留在各部门私有设备上,造成了“信息孤岛”。
 
  江阴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从财政的角度,我们投入不少,一年接近三个亿,但还是满足不了需求。”在江阴市看来,发展智慧城市最核心的推动力是无限增长的信息化需求和有限的财政资金之间的矛盾。
 
  “新技术新方案层出不穷,乱花迷人眼,也引起了各部门浓厚的兴趣,难免出现步子太快、求新求快的情况,我们不反对上信息化,我们反对的是没有考虑清楚实际应用,就上信息化。” 针对这一痛点,江阴市决定横向打通部门网络,全面采用云计算技术,对各部门现有机房、软硬件设施、网络等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建设基础设施、支撑软件、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工程,打破各部门信息孤岛,按照全新逻辑整合政务大数据,实现“全市统筹、资源共享”的管理目标。
 
  2016年,在综合考虑开放性、专业化、定制化和本地化服务等因素后,江阴选择了新华三作为合作伙伴。
 
  仅仅用时 5 个月,江阴市就完成了四朵云 + 一平台的政务云基础框架。四朵云分别是政务云、公安云、财政子云和人社子云,一平台是视频监控综合平台。为了满足财政、人社、公安等系统保密性和安全性的需求,2017 年又建成了政务内网云、政务外网云两个体系。
 
  江阴市通过集约化管理打通了信息孤岛
 
  根据江阴市政府的定制需求,新华三选定以 OpenStack 为基础架构,保证了基础架构的灵活、开放和自主可控,形成机房集中、数据集合、网络和设备集聚、开发管理集中的方案,云主机、云网络、云安全、云存储、云应用、云数据库、大数据等资源在同一个云平台上进行部署交付,用户只需申请所需的云资源。
 
  云平台构建必定涉及众多原有业务迁移工作,这也是江阴关注的重点,对此,新华三为运维能力强的部门提供了可视化编排的虚拟化数据中心 VDC 功能,为用户提供灵活可拖拽的操作界面,实现云资源实时部署、调整;对于自身运维能力较弱的部门,可以由云信息中心进行统一运维,节省成本。
 
  以人为本
 
  “智慧”融入多元生活场景
 
  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几项技术,而是与生活在城市中的所有人息息相关。这一点也写入了国家战略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 规划(2014—2020 年 )》 明确提出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本质是为民服务。
 
  “智慧城市走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就是服务人民,差别只在于能做到多细,能不能真正做下来,是一个服务于表面、用于参观的智慧城市,还是一个真正让百姓有获得感的智慧城市。这个是我们最核心的思考。”
 
  数据是“智慧”的血液。在建成大数据中心后,各部门不断打通“信息孤岛”,汇集了公安、人社、卫计、教育、环保、安监等 61 个部门的 564 个数据集、1.1万多个数据项,总数据量达 8.1 亿余条。对于江阴市来说,打通底层数据只是第一步,如何用好数据才是关键。下一步,江阴的重点就是将“智慧”全面融入市民生活,满足多元化的场景需求。
 
  教育和住房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此前由于国土局和教育局之间的数据隔离,教育局缺乏房产数据,搞不清学生到底在哪个学区,家长必须跑国土局开证明,再回来报名。每到新生入学季,家长“跑断腿”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在打通民政局、 公安局人口信息、人社局社保信息、国土局房屋信息、住建部网签之间的数据后, 江阴市设置了“入学资格审核系统”入口,可以一键实现“学区网上查”。
 
  江阴市内中小企业众多。针对企业繁杂的业务需求,江阴设置了“2440”平台,高效办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业务。“2440”即在市场准入领域,将原先 16 个工作日办理的流程缩短至 2 个工作日;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由原先 13 个工作日缩短为 4 个工作日;一般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行政 + 技 术”审批 40 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结。通过“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大大节省了企业审批的办事成本,助力创新创业。
 
  目前,江阴初步建成移动互联网“一站式”服务 APP,将公积金、人社、公证、水、电、气、媒体资讯、运动资讯、文化资讯、园林旅游资讯、物价资讯、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房屋房产信息、医疗信息、教育培训信息、气象信息、农产品交易信息等政府服务集合到APP上, 融入多元的生活场景,方便群众一站式获取相关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为了满足多元化生活场景应用,新华三为江阴提供“标准产品”+“定制交付”,在产品研发阶段将标准产品模块化、各组件之间实行解耦合,提供开放的API,在交付阶段提供新华三标准产品与第三方产品的定制化集成开发服务。
 
  机制和技术相融合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江阴市看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只是实现智慧城市的手段和工具,并非最终目的。
 
  “我们理解的智慧城市绝对不是一个技术城市,而是一个基于技术和配套管理机制来运行的城市。所以我们谈纯技术只能叫智能,技术和机制相配合才是智慧。如果不解决机制和技术配套的问题,最后出来的肯定是一些花哨但不实用的东西,不能落地。”
 
  因此,提高政府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实现智慧城市3.0的必然之路。“你的政务服务体系是否是按百姓的角度去做,你的公共管理是否是按照一个科学的决策来执行的,是不是整体联动的。这是考验一个智慧城市管理的最大问题。”
 
  以智慧城市蓝图为导向,江阴市实行配套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即不打破现有行政规划和管理格局,以行政村、自然村、住宅区为基本单元,形成了三级联动机制。 全市45个部门,按不同的入格事项,进行信息采集和巡查管理。工作人员分为五个等级,随身配备手持移动终端,接收任务、上传信息,确保任务入格、责任到人。
 
  近来,城市居民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如有市民在某站乘坐公交车时遇到偷窃,如何快速反应并获得破案线索?通过江阴公安大数据合成作战中心,管理者可以抽调公安局、安监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等部门 2 万余路摄像头监控,最大限度扩展监控边界。
 
  这些部门的数据已经按照“人、地、事、物、组织”的分类下沉到基层治理网格,通过动态管理到人,静态管理到物,跟踪处置到事,构建了一张紧密的城市安全网。
 
  “我们始终提机制和技术相统一。没有技术支撑的理念是空想,不谈机制的技术是空中楼阁,两者融合,企业做创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做好协同和管理,用市场来激励和检验。你做得不好,百姓就不用。”
 
  2018 年是江阴市与中国电信、新华三合作的第三年,也是江阴智慧城市发力的一年。通过统筹规划,政府、企业、民众共同参与到智慧城市发展中,江阴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未来,江阴的目标是争当智慧城市 3.0 时代中国的领先者,让这座小而美的城市焕发更多的“智慧光芒”。
 
  江阴观点
 
  我们理解的智慧城市绝对不是一个技术城市,而是一个基于技术和配套管理机制来运行的城市。纯技术只能叫智能,技术和机制相配合才是智慧。如果不解决机制和技术配套的问题,最后出来的肯定是一些花哨但不实用的东西,不能落地。
 
  智慧城市走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就是服务人民,差别只在于能做到多细,能不能真正做下来,是一个服务于表面、用于参观的智慧城市,还是一个真正让百姓有获得感的智慧城市。
 
  《哈佛商业评论》点评
 
  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板。目前,中国虽然发展热情高涨,但大部分智慧城市仍存在众多发展痛点。
 
  据新华三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显示,目前很多智慧城市发展都面临追求短时间内的全面提升和急速飞跃,过度关注技术引进,未从当地产业实际需求出发,数字化技术与产业转型的融合度不够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上,江阴发展经验值得所有管理者借鉴。未来智慧城市将继续高速发展,据毕马威预测,2030 年,数字经济在中国 GDP 中的占比将会达到 77%,超过 153 万亿人民币的 GDP 贡献将来自于数字经济。面对这股数字经济浪潮,不管是企业还是城市,都不应错失良机,要积极拥抱发展,实现共赢。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